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喬偉光 副主任醫師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
三級甲等
消化內科
-
糜爛性胃炎一般不會直接發展成胃癌前期,但存在一些可能的風險因素,如幽門螺桿菌感染、不良飲食習慣、長期使用某些藥物、精神壓力大、遺傳因素等。身體不適時,要及時看醫生,根據醫囑進行治療,切勿自己胡亂用藥。
2015-11-18 21:08
1.幽門螺桿菌感染:這是常見的致病因素,可破壞胃黏膜。
2.不良飲食習慣:長期飲酒、吸煙、高鹽高脂飲食等會損傷胃黏膜。
3.長期使用某些藥物:如非甾體抗炎藥,易導致胃黏膜損傷。
4.精神壓力大:影響神經內分泌,間接損害胃黏膜。
5.遺傳因素:家族中有胃癌病史,患糜爛性胃炎后風險可能增加。
總之,糜爛性胃炎患者應積極治療,改善生活習慣,定期復查,降低癌變風險。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中性粒細胞增多? 中性粒細胞增多定又為外周血中性粒細胞絕對計數增加,比正常人群平均值多2個標準差以上,年齡大于1個月的兒童和各年齡組成人中性桿狀核和分葉核粒細胞計數大于7.5×10^9/L ,小于1個月的嬰兒大于26×10^9/L 。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