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冬季老年皮膚瘙癢癥
瘙癢癥是指一種僅有皮膚瘙癢而無原發性損害的皮膚病,發于冬季者稱冬季瘙癢癥,老年人發病則稱老年皮膚瘙癢癥。中醫學根據其發病特點,分別以“風瘙癢”、“血風”、“風癢”等命名。
瘙癢癥在臨床上往往表現出皮膚干燥、脫屑、發癢,尚有蟲爬、蟻行、燒灼等不適感,瘙癢呈陣發性,尤以夜間明顯。情緒激動、寒冷變化、飲食不調、衣物摩擦等刺激都可引起發作。
開始時癢發生在皮膚某一局部,逐漸波及全身。劇烈搔抓,往往可引起皮膚條狀剝脫及血痂,或有濕疹樣改變,病久皮膚肥厚粗糙呈苔蘚樣變及色素沉著,或引起繼發感染,并常導致長期不得安眠、心煩頭暈、精神不振等。
中醫常分型治療:
①風寒束表型:皮膚瘙癢,遇風寒則甚,或汗出則發,肌膚干燥脫屑,伴舌質淡紅,舌苔薄白,脈象浮緩,即為風寒襲表、營衛不和之瘙癢癥。治宜祛風散寒,調和營衛。方選桂枝湯和玉屏風散加減化裁:生黃芪30g,桂枝10g,白芍10g,白術10g,防風12g,羌活10g,荊芥12g,當歸10g,威靈仙10g,炙甘草10g,生姜6g,大棗6枚。
②風熱血熱型:患處皮膚瘙癢,遇熱加劇,口干心煩,溲赤便干,舌紅苔黃,脈象弦數,即為血熱內蘊、生風作癢之瘙癢癥。治宜涼血清熱,消風止癢。方選疏風清熱飲加減化裁:荊芥10g,防風10g,蟬衣6g,生地30g,赤芍10g,梔子10g,丹皮10g,白蒺藜10g,浮萍10g,淡竹葉10g,黃芩10g。
③血虛肝旺型:皮膚瘙癢日久,皮膚干燥粗糙肥厚,呈苔蘚樣變,可見條狀剝脫及血痂,失眠,易急,情緒波動,瘙癢更劇,時伴有頭暈,舌紅苔黃,脈細數或弦數,即為血虛生風、膚失所養、肝陽上亢之瘙癢癥。方選鎮肝熄風湯和當歸引子加減化裁:生龍骨30g,生牡蠣30g,珍珠母30g,代赭石30g,牛膝10g,赤白芍各10g,當歸12g,生地30g,荊芥10g,防風10g,白蒺藜12g,烏蛇10g,僵蠶6g,全蟲4g,玄參30g。
(責任編輯:家醫編輯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小孩頭發很黃的原因有哪些
2024-10-21小兒蕁麻疹的護理方法有哪些?
2024-10-21萬盛區哪家醫院治療脫發效果佳?
2024-10-21青霉素過敏應如何處理?
2024-10-21周歲孩子頭發發紅是什么原因?
2024-10-218 個月嬰兒有濕疹能否打防疫針?
2024-10-21孩子疑似患濕疹該如何判斷和處理
2024-10-21如何有效預防產后脫發?
2024-10-21
熱門文章
疣體是什么樣的
2024-10-24科學飲食,帶狀皰疹哪些蔬菜不能吃
2024-10-24雞皮膚治療的優選方案
2024-10-24雞皮膚怎么治?專業解讀與護理指南
2024-10-23得了魚鱗病該怎么辦?看這篇就夠了!
2024-10-23得了濕疣會有哪些癥狀
2024-10-22香港腳是怎么得的?怎么治才能除根?
2024-10-22什么是病毒疣?——全面解析病毒疣的定義、成因及防治策略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