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謝芳 副主任醫師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
三級甲等
消化內科
-
經常吃剩飯可能會導致胃病,這主要與剩飯的營養流失、細菌滋生、反復加熱、食物變質以及影響消化功能等有關。面對身體的不適,最明智的選擇是立即就醫,并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規范治療,確保安全有效。
2016-02-23 17:08
1.營養流失:剩飯經過存放,其中的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成分會有所減少,長期食用無法滿足身體需求,影響胃黏膜的正常修復和功能。
2.細菌滋生:存放過程中容易滋生細菌,如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進食后可能引起胃腸道感染,損傷胃黏膜。
3.反復加熱:剩飯多次加熱會使食物質地改變,變得難以消化,增加胃的負擔。
4.食物變質:若保存不當,剩飯容易變質,產生有害物質,對胃造成損害。
5.影響消化功能:長期吃剩飯可能導致消化功能紊亂,使胃酸分泌異常,胃蠕動減緩,進而引發胃病。
為了保護胃健康,應盡量減少食用剩飯,保證飲食新鮮、營養均衡。若因吃剩飯出現胃部不適,應及時就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