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溝肉芽腫的病因及發病機制
腹股溝肉芽腫一般認為是一種性病,本病多在貧困與衛生條件差的人群中流行。常見于熱帶和亞熱帶,多為黑人,年齡在20~40歲之間,男性較女性多見,我國尚未發現。
(一)發病原因
肉芽腫莢膜桿菌(calymmato bacterium granulomatis)屬革蘭染色陰性的球桿菌屬,不產生孢子,具有莢膜,無鞭毛。在組織涂片中此菌被包在大組織細胞的空泡中,有時在多形核白細胞或漿細胞中。其形態學和抗原性類似于克雷伯桿菌屬。在人工培養基不生長,曾報告在雞胚卵黃囊內生長。其細菌學及生化特征尚未很好確定。電鏡觀察證實其超微結構的特征與典型的革蘭陰性菌相似,在杜諾凡小體內尚發現噬菌體樣顆粒。在波紋狀的細胞壁上可見到絲狀或小泡狀突起。
肉芽腫莢膜桿菌僅對人類有致病性。病原體在入侵部位首先形成一個進展緩慢的丘疹或皮下結節,以后形成潰瘍,累及周圍組織,病理基礎為大量炎癥細胞浸潤。
病原體為肉芽腫莢膜桿菌(calymmato bacterium granulomatis),又稱Donnovan菌,屬克雷白桿菌屬。呈短桿狀,長約1.5??m,寬0.5~0.7??m,有莢膜,無芽孢和鞭毛。Gram染色陰性。在受損的組織細胞內表現為一卵圓形包涵體,內有20~30個菌體,稱Donovan小體,最大1~2??m,呈藍黑色別針頭狀。Wright-Giemsa染色或Warthin-Starry染色顯示極性著色。電子顯微鏡觀察,與腸道細菌具有共同噬菌體,由此可證明此種細菌可以通過衛生條件差的糞便污染環境中傳播,也可解釋在肛交的男性中致病的原因。用雞胚卵黃囊和人工培養基可培養成功,但尚未建立動物感染模型。
(二)發病機制
肉芽腫莢膜桿菌僅對人類有致病性。病原體在入侵部位首先形成一個進展緩慢的丘疹或皮下結節,以后形成潰瘍,累及周圍組織,病理基礎為大量炎癥細胞浸潤。
溫馨提示:本病用抗生素,特別是土霉素、四環素以及鏈霉素均有效,一般療程不少于10-15天為宜,每次500mg,1日4次。青霉素無效。以往預后不良,近代由于抗生素的發展及應用,預后已大有改觀。
(責任編輯:家醫編輯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周歲孩子頭發發紅是什么原因?
2024-10-218 個月嬰兒有濕疹能否打防疫針?
2024-10-21孩子疑似患濕疹該如何判斷和處理
2024-10-21如何有效預防產后脫發?
2024-10-21綠春縣治療脫發哪家醫院靠譜?
2024-10-21孕婦可以使用化妝品嗎
2024-10-21郫縣治療脫發哪家醫院靠譜?
2024-10-21塵螨過敏應如何應對?
2024-10-21
熱門文章
科學飲食,帶狀皰疹哪些蔬菜不能吃
2024-10-24雞皮膚治療的優選方案
2024-10-24雞皮膚怎么治?專業解讀與護理指南
2024-10-23得了魚鱗病該怎么辦?看這篇就夠了!
2024-10-23得了濕疣會有哪些癥狀
2024-10-22香港腳是怎么得的?怎么治才能除根?
2024-10-22什么是病毒疣?——全面解析病毒疣的定義、成因及防治策略
2024-10-21去除扁平疣的小妙招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