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彩蓮 主任醫師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
三級甲等
腫瘤科
-
神經源性腫瘤是指起源于神經組織的腫瘤,可能發生在身體的多個部位,包括脊柱旁、神經根或自主神經系統。這些腫瘤的癥狀因其位置和大小而異,但通常會與受影響的神經功能障礙相關。若感身體不適,請立即尋求專業醫療幫助,遵循醫生指導進行治療,切勿隨意服藥。
2015-11-24 11:09
1.壓迫癥狀:腫瘤生長可壓迫周圍神經或器官,導致疼痛、麻木、刺痛或肌肉無力。例如,脊髓壓迫可能導致下肢無力或大小便失禁。
2.功能障礙:神經源性腫瘤可能影響神經傳導,引起運動或感覺障礙,如行走困難、手部精細動作障礙等。
3.神經痛:部分患者會出現持續或陣發性的劇烈疼痛,尤其在腫瘤侵犯周圍神經時。
4.系統癥狀:自主神經系統受影響時,可能出現出汗異常、心率改變、血壓波動等癥狀。
5.具體癥狀:如腫瘤位于頸部,可能引起聲音嘶啞;若在胸部,可能影響呼吸,導致胸痛或吞咽困難。
神經源性腫瘤的癥狀多樣,取決于腫瘤的位置和大小。一旦出現上述癥狀,應及時就醫,通過影像學檢查和神經功能評估來診斷。治療通常包括手術、放療和藥物治療,具體方案需由專業醫生制定。重要的是早期發現和治療,以減輕癥狀并防止進一步神經損傷。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神經源性腫瘤? 神經源性腫瘤是最常見的縱隔腫瘤之一,起源于脊神經、交感神經干、肋間神經和迷走神經,絕大多數的腫瘤位于后縱隔;極少數起源于迷走神經、膈神經的腫瘤位于前縱隔。90%的縱隔神經源性腫瘤是良性腫瘤,如神經鞘瘤、神經纖維瘤。但兒童縱隔神經源性腫瘤惡性多于良性。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