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艷旗 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三級甲等
心血管外科
-
先天性心臟病主動脈縮窄是一種較常見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可導致主動脈血流障礙?;颊叨酁槟行?,存在一定家族史風險。發現相關癥狀應及時就醫。面對身體不適,切勿拖延,應立即就醫并遵循醫囑,安全有效地恢復健康。
2015-12-16 21:39
1.病變部位:絕大多數在主動脈弓遠段與胸降主動脈連接處,少數位于主動脈弓、胸降主動脈或腹主動脈。
2.癥狀表現:輕癥可能無癥狀,重癥可有心悸、呼吸困難等。
3.診斷方法:常用超聲心動圖、CT血管造影等檢查。
4.治療方式:包括手術治療和介入治療。
5.藥物輔助:如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如卡托普利)、β受體阻滯劑(如美托洛爾)等,需遵醫囑。
6.預后情況:取決于病情嚴重程度和治療及時性。
先天性心臟病主動脈縮窄需引起重視,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以改善預后。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主動脈縮窄? 主動脈縮窄(coarctation of the aorta COA)是指在動脈導管或動脈韌帶區域附近的先天性狹窄。主動脈縮窄段病變的部位絕大多數(95%以上)在主動脈弓遠段與胸降主動脈連接處,亦即主動脈峽部,鄰近動脈導管或動脈韌帶區。主動脈縮窄在各類先天性心臟病中約占5%~8%。根據狹窄和動脈導管或動脈韌帶的關系分為二型:①導管前型;②導管后型。導管前型又稱嬰兒型,動脈導管多開放,常合并心內畸形;導管后型又稱成人型,動脈導管常閉合,很少合并心內畸形。本病在1760年由Morgagni首先描述,其發病率在西方國家較高,占先心病發病率的7%~8%,男多于女(2:1~5:1)。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