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寶寶大便次數多可能是飲食因素、腹部著涼、腸道感染、消化不良、乳糖不耐受等原因引起。 1. 飲食因素:寶寶進食過多或食物種類不合適,可能導致胃腸負擔加重,引起大便次數增多。比如食用了過多生冷、油膩的食物。 2. 腹部著涼:寶寶腹部保暖不當,受到寒冷刺激,會使腸道蠕動加快,出現大便次數多的情況。 3. 腸道感染:病毒、細菌等病原體感染腸道,引發炎癥,常見的如輪狀病毒、大腸桿菌感染,導致腸道功能紊亂,大便次數增多,可能還伴有腹痛、嘔吐等癥狀。 4. 消化不良:寶寶胃腸功能較弱,若飲食不規律或進食不易消化的食物,容易引起消化不良,進而出現大便次數多、大便中有未消化食物等表現。 5. 乳糖不耐受:寶寶體內乳糖酶缺乏或活性不足,無法完全消化乳制品中的乳糖,也會造成大便次數增多,常伴有腹脹、腸鳴等。 總之,寶寶大便次數多的原因較多。家長要注意觀察寶寶的癥狀,若情況持續不改善或伴有其他異常,應及時帶寶寶到正規醫院兒科就診。
2024-11-24 16:27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小兒腹瀉根據病因分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兩類,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瀉為主的一組臨床綜合征.發病年齡多在2歲以下,1歲以內者約占50%.大便有無膿血?有無白色?有無惡臭?如果沒有膿血或惡臭多考慮是生理性腹瀉,喂食不當可引起腹瀉,多為人工喂養兒,由于喂養不定時,量過多或過少或食物成分不適宜,如過早喂食大量淀粉或脂肪類食物,突然改變食物品種或斷奶;個別小兒對牛奶或某些食物成分過敏或不耐受(如乳糖缺乏),喂食后可發生腹瀉;氣候突然變化,腹部受涼使腸蠕動增加;天氣過熱使消化液分泌減少,而由于口渴吃奶過多,增加消化道負擔,均易誘發腹瀉. 小兒腹瀉用藥一:丁桂兒臍貼,功能主治:健脾溫中,散寒止瀉.適用于小兒泄瀉,腹痛的輔助治療.用法用量:外用.貼于臍部,一次1貼,24小時換藥一次. 小兒腹瀉用藥二:合生元兒童益生菌沖劑,功能主治:疾病,抗生素引起菌群失調,導致的兒童及嬰幼兒抵抗力下降;腸道菌群紊亂引起的營養消化吸收差;腹瀉,腹痛,腹脹,便秘;飲食不當;水土不適.用法用量:每日一至二次,每次一包;取合生元兒童益生菌沖劑加入到適量溫水或牛奶(37℃以下)中沖服. 小兒腹瀉用藥三:小兒功勞止瀉顆粒,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濕止瀉.用法用量:開水沖服,五周歲以下一次2.5克,五周以上一次5克,一日3次. 小兒腹瀉用藥四:健兒止瀉顆粒,功能主治:固脾止瀉.用法用量:開水沖服,周歲以內一次6克,一至五歲一次6-12克,五歲以上一次12-18克,一日3次. 以上藥物主要是對小兒腸粘膜要加以保護,腹瀉極其嚴重時,可以服用一些止瀉的藥物,如黃連素,慶大霉素糖漿.
2024-11-24 16:27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建國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如果是母乳喂養的孩子一般大便次數都較多,每日約5-7次,呈稀糊狀,其中可有奶瓣.若奶粉喂養的孩子每日大便次數約1-2次.你的寶寶大便次數較多而量較少,有可能是每次大便未拉凈所致,建議繼續觀察,逐漸培養孩子有規律的大便.新生兒大小便是判斷寶寶是否健康的一個重要標本.一,大便:正常情況下,新生兒出生后24小時內排出的棕褐色或者墨綠色粘稠的大便,醫學上稱為“胎便”.胎便中含有胎兒時期的腸粘液腺分泌物,脫落的上皮細胞,毳毛,皮脂,膽色素等,這種腸腔中的混合液并非是腸道出血,父母完全不必擔心.如果新生兒出生36小時后尚無大便排出時,應該請醫生檢查是否患有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細心的父母可以通過觀察新生兒的大便,了解母乳的質量,也可以得知媽媽的營養是否適當,以便調整飲食結構及科學哺乳.例如:新生兒的大便呈黃色,且糞與水分開,大便次數增多,說明新生兒消化不良,提示母乳中含糖分太多.因為糖分過度發酵使新生兒出現腸脹氣,大便多泡沫,酸味重,媽媽應該限制攝糖量.當母乳中蛋白質過多時,新生兒的大便有硬結塊,臭味特別重,此時媽媽應該注意限制雞蛋的攝入量.當母乳喂養不足時,大便色綠量少且次數多,新生兒常因饑餓而多哭鬧.當腸道感染時,大便呈溏薄或水樣的粘液便,且膿性腥臭.二,小便:新生兒可在分娩中或出生后立即排小便,尿液色黃透明,開始量較少,一周后排尿次數增多,每日可達20余次.如果新生兒出生后24小時尚無小便排出時,應該請醫生檢查是否患有先天性泌尿道畸形.祝你的孩子健康!
