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陳信生 主任醫師
廣東省中醫院
三級甲等
皮膚科
-
匐行疹是一種由寄生蟲幼蟲在皮膚內移行引起的疾病。診斷需綜合多方面因素,包括癥狀表現、病史詢問、相關檢查等。如出現疑似癥狀應及時就醫。當身體出現異常時,應趕緊就醫,聽從醫生的指導進行診治,不宜擅自用藥。
2016-03-07 09:13
1.癥狀特征:皮膚出現淡紅色蜿蜒曲折的線狀損害,微隆起于皮面,可呈條索狀,長度不定。
2.皮損進展:皮損會持續推進,舊損害可消退,幼蟲移動可能暫時靜止。
3.感染途徑:多因食用未煮熟的魚、青蛙、鱔魚,或接觸含幼蟲的貓、犬糞便等。
4.病原查找:在皮損處找到貓鉤蟲、馬胃蠅等的幼蟲有助于確診。
5.輔助檢查:必要時可進行皮膚活檢等檢查輔助診斷。
綜上所述,通過綜合分析患者的癥狀、病史及相關檢查結果,可對匐行疹作出準確診斷。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匐行疹? 匐行疹(皮膚游走性幼蟲疹)是鉤蟲引起的皮膚感染,幼蟲常生活在溫暖潮濕的泥土內。幼蟲侵入皮膚后數小時即出現癥狀。幼蟲在皮內移行,開始局部自覺微癢,亦有呈現較硬小腫塊者,隨著蚴蟲在皮下移動,皮膚出現淡紅色蜿蜒曲折的線狀損害,微隆起于皮面,亦有呈條索狀者。用噻苯達唑溶液涂于患處治療有效。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