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想要提高補鈣效果,可從飲食、運動、曬太陽、補充維生素 D、選擇合適鈣劑等方面著手。 1.飲食:多食用富含鈣的食物,如奶制品(牛奶、酸奶、奶酪)、豆制品(豆腐、豆漿)、海鮮(蝦、貝類)、綠葉蔬菜(菠菜、小白菜)等。 2.運動:適量的運動有助于鈣的吸收和利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3.曬太陽:適當曬太陽可以促進皮膚合成維生素 D,從而增強鈣的吸收。建議每天在陽光不太強烈的時候曬 15 - 30 分鐘。 4.補充維生素 D:維生素 D 能促進腸道對鈣的吸收,可通過食用魚肝油、蛋黃,或在醫生指導下服用維生素 D 補充劑。 5.選擇合適鈣劑:常見的鈣劑有碳酸鈣、乳酸鈣、葡萄糖酸鈣等。應根據自身情況,在醫生建議下選擇。 總之,補鈣是一個綜合性的過程,需要多種方法相結合,并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2024-10-10 20:43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根據你的描述,考慮風濕病。你好,建議不要吃保健品。到醫院風濕科系統檢查,明確病因,對癥治療
2024-10-10 20:43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多吃蝦和魚,把蝦和魚弄成肉末和粥一起煮,還有青菜,多曬曬太陽,很關用的
2024-10-10 20:43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賀濤 主治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缺鈣:可補充鈣和維生素D。維生素B族缺乏:多吃粗糧和蔬菜,
2024-10-10 20:43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查過有關資料,液體鈣含量已經不能適用于你家寶寶,應選擇固體鈣.再就是補鈣的同時要輔助魚肝油或者多曬太陽.針可以暫時不用打,換種方式補再說.只要補的方式方法合理就沒有問題.兒童各個年齡段的生理需鈣量介紹:*出生—6個月,每天400毫克。*6—12個月,每天600毫克。*1—5歲,每天800毫克。*6—10歲,每天1200毫克。*11—14歲,每天1200~1500毫克。缺鈣現象:*不易入睡,更不易進入熟睡狀態。*入睡后多汗、啼哭、容易驚醒。*白天常常煩躁,坐臥不安。*出牙遲,或者牙齒排列參差不齊。*學步遲。*陣發性腹痛,但又查不出腸道寄生蟲,也無消化不良、腸炎等腸道疾患存在。*偏食或厭食。*手指關節明顯增大,指節瘦小無力。*經常出現不明原因的抽搐癥狀。*指甲灰白或有白痕。常吃鈣片還是缺鈣常補鈣而還是缺鈣,問題很可能出在補鈣方法不當上。據了解,有的爸媽將鈣片搗碎與牛奶混在一起吃,或在喂奶前后給寶寶吃,致使奶中的蛋白與鈣結合形成奶塊,造成鈣質無法被機體所吸收;還有的只給寶寶服鈣片,不同時服用維生素D或曬太陽,影響了鈣劑的吸收與利用;另外,菜肴過咸,鈉鹽攝入太多而將鈣元素大量“排擠”出體外,同樣補鈣效果不好。那么,正確的補鈣方法如何呢?建議把握好四個環節:一是食補必須選對食物。哪些食物堪當此任呢?不少爸媽青睞動物骨,比如排骨湯,其實是“一相情愿”。原來,排骨中的鈣含量低,1斤排骨大約只有25毫克的鈣質,加上骨頭中的鈣又難以溶解在湯中(湯中的鈣僅相當于排骨的十分之一),而寶寶每天的鈣需求量至少在400毫克以上,顯然排骨湯難以如愿。比較起來,無論就鈣的含量或者吸收率來看,奶類才是最佳來源,母乳最優,其次是配方奶,再后是鮮奶。以半歲內的小寶寶為例,只要每天食母乳或配方奶600~800毫升,便可滿足身體發育對鈣的需求。這也是科學家倡導母乳喂養的奧妙之一。除了奶類,魚、蛋、豆類、綠葉蔬菜等值得推薦。二是藥補要抓好時機。如不可將鈣劑與植物性食物或油脂類食物同吃,因為植物性食物如蔬菜大多含有草酸鹽、碳酸鹽、磷酸鹽等鹽類,可與鈣質結合而妨礙鈣的吸收;而油脂分解之后生成脂肪酸,同樣可與鈣結合而不易被腸道吸收。其次,為了避免奶汁干擾鈣的吸收,最好將補鈣安排在兩次喂奶之間進行。三是無論食補或是藥補,都要設法促進鈣的吸收。俗話說:一個朋友三個幫。鈣也是這樣,當它隨食物吃進以后,尚需要多種因素來促進機體的吸收與利用,才能充分發揮作用。如維生素D、C等能促進鈣的吸收,葷素平衡能提高鈣的利用率(如豆腐燉魚,谷類與豆類混食等)等。四是減少鈣流失。有些寶寶鈣補了不少,也比較注重增加維生素D以及維生素C的攝取,結果仍然缺鈣,那就得反思一下食物的搭配是否科學,很可能是某些不當的食物成分增加了鈣的流失。
2024-10-11 01: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