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榮振
界首市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膽道結核是一種由結核分枝桿菌感染膽道系統引起的疾病,其發病機制較為復雜,癥狀多樣,診斷和治療具有一定難度。常見癥狀包括腹痛、黃疸、發熱等,可能導致膽道梗阻、肝功能損害等。 1.發病原因:主要是結核分枝桿菌通過血液、淋巴或直接蔓延等途徑侵入膽道。 2.癥狀表現:除了上述常見癥狀,還可能有乏力、食欲不振、體重減輕等全身癥狀。 3.診斷方法:包括血液檢查、影像學檢查(如超聲、CT 等)、膽道造影等。 4.治療手段:以抗結核藥物治療為主,如異煙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對于嚴重梗阻或并發癥,可能需要手術治療。 5.預防措施:加強個人衛生,避免接觸結核患者,增強自身免疫力。 膽道結核雖然相對少見,但危害較大。一旦出現相關癥狀,應及時就醫,明確診斷并接受規范治療,以提高治愈率,減少并發癥。
2024-10-09 06:17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膽道結核? 單純的膽道結核很少,多與肝結核或腸結核伴發。各年齡組均有,但以青年人為多。在上述結核病的治療過程中,膽道結核亦獲得治療,故內科學、肝膽病學多不做為獨立的疾病論述:但有時患者也可能以膽道的癥狀而就診。如膽囊結核患者可能以右上腹腫塊為主述,膽管結核患者可能以黃疸為主述而就診,因而也應當有所重視。 在中醫學中膽道結核屬于“勞瘵”的一部分,由“瘵蟲”引起。文獻論述以“肺癆”、“瘰疬”最多。膽道結核也未作為單獨疾病論述。《外臺秘要》在描述“骨蒸”之表現時,除骨蒸、潮熱、盜汗、消瘦、顴赤等癥狀外,還提到“或腹中有塊”的兼癥,就有可能是膽囊結核或膽管結核所形成的腫塊。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