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盧穗琳 副主任醫師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三級甲等
泌尿外科
-
腹股溝與會陰部附近出現腫塊,可能由淋巴結腫大、疝氣、脂肪瘤、皮脂腺囊腫、纖維瘤等原因引起。面對身體不適,切勿拖延,應立即就醫并遵循醫囑,安全有效地恢復健康。
2016-04-01 15:31
1. 淋巴結腫大:當身體受到感染、炎癥或腫瘤轉移時,腹股溝淋巴結可能腫大。表現為局部腫塊,可伴有疼痛或壓痛。治療需針對病因,如抗感染治療使用阿莫西林、頭孢呋辛酯、左氧氟沙星等。
2. 疝氣:腹腔內組織或器官通過腹壁薄弱部位突出形成疝氣,常見于腹股溝區。站立或用力時腫塊明顯,平臥可回納。可能需要手術修補。
3. 脂肪瘤:由成熟脂肪細胞構成,生長緩慢,一般無明顯癥狀。若影響生活或美觀,可手術切除。
4. 皮脂腺囊腫:由于皮脂腺排泄管阻塞,皮脂腺囊狀上皮被逐漸增多的內容物膨脹而形成的潴留性囊腫。如有感染,需先抗感染,再手術切除。
5. 纖維瘤:由纖維結締組織組成,多為良性。較小且無癥狀時可觀察,較大或有癥狀時考慮手術。
總之,腹股溝與會陰部附近出現腫塊的原因多樣。若發現腫塊,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進行相關檢查,如超聲、血常規等,以明確診斷,并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會陰痛? 在會陰、外陰與尾骨部,即相當于骶3-5神經根支配區出現會陰痛。會陰與外陰部為骶3神經根所支配,肛門部為骶4神經根所支配,尾骨部為骶5神經根所支配。這些部位的神經痛稱為會陰神經痛。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