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應性皮膚血管炎的病因是什么
變應性皮膚血管炎是以小血管、小靜脈、毛細血管和小動脈,尤以毛細血管后靜脈的炎癥為特點的一組血管炎疾病。肌型動脈不受累及,臨床表現以皮膚血管病變為主,皮膚外器官血管病變較輕,多累及關節和腎臟,多不構成不可逆性器官功能障礙和生命危險。
致敏物質作為抗原進入機體,與抗體結合形成免疫復合物,沉積于血管壁而引起血管損傷藥物因素(35%)
本病發病因素較多而復雜,一般認為主要是由于藥物及感染引起,最常見的致病藥物有巴比妥酸鹽類、酚噻嗪類、磺胺類、青霉素、碘化物類、阿斯匹林及異體蛋白等。
感染因素(25%)
感染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如病毒、鏈球菌、結核桿菌、麻風桿菌等。真菌及原蟲認為也是一種致病因素。殺蟲劑、除草劑及石油產物也與本病有關。
疾病因素(15%)
此外有內在性的疾病,如冷凍蛋白血癥,高球蛋白血癥、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等也可引起本病。
發病機制:
致敏物質作為抗原進入機體,與抗體結合形成免疫復合物,沉積于血管壁而引起血管損傷。
多種因素可引起該病。血管壞死區證實此病與變態反應有關,有IgG、IgM和C3成分,證實了免疫復合物在發病中的重要作用。
(1)感染:包括細菌感染如鏈球菌、葡萄球菌、麻風桿菌、結核桿菌等;病毒感染如乙肝病毒、EB病毒、HIV病毒;真菌感染如念球菌等均可引起。如鏈球菌和流感病毒可作為抗原,在體內產生相應抗體,形成循環免疫復合物,由于下肢血流的液體靜脈壓高,易使血循環中的免疫復合物沉積于小血管壁和毛細血管壁而導致血管炎形成。
(2)藥物:胰島素、阿司匹林、磺胺類藥物、青霉素、保泰松等。
(3)異種蛋白或化學制劑如馬血清、殺蟲藥等。
(4)某些系統性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干燥綜合征、類風濕性關節炎等。
(5)惡性腫瘤如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白血病等。
組織病理:
目前認為該病系由多種因素導致的Ⅲ型變態反應,是由免疫復合物沉積于小血管壁、激活補體而引起血管損傷。主要為真皮上部毛細血管及毛細血管后靜脈炎如血管擴張,內皮細胞腫脹,管腔狹窄,血栓形成,纖維蛋白樣變性,以嗜中性粒細胞浸潤為主的炎細胞浸潤及核塵,并有紅細胞外溢。
(責任編輯:吳任飛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色斑十年未消,能否用排毒養顏膠囊配合
2024-10-24吃瀉立停過敏,吃鹽酸左氧氟沙星膠囊會
2024-10-24尋找治療牛皮癬的優質醫院
2024-10-24服用一盒多藥物,擔心其在體內久留致不
2024-10-24腳氣能否用藥物治療,用哪種藥好?
2024-10-24小孩長濕疹,用某產品多久見效,適合嗎
2024-10-24使用氫鯤軟膏后出現脫皮癥狀正常嗎?
2024-10-24維A酸乳膏的效果怎樣
2024-10-24
熱門文章
疣體是什么樣的
2024-10-24科學飲食,帶狀皰疹哪些蔬菜不能吃
2024-10-24雞皮膚治療的優選方案
2024-10-24雞皮膚怎么治?專業解讀與護理指南
2024-10-23得了魚鱗病該怎么辦?看這篇就夠了!
2024-10-23得了濕疣會有哪些癥狀
2024-10-22香港腳是怎么得的?怎么治才能除根?
2024-10-22什么是病毒疣?——全面解析病毒疣的定義、成因及防治策略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