2024-11-24 16:27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看了很多醫生,沒有找出原因嗎?要是幾個月出現這樣的現象還能理解,現在都一歲多了為什么這樣呢?是不是乳糖不耐受,還是說輔食添加不當,因為輔食是4個月就可以添加的。以下幾種食物不僅能提供嬰兒必須的營養,而且還有一定的止瀉作用。1、焦米湯:將米粉或奶膏研磨成粉,炒至焦黃,再加水和適量的糖,煮沸成稀糊狀即可。焦米湯易于消化,它的碳化結構還有較好的吸附止瀉作用,是嬰兒腹瀉的首選食品。2、胡蘿卜湯:胡蘿卜是堿性食物,所含果膠能使大便成形,吸附腸道致病細菌和毒素,是良好的止瀉制菌食物。胡蘿卜湯制作方法如下,將胡蘿卜洗凈,切開去莖,切成小塊,加水煮爛,再用紗布過濾去渣,然后加水成湯(按500克胡蘿卜加1000毫升水的比例),最后加糖煮沸即可。每天2~3次,每次100~150毫升,腹瀉好轉后停用。3、蘋果泥:蘋果也是堿性食物,含有果膠和鞣酸,有吸附、收斂、止瀉的作用。取一個新鮮、質地酥軟的蘋果切成兩半,用調匙刮成泥狀即可。也可以通過藥物治療,不過口服的少用,“是藥三分毒”么,尤其是西藥,可以試試雙親之選的奶粉,益生元含量很高,可以增加雙歧桿菌,防止毒素污染,而且就算寶寶的腸道脆弱也不會有刺激,效果也很好。丁桂兒臍貼也不錯,非口服,貼在寶寶小肚臍上。不過,揭掉的時候,您要小心啦,寫用熱毛巾焐焐,軟掉了,就比較容易揭了,不上寶寶嫩嫩的皮膚的。
2024-11-24 16:27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曉鋒 醫師
河北省第七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綜合內科
-
應對措施:一般來說,人工喂養的嬰兒比母乳喂養的嬰兒更容易發生便秘。們不以幾天拉一次或者一天拉幾次來斷定孩子是否便秘,一個最重要指標是—寶寶大便是否硬結,就是俗稱的羊便。是,就是便秘。便秘要視情況處理:對于母乳喂養的便秘寶寶,可給糖水或橘子汁(但母乳喂養的寶寶很少患便秘);如果孩子吃的是配方奶粉,在兩次喂奶期間,適當多喂點白開水,可以加點果汁或者米湯,以刺激腸蠕動(選用含低聚糖的配方奶粉也有助于預防便秘發生);4個月大的嬰兒可以添加一些菜泥、果泥;對那些年齡更大點的便秘寶寶,生活中父母應鼓勵他們多吃富含纖維素的蔬菜、谷類食品。除了通過飲食療法來糾正便秘,還可結合按摩:以寶寶的肚臍為中心,用手掌由左向右旋轉輕輕摩擦寶寶的腹部,10圈休息5分鐘,再按摩10圈,反復進行3回。還可以協助寶寶做助便操:讓寶寶仰臥,抓住寶寶雙腿做屈伸運動,即伸一下屈一下,共10次,然后單腿屈伸10次。增加戶外活動,多運動可以促進腸蠕動,能使大便通暢。如果嬰兒存在頑固性便秘,經上述處理均無效,就需要請醫生進一步檢查和治療。因為便秘還有可能是其他疾病的表現,例如先天性巨腸癥、肛門疾病、甲狀腺功能不全等。1.養成寶寶定時大便的習慣。健康成長的寶寶一般每天都能準時排便,其中以早晨吃奶后排便的居多。這時孩子情緒平穩,容易集中注意力排便,因此,每天一到這個時間父母可以通過“嗯嗯”的形象化語言幫助寶寶辨別要他大便的信息,形成條件反射。到寶寶1歲左右,就能教他早餐半小時后坐盆了。2.寶寶排不出大便時,不要長時間坐盆,更不能讓他邊坐盆邊玩或看書。因為在注意力分散的情況下,孩子不易排便,而且長時間坐盆,易造成個別體弱的孩子脫肛。每次坐盆5~10分鐘為宜,每天次數也不宜過多。只要精神和食欲都很好,體重增加也正常,大便不干結,那么就算孩子2~3天排便1次,也不用特殊處理。3.給寶寶時間。寶寶真正能自己控制大小便得到一歲半至兩歲。之前的反射性排便排尿時期不能硬來,如果寶寶哭鬧著不拉或過了5分鐘還不肯拉,就轉移你的視線,也轉移他的視線,讓這段不愉快很快過去。下次再來。4.讓孩子接受,而不是排斥。幫助孩子了解自己的身體,讓他覺得自己身體的每個部分都是好的有用的,自己的生理功能也是很自然正常的,有利于孩子一生的身心健康。而不是用“今天又沒拉屎”、“不拉屎,細菌、臟東西都留在你肚子里了”之類的話來導致寶寶不良心理暗示:拉不出屎,不健康。如果因此讓孩子對自己的身體和生理功能產生排斥感,會影響到長大后的身體觀念甚至性觀念。5.關注需要技巧。兒童專家指出,如果對孩子的大便問題給予超過其他事情的特別關注,孩子就會利用這個機會來叛逆、消極抵抗,或糊弄周圍的人。越自然、越沒有壓力的方法對孩子身心健康越好。
2024-11-25 02: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