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謝芳 副主任醫師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
三級甲等
消化內科
-
食管異物的診斷方法包括癥狀觀察、體格檢查、特殊試驗、影像學檢查、實驗室檢查等。當身體出現異常時,應趕緊就醫,聽從醫生的指導進行診治,不宜擅自用藥。
2015-12-04 09:10
1.癥狀觀察:患者可能出現吞咽困難、疼痛、嘔吐等癥狀,若異物停留時間較長,還可能有發熱、呼吸困難等表現。
2.體格檢查:頸部檢查食管上段異物可有梨狀窩異物突出,積液或咽后壁腫脹。在胸鎖乳突肌前緣向內側壓迫食管時有刺痛,或移動氣管有疼痛,此對尖形刺激性異物有診斷意義。
3.特殊試驗:飲水試驗,囑患者飲水,若面部出現痛苦表情或不敢下咽,則有診斷意義,但懷疑食管穿孔者不宜采用。
4.影像學檢查:如 X 線、CT 等,可幫助確定異物的位置、形狀和大小。
5.實驗室檢查:若出現感染,血常規中白細胞計數可能升高。
綜合運用以上多種診斷方法,能夠較為準確地診斷食管異物,以便及時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減輕患者的痛苦。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樂翠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吞咽異物的病史對診斷非常重要,有人認為依據病史和癥狀可初步診斷食管異物,其正確性有時比X線拍片還要可靠,凡患者有明顯的食管異物病史,以后又出現吞咽困難,疼痛或其他癥狀,即應懷疑異物存留。有明確的異物史及程度不一的食管異物癥狀,有經驗的臨床醫師可據此判斷異物的存在和停留部位,但嬰幼兒不能直接陳述和表達其癥狀,加之喂養的流質食物(牛奶等)易于通過異物停留處,因此可不出現吞咽困難或因出現呼吸道癥狀而延誤診斷,當一些嬰幼兒出現拒食,涎液突然增多,進食后不明原因的嘔吐,煩躁不安,用手搔抓頸部等,應想到本病。
2015-12-04 08: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