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騰連富 主治醫師
天津市津南區婦女兒童保健和計劃生育服務中心
二級
普通外科
-
寶寶斜頸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如胎位不正、產傷、頸部肌肉發育不良、頸椎異常、眼部疾病等。治療方法包括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 1.胎位不正:寶寶在子宮內胎位異常,可能導致出生后斜頸。這種情況可通過按摩、熱敷等物理療法改善。 2.產傷:生產過程中的損傷影響頸部肌肉,引發斜頸。早期可進行輕柔的肌肉拉伸和物理治療。 3.頸部肌肉發育不良:肌肉力量不均衡造成斜頸。需加強頸部肌肉鍛煉,佩戴矯正器具。 4.頸椎異常:頸椎結構問題導致斜頸。可能需要手術矯正。 5.眼部疾病:如斜視,寶寶為了看清會出現斜頸。治療眼部疾病可改善斜頸。 寶寶斜頸需要及時發現和治療,家長應密切觀察寶寶的情況,一旦發現異常,盡早帶寶寶到正規醫院就診,由專業醫生進行診斷和治療。
2024-11-24 16:27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1、做2個小的沙袋(用青沙或黃沙,用水淘洗干凈,放在太陽下暴曬或用鐵鍋加熱消毒。或者用小米也可以。主要是為了讓寶貝轉頭的時候轉不動。選擇雙層布縫制,直徑約為20×10厘米大小即可),在患兒睡覺時將沙袋放置其頭部兩側,可固定其處于矯正位。此治療應該持續6個月以上。2、母親要根據不同的病變位置,選擇自己在喂奶和睡覺時的位置關系。比如說孩子是右側斜頸,就要在喂奶和睡覺時把孩子放于您的左側,反之亦然。這樣將有利于患兒矯正。3、效果不佳的話應該選擇進行手術治療,手術年齡多在1歲左右,最好不要超過1歲半。手術也可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4、一定要注意早期持久的治療不要大意哦
2024-11-24 16:27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建國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媽媽不要急,我寶寶以前和你寶寶一樣,醫生也說是先天性的,說沒有辦法,只有以后開刀,我們全家也都急死了,我也是每天幫他按摩,幫寶寶按按脖子,特別是在他睡著后,把寶寶放在腿上兩手捧著寶寶的頭兩邊,左右轉轉寶寶的頭,轉到轉不過去為止,左右壓壓,再象做牽引一樣把頭拔一拔,以上動作不要太用力挷,每次睡著反復的做,寶寶睡在床上隨時幫寶寶的頭放正,抱著時不要讓寶寶臉總朝寫的一邊看,長期這樣做會好的,我寶寶現在就好了,有的時候不一定是先天的,媽媽不正確的喂奶姿