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閆振文 副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三級甲等
神經科
-
癱瘓是指人體隨意運動功能的減低或喪失,其形成原因較為復雜,主要包括神經損傷、腦部病變、脊髓損傷、肌肉疾病、代謝紊亂等。身體感到不適時,務必及時就診,聽從醫生的建議進行診治,不要自己擅自用藥。
2016-03-27 16:17
1.神經損傷:外周神經受到創傷、炎癥、中毒等因素影響,如坐骨神經損傷,可導致下肢運動障礙。常見藥物有甲鈷胺、維生素 B??、腺苷鈷胺等。
2.腦部病變:腦梗死、腦出血等腦血管疾病,以及腦部腫瘤等,影響大腦對身體的控制,引發癱瘓。例如腦梗死,需及時溶栓治療。
3.脊髓損傷:外傷、炎癥、腫瘤等導致脊髓受損,如脊髓灰質炎。治療常包括康復訓練和藥物治療,如神經節苷脂。
4.肌肉疾病:重癥肌無力、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等,使肌肉無力,進而導致癱瘓。可用溴吡斯的明等藥物。
5.代謝紊亂:低鉀血癥、低血糖等代謝異常,影響神經肌肉功能,造成暫時性癱瘓。及時補充鉀、糖等可緩解。
總之,癱瘓的原因多樣,一旦出現相關癥狀,應盡快到正規醫院神經內科就診,明確病因,采取針對性治療,以提高生活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