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胃腸道間質瘤是胃腸道常見腫瘤,治療方法包括手術、藥物、定期復查等。治療方案需根據腫瘤大小、位置、惡性程度等制定。 1. 疾病介紹:胃腸道間質瘤起源于胃腸道間葉組織,多數為良性,但也有惡性可能。其癥狀包括腹痛、腹脹、消化道出血等。 2. 手術治療:對于早期、腫瘤較小且局限的患者,手術切除是主要治療方式。包括局部切除和根治性切除。 3. 藥物治療:常用藥物有伊馬替尼、舒尼替尼、瑞戈非尼等。這些藥物可抑制腫瘤生長,需遵醫囑使用。 4. 定期復查:治療后定期進行影像學檢查、血液檢查等,監測腫瘤是否復發或轉移。 5. 生活注意:保持健康飲食,避免辛辣、油膩食物;適當運動,增強體質;保持良好心態。 總之,胃腸道間質瘤患者應積極配合醫生治療,遵循醫囑,定期復查,以提高生活質量和預后。
2024-10-09 11:47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胃腸道間質瘤? 胃腸道間質瘤(gastmintesinal stromall tumors,GISTs)是一類既不同于典型平滑肌瘤也不同于雪旺瘤的最常見的胃腸道間葉源性腫瘤,它具有非上皮性、缺乏分化或未定向分化等特點,以往多被診斷為平滑肌腫瘤或神經源性腫瘤。目前對GISTs的組織起源仍有爭論,部分學者認為其起源于胃腸道平滑肌或神經,但大多數學者認為本病起源于原始的具有多向分化潛能的干細胞。GISTs多由梭形細胞和上應樣細胞組成,在形態學上很難判斷其良惡性,故不能準確預測其生物學行為。本病多見于中老年人,無明顯性別差異,約70%發生在胃,20%一30%發生在小腸,極少數發生在胃腸道其他部位。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