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孫良忠 主任醫師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
三級甲等
兒科
-
寶寶特別好動可能由多種因素導致,如微量元素缺乏、神經系統發育、環境影響、遺傳因素、心理因素等。如果身體不適,請盡快尋求醫療幫助,按照醫生的囑咐進行治療,切莫自行用藥。
2018-07-16 10:57
1.微量元素缺乏:鈣、鋅等微量元素不足可能影響寶寶行為。可口服葡萄糖酸鈣鋅口服溶液、賴氨葡鋅顆粒、多維元素片等補充。
2.神經系統發育:寶寶神經系統未成熟,自控能力弱。隨著成長會逐漸改善。
3.環境影響:嘈雜、刺激過多的環境易使寶寶好動。需營造安靜舒適的氛圍。
4.遺傳因素:家族中有好動傾向者,寶寶可能受影響。
5.心理因素:緊張、焦慮等心理狀態可能引發好動。家長要多關心安撫。
家長若對寶寶好動情況擔憂,可先嘗試上述調整。如無改善,建議帶寶寶到正規醫院就診。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你好!當看見你的這個情況后,說真的,我認為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希望你不要想太多。為什么會這樣說呢?孩子出現這樣的情況屬于活潑的范疇,從某種角度上來說,那是表現孩子健康的一種標志,很多孩子都會這樣的鬧的,希望你明白我的意思,多把孩子照顧好就可以了。希望你不要過于敏感,祝孩子健康成長!!
2016-05-13 00:02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愛玩好動是每個幼兒的天性,特別是聰明的孩子一般對周圍的環境充滿好奇,凡事都喜歡問一問、看一看、摸一摸,作為媽媽首先要充分理解孩子的行為不是故意的,而是年齡特點的一種表現,切不可過度急躁;其次,要因勢利導,與幼兒園積極配合,采取多種途徑對孩子加強培養,下面就向您介紹一些方法,您不妨試一試。正面引導:當孩子能堅持做完一件事情,或有一點進步時,家長要及時鼓勵、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逐步養成自我控制能力,切不可動不動就拿孩子坐不住說事,反復批評,或以讓孩子“獨坐”作為一種懲罰,讓孩子有逆反心理。培養習慣:一些孩子坐不住往往和一些不良的生活行為習慣有關,學齡前是培養習慣的最佳時期,因此家長要為孩子立規矩,知道哪些事該做,哪些事不該做,怎樣做是對的。專心做事:當孩子正在做某件事時,家長切不可隨意地打斷孩子,要盡可能減少周圍的環境對孩子的刺激,要讓孩子做完一件事再做另一件事,從小學會善始善終。投其所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家長要觀察孩子有哪些興趣,進行什么活動時他能夠很專注,從而有目的地讓孩子進行一些興趣活動,當他能堅持長時間全神貫注地完成他的作品時,他的注意力也得到了鍛煉。適當運動:好動坐不住的孩子一般大腦的興奮程度較高,精力過剩,因此家長可選擇一些適合孩子的體育項目,每天都有一定的時間讓孩子運動,這樣可以使孩子的大腦皮層興奮與抑制交替運行,讓多余精力在運動中得以釋放。
2016-05-13 23:40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父母可以通過有意識地自我控制訓練讓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為。例如出一道簡單的題目讓孩子解答,但要求孩子在回答之前必須自己命令自己停止其他活動,看清題目,聽清要求,最后才開口回答。由于在訓練中,動作命令是來自于孩子內心,所以一旦養成習慣,孩子的自制力就能大大提高。在進行自我控制訓練中,逐漸提高題目的難度和答題的時間,使訓練的時候逐漸增加。由于孩子好動,身體的各部位總是經常處于紫張狀態,如果能讓孩子的肌肉放松下來,多動現象就會有所好轉。最簡單的做法就是,安靜地臥在床上,輕輕閉上眼睛,先吸一口氣,然后級慢地呼出。在呼氣的同時、心里欣想著身體某一個部分的放松,每呼一次氣,就放松一個部位,健全身肌肉逐漸放松。放松的順序一般是從上到下,從外到內。例如,從頭、頸、上肢、胸部、膽部、背部、腿,到最后全身肌肉放松。訓練時間每天進行1-2次,每次可以是15-60分鐘。
2016-05-13 23:47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至今多動癥沒有明確的可以確診的方案,所以判斷孩子是否多動癥還要細心觀察才行,注意障礙一直被公認為兒童多動癥最主要的表現之一。還有活動過多等。這要和孩子的生活環境,情緒,年齡,智商等做綜合的判斷。多食用富含健腦和維生素類食物,少吃或盡量不吃含鉛多的食物、含色素、防腐劑的飲料和小食品。西醫治療主要用中樞神經興奮藥(如利他林)和三環類抗抑郁劑(如丙咪唪),特點是起效快,價格便宜副作用大等。中醫治療的方法有多種,包括針灸、推拿、耳針療法、中成藥治療等,因中成藥服用方便,故采用者較多。
2016-05-13 23: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