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紅熱的傳染途徑
猩紅熱是由一種A組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急性出疹性呼吸道傳染病,中醫稱它為“爛喉痧”,主要發生在冬春季節。任何年齡均可患病,但2~8歲的寶寶最容易被感染。
1、猩紅熱的傳染源為病人和帶菌者,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偶可經接觸傳播。人群普遍易感,兒童少年多發。該病有特效的治療藥物,治療效果好,故治愈率高,危害已明顯下降,但早診斷、正確治療是關鍵。
2、乙型溶血性鏈球菌主要存在于人的上呼吸道,如鼻咽部,并在粘膜表面的分泌物中生長繁殖。人們在咳嗽、大聲說話或喊叫時把帶菌的飛沫散布到空氣中,抵抗力差的人直接吸入這種帶菌的飛沫就會被感染,這是猩紅熱的主要傳播方式。另外,易感者接觸了剛剛被病人污染過的食物、食具、玩具、手巾、衣被等,也能受到傳染,但這種間接傳染比較少見。病菌有時可通過外傷侵入人體而發病。
3、猩紅熱的傳染途徑主要是因吸入病人排出的飛沫,或與病人直接、密切地接觸而感染,鼻腔帶菌者更容易傳播疾病。在人群聚集的場所,如托兒所、幼兒園、學校等場所,特別容易出現局部的流行。此外,家庭也是重要的傳染場所。
知道了猩紅熱的傳染途徑,那么如何預防猩紅熱呢?
如何預防猩紅熱
1、控制傳染源。病人應進行住院隔離治療并應強調臥床休息。有病及時就醫,周圍密切接觸者可應用青霉素類藥物或復方新諾明等抗生素預防。
2、切斷傳播途徑。在冬春流行季節要搞好個人衛生和環境衛生,提倡通風換氣和濕式掃除。學校與托幼機構在流行期間加強晨間檢查,發現病人應立即隔離,病人所污染的衣物應煮沸和洗燙消毒,空氣用一般的消毒劑如84消毒液500~1000mgL進行噴霧消毒。
3、保護易感人群。本病流行期間應盡量少帶小兒去公共場所及參加集會。
4、若寶寶接觸過患病的兒童,可喂寶寶大青葉或板藍根,連服1周,予以預防。
5、保障寶寶的睡眠。寶寶的體質差、休息不好,對疾病的抵抗力就差,讓寶寶有個健康的身體是預防疾病的最好辦法。
6、家庭有兒童患猩紅熱時,要采取隔離消毒措施,常開窗通風;餐具與其他人員分開;玩具用肥皂水清洗消毒;與猩紅熱患者接觸者,應嚴密觀察7天。
(責任編輯:楊綺琴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哪里治療脫發好?
2024-10-21楚州區治療脫發哪家醫院靠譜?
2024-10-21接吻后伴侶嘴角破損,自己嘴唇外起水皰
2024-10-21南和縣治療脫發哪家醫院靠譜?
2024-10-21腋臭如何有效處理?
2024-10-21小孩晚上哭鬧且頭發稀少是缺鋅導致的嗎
2024-10-21寶寶嘴唇有白點是什么原因?
2024-10-21寶寶掉頭發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2024-10-21
熱門文章
雞皮膚怎么治?專業解讀與護理指南
2024-10-23得了魚鱗病該怎么辦?看這篇就夠了!
2024-10-23得了濕疣會有哪些癥狀
2024-10-22香港腳是怎么得的?怎么治才能除根?
2024-10-22什么是病毒疣?——全面解析病毒疣的定義、成因及防治策略
2024-10-21去除扁平疣的小妙招
2024-10-21濕疣是什么引起的
2024-10-21濕疣能治好嗎?一文詳解治療前景
2024-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