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凍傷后,應迅速脫離寒冷環境、復溫、處理傷口、預防感染,并注意保暖。 1. 迅速脫離寒冷環境:盡快轉移到溫暖的室內,避免繼續受凍。 2. 復溫:用 40℃左右的溫水浸泡凍傷部位,注意水溫不能過高,以免造成燙傷。 3. 處理傷口:如果有水泡,小的水泡可自行吸收,大的水泡需在消毒后用無菌注射器抽出泡液。若皮膚破損,要用碘伏消毒,涂抹抗生素軟膏,如莫匹羅星軟膏、紅霉素軟膏等。 4. 預防感染:口服抗生素藥物,如阿莫西林、頭孢呋辛酯等,預防傷口感染。 5. 注意保暖:穿上保暖的衣物,戴上手套、帽子等,保證身體溫暖。 總之,凍傷后要及時正確處理,若凍傷嚴重,應盡快前往醫院就診,避免延誤病情。
2024-11-24 13:56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初起輕者用軟布時常揉搓患部,或用25℃溫水浸之;或用雞蛋皮適量煎湯,降到適宜溫度后,反復洗,至凍傷處有濕感或僵木消失為止。有硬塊者用紅靈酒或姜汁、辣椒頻擦,使氣血暢通。皮膚上有小疤時,可用蜂蜜70%、豬油30%混合成油膏外敷。潰爛后用馬勃1塊或馬勃膏(馬勃20克、凡士林80克)、生肌玉紅膏外敷,每日1次。有感染者還可用九一丹、紅油膏蓋貼。腐脫新生,則改用生肌散、生肌白玉膏以利收口。另外,氣血虛弱者,宜加用調補氣血、溫通血脈之湯劑治療。如人參養榮湯加減:炙黃茂9克,黨參12克,焦白術9克,熟附塊9克(先煎),茯苓9克,當歸9克,生姜3片,大棗9克,肉桂粉1.5克。凍瘡嚴重宜加用溫陽散寒之中藥,如桂枝加當湯:桂枝9克,當歸30克,干姜6克,赤芍6克,炙甘草6克,大棗9克,加制川草烏各3克。
2024-11-24 13:56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局部按摩是預防凍瘡最好的方法:①手按摩:兩手合掌,反復搓摩,使其發熱,然后左手緊握右手手背用力摩擦一下,拉著右手緊握左手手背摩擦一下,這樣反復相互共摩擦15—20次。②腳心按摩:坐床上,屈膝,腳心相對,左手按右腳心,右手按左腳心,兩手同時用力,反復按摩15—20次。③腿按摩:坐床上,腿伸直,兩手緊抱左大腿根,用力向下擦到足踝,然后擦右大腿根,一下一上為1次,共擦15—20次。④臂按摩:右手掌緊按左手臂里邊,然后用力沿內側向上擦到肩膀,再翻過肩膀,由臂外側向下擦至左手手背,這樣為1次,共做15—20次。右手做法與左手相同
2024-11-24 13:56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您好!根據您的描述,凍瘡是由于寒冷引起的局限性炎癥損害.好發生在肢體的末梢和暴露的部位,如手,足,鼻尖,耳邊,耳垂和面頰部,凍瘡的治療通常是簡單而且是無痛性的.在治療方面,雖方法較多,但很少能根治。建議治療:以云南白藥酊外搽患處,每日3~4次,一般用藥2~3天紅腫消退,瘙癢減輕,多數患者1周內顯效.或者潰爛后用馬勃1塊或馬勃膏(馬勃20克,凡士林80克),生肌玉紅膏外敷,每日1次.祝您身體健康!
