常出汗也可導致面部毛囊炎
毛囊炎由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毛囊引起的炎癥。 祖國醫學對本病早有記載。生于項后發際部位者稱發際瘡;生于下頜部者稱羊須瘡、須瘡、燕窩瘡;發于眉間者稱眉戀瘡;發于臀部者稱坐板瘡等。
皮疹初發于毛囊口,出現針尖至綠豆大小具有癢感的紅色毛囊小丘疹,丘疹頂端形成一個黃白色小膿頭,周圍有炎性紅暈,中心有毛囊貫穿,丘疹出現較多,散在分布,互不融合,有輕度痛感,瘙癢明顯。一般無全身癥狀,經過數天,膿頭破潰,排出少量膿液漸愈。如反復發作,遷延數周,好轉變為慢性毛囊炎。好好于多毛部位,頭皮、會陰、腋部、肛周及四肢伸側。皮疹易繼發于脂溢性皮炎、神經性皮炎、瘙癢癥等疾病之后。
面部毛囊炎的病因
面部毛囊炎好發于頭面部,而其他有毛部位也可波及,專家提醒由于毛囊炎的發病部位不同,因此所表現的形式也各異,如生在頭部的毛囊炎,背部毛囊炎治愈后可出現米粒至指甲大的脫發斑,而且患處不再生發,這通常稱為脫發性毛囊炎;有的毛囊炎呈集聚排列,其深部相互貫通而融合成片,稱為穿鑿性毛囊炎;如毛囊炎發生在枕部,因部位特殊常增殖呈乳頭狀硬結,稱為乳頭狀毛囊炎或枕部硬結性毛囊炎。
面部毛囊炎系細菌侵入毛囊口的化膿性炎癥,好發于頭面部、頸部、臀部及外陰,面部毛囊炎初發常為散在性,形狀如同米粒大小,皮膚毛囊炎呈鮮紅色或深紅色毛囊性丘疹,其中心貫穿毛發,周緣有炎性紅暈,隨后迅速變成膿皰,但不互相融合,膿皰破裂或拔去其中毛發,可排出少量膿液和血漿,膿皰干涸或破損后形成黃痂,痂皮脫落后不形成瘢痕。
面部是給人的第一印象,所以面容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臉部毛囊炎發現面部毛囊炎應及時采取措施進行針對性治療,了解面部毛囊炎的癥狀,還要了解一些預防的知識是非常有必要的。
(責任編輯:藍單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如何選擇治療濕疹的好醫院
2024-10-24天冷生凍瘡,能用肝素鈉乳膏嗎?
2024-10-24手指長小白泡且癢,能否用藥及用何藥?
2024-10-24頭發細軟油膩且有白發能否用胱氨酸
2024-10-24女性腰難受、盜汗且脫發嚴重能吃知柏地
2024-10-24三個月寶寶濕疹反復,求無激素無副作用
2024-10-24酮康他索乳膏的功效及效果如何?
2024-10-24西區治療痤瘡哪家醫院靠譜?
2024-10-24
熱門文章
腋下有異味是怎么回事?有這4大原因
2024-10-28疣體是什么樣的
2024-10-24科學飲食,帶狀皰疹哪些蔬菜不能吃
2024-10-24雞皮膚治療的優選方案
2024-10-24雞皮膚怎么治?專業解讀與護理指南
2024-10-23得了魚鱗病該怎么辦?看這篇就夠了!
2024-10-23得了濕疣會有哪些癥狀
2024-10-22香港腳是怎么得的?怎么治才能除根?
2024-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