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表淺性瘢痕是一種較常見的皮膚損傷后遺癥,成因包括皮膚輕度擦傷、淺Ⅱ度燒傷、感染等。應對方法有藥物治療、激光治療、手術治療等。 1.成因: 皮膚輕度擦傷:表皮受損,愈合過程中纖維組織增生形成瘢痕。 淺Ⅱ度燒傷:損傷了部分真皮乳頭層,愈合后易出現表淺性瘢痕。 感染:傷口感染可影響愈合,增加瘢痕形成風險。 皮膚炎癥:如痤瘡、濕疹等炎癥反應,破壞皮膚組織導致瘢痕。 手術切口:術后切口愈合不良可能產生表淺性瘢痕。 2.應對方法: 藥物治療:可使用硅酮制劑,如硅酮凝膠,能改善瘢痕外觀;還可用積雪苷霜軟膏,促進創傷愈合;復方肝素鈉尿囊素凝膠也有一定效果。但藥物使用需遵醫囑。 激光治療:如脈沖染料激光,可改善瘢痕的顏色和質地。 手術治療:對于較大或嚴重影響外觀的表淺性瘢痕,可考慮手術切除后精細縫合。 壓力治療:通過佩戴壓力衣或繃帶,抑制瘢痕增生。 放射治療:能減少瘢痕組織的血供,抑制其生長。 表淺性瘢痕雖然相對較輕,但仍可能影響美觀和功能。患者應及時就醫,根據瘢痕情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并在治療過程中遵循醫囑。
2024-10-09 08: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