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皰癥的中西醫治療
汗皰癥(dyshidrosis)又稱為出汗不良,為一種手掌、足跖部的水皰性疾病。本病與中醫田螺皰相類似,如“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記載,“初生形如豆粒,黃皰悶脹,硬痛不能著地,連生數皰,皮厚難以自破。”有人稱本病為于足蚓者。本病常見的鑒別診斷包括手癬、濕疹、剝脫性角質松解證、掌跖膿皰病、限局性多汗癥等。本病的發生經常伴有明顯多汗,而且發病有一定的季節性,以春、夏、秋季為多。當然有的患者室內暖氣很好,冬季也發病。本病的發生與多汗、對某些物質過敏及遺傳體質相關。
(一)治療
1.內服 潑尼松30mg/d,連服1周左右,效果較好,對有精神緊張者可適當選用鎮靜安神劑如谷維素、溴丙胺太林(普魯苯辛)、溴丙胺太林(溴苯辛)等。
2.局部
(1)早期以干燥止癢為主,可用手足多汗藥水或3%~5%福爾馬林外涂,或用5%明礬溶液、5%醋酸鉛或醋酸鋁溶液或用復方鋅銅浸液稀釋5倍浸泡20min每天1次或隔天1次,浸泡或濕敷后外用類固醇霜或汗皰泥膏。
(2)對于干燥脫屑者可用皮質類固醇霜或軟膏,如局部反復脫皮,干燥疼痛,可外用2%~5%水楊酸軟膏,10%尿素霜,或用淺層X線照射,每周1次,每次100r,共6次。
(二)預后
始于春末夏初,夏季加重,入冬可自愈。常與手足多汗并存,每年定期反復發作。多見于青少年,中年以后可減輕或自愈。
中醫治療認為本病患者多以以濕熱侵淫為主,患者素體濕熱較勝或外感濕熱之邪為本。早期以濕熱表現為主故可見散在或者密集的水泡,伴有多汗。后期邪氣久停留肌表,出現血虛風燥,血虛肌膚失養,則出現干燥皸裂,不容則出現皮膚疼痛。中醫的治療早期以祛濕清熱止汗為主,后期以潤膚養血止痛為主。當然這兩型之間有重疊過度階段,應根據具體情況斟酌判斷、處方用藥。中西醫結合對本病的治療有較為明顯的優勢。
本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盡量少接觸酸、堿、油(化工用油)腐蝕性物品及含有酸、堿、油的日用化工用品,盡量少接觸涼水。
(責任編輯:徐蓓蓓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色斑十年未消,能否用排毒養顏膠囊配合
2024-10-24吃瀉立停過敏,吃鹽酸左氧氟沙星膠囊會
2024-10-24尋找治療牛皮癬的優質醫院
2024-10-24服用一盒多藥物,擔心其在體內久留致不
2024-10-24腳氣能否用藥物治療,用哪種藥好?
2024-10-24小孩長濕疹,用某產品多久見效,適合嗎
2024-10-24使用氫鯤軟膏后出現脫皮癥狀正常嗎?
2024-10-24維A酸乳膏的效果怎樣
2024-10-24
熱門文章
疣體是什么樣的
2024-10-24科學飲食,帶狀皰疹哪些蔬菜不能吃
2024-10-24雞皮膚治療的優選方案
2024-10-24雞皮膚怎么治?專業解讀與護理指南
2024-10-23得了魚鱗病該怎么辦?看這篇就夠了!
2024-10-23得了濕疣會有哪些癥狀
2024-10-22香港腳是怎么得的?怎么治才能除根?
2024-10-22什么是病毒疣?——全面解析病毒疣的定義、成因及防治策略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