2024-11-24 13:56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凍傷是由于受寒冷刺激而引起的損害。凡人體受寒冷侵襲,引起局部血脈凝滯、皮膚肌肉損傷的疾患,均稱為凍傷。本病多發于手、足、耳、鼻及面部等暴露部位,在初冬和天氣驟變時發病率較高。祖國醫學對此早有論述:“嚴冬之月,觸冒風雪寒毒之氣,傷于肌膚,氣血窒滯,便成凍瘡,及至皮肉爛潰。重者支節墮落。”在病因方面還做如下描述:“凍瘡者……受其寒冷,致令面、耳、手足初痛次腫,……亦有六氣弱之人,不耐其冷者有之。”也就是說本病的致病因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寒冷外襲,尤其是在潮濕刮風的情況下更易發生凍傷;二是六氣虛弱,不耐其寒,而發生凍傷?;純鰝笠獙橛兴烙嫞p度凍傷,受凍部位開始麻木、發涼,繼而紅腫充血,發癢,熱痛;中度凍傷受凍皮膚紅腫明顯,表面有大小不等的水皰,疼痛較重,甚至感覺遲鈍,對冷、熱、針刺不敏感;重度凍傷深達皮下組織,甚至累及肌肉和骨骼,受凍部位顏色蒼白,并出現紫褐色或黑褐色壞死狀態,局部的感覺也完全消失,極容易并發感染。全身性凍傷稱為“凍僵”,非常少見。“凍僵”的人,因為周圍血管強烈收縮,常常會出現寒戰、四肢發涼、蒼白或發紫,進而感覺麻木,反應遲鈍;神志模糊,甚至昏迷休克,后果極為嚴重。根據不同的傷情,我們可以做如下的簡單處理:首先使病人迅速脫離寒冷處,送到溫暖的室內,脫去潮濕的衣服鞋襪,并保持室溫在20—25℃左右,凍傷部位切忌用火烤,治療以外治為主。初起輕者用軟布時常揉搓患部,或用25℃溫水浸之;或用雞蛋皮適量煎湯,降到適宜溫度后,反復洗,至凍傷處有濕感或僵木消失為止。有硬塊者用紅靈酒或姜汁、辣椒頻擦,使氣血暢通。皮膚上有小疤時,可用蜂蜜70%、豬油30%混合成油膏外敷。潰爛后用馬勃1塊或馬勃膏(馬勃20克、凡士林80克)、生肌玉紅膏外敷,每日1次。有感染者還可用九一丹、紅油膏蓋貼。腐脫新生,則改用生肌散、生肌白玉膏以利收口。另外,氣血虛弱者,宜加用調補氣血、溫通血脈之湯劑治療。如人參養榮湯加減:炙黃茂9克,黨參12克,焦白術9克,熟附塊9克(先煎),茯苓9克,當歸9克,生姜3片,大棗9克,肉桂粉1.5克。凍瘡嚴重宜加用溫陽散寒之中藥,如桂枝加當湯:桂枝9克,當歸30克,干姜6克,赤芍6克,炙甘草6克,大棗9克,加制川草烏各3克。凍傷的預防:1.普及預防凍傷知識,改善必要的防寒設備。2.增強體質,加強耐寒鍛煉,寒冷作業時勤活動。3.對手、耳、鼻等暴露部分予以保護。鞋襪不要過緊,并注意保持干燥潮濕后及時更換。另外,所穿的衣服應該溫暖,而且松緊適宜。4.出現凍傷后,不宜立即烤火。如發現已有凍傷應及早治療,盡量減少和避免并發癥的發生。
2024-11-24 15:52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凍傷? 凍傷(forst bite)是指人體在低溫或過于寒冷時,體溫調節障礙造成組織損傷所致的病變。由于寒冷作用下,局部組織凍結、融化后引起的損傷,屬冷損傷的一種。全身性冷損傷稱體溫過低,亦稱凍僵;局部性冷損傷又按其是否發生組織凍結,分為非凍結性冷損傷和凍結性冷損傷。非凍結性冷損傷包括凍瘡(chilblain)、戰壕足(trench foot)、浸漬足(im-mersion foot)等。因此低溫寒冷是凍傷的主要原因。此外,尚與下列因素有關:如風速高、濕冷空氣可加速熱量放散;若機體耐寒能力弱,加之疲勞、饑餓、防寒衣服不足,在溫度低、時間長情況下均易引起凍傷。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