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腦結節性硬化是一種罕見的神經皮膚綜合征,由基因突變引起,表現為多器官的良性錯構瘤,涉及神經系統、皮膚、腎臟、心臟等,癥狀多樣,診斷復雜,治療有一定難度。 1.病因:主要是由于 TSC1 和 TSC2 基因突變所致。 2.癥狀:常見癲癇發作、智力障礙、皮膚白斑、面部血管纖維瘤、腎臟錯構瘤等。 3.診斷:通過臨床表現、影像學檢查(如頭顱 CT、MRI 等)、基因檢測等來明確診斷。 4.治療:藥物治療方面,常用的有抗癲癇藥物如丙戊酸鈉、卡馬西平、拉莫三嗪等;mTOR 抑制劑如依維莫司等。對于癥狀嚴重者,可能需要手術治療,如癲癇灶切除、腎錯構瘤切除等。 5.預后:部分患者經過積極治療,癥狀可得到一定控制,但難以完全治愈。 腦結節性硬化是一種復雜的疾病,需要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和預后。患者應定期復查,遵循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和管理。
2024-10-08 15:54
-
-
網友 匿名追問:2019-10-17 14:28
我腦部有結節性硬化瘤,心情不好的時候就會犯癲癇。而且還會把舌頭也咬出血,為什么腦部還會有結節性硬化瘤。是瘤子擴散了嗎?
追問是開放提問,不一定是原來醫師回答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結節性硬化癥? 結節性硬化病(tuberous sclerosis)又稱Bourneville病、Pringle病、Bourneville-Pringle母斑癥、結節性腦硬化綜合征、彌散性皮脂腺腺瘤、中樞性神經纖維瘤病。是一種少見的先天性疾病,屬常染色體顯性遺傳。表現為面部有蝴蝶血管痣、輕度癡呆和癲癇發作。無特效治療。它有皮膚損害、智力缺陷、癲癇等三大特征。此病在許多器官中都有變化,屬于錯構瘤樣增生。發病率為l/10萬,患病率為5/10萬,男女之比約2:1。國內迄今已有多起報道,共四百余例,發病多在7歲前,作者50年代所見3例,有2例也在7歲前以癲癇發作起病。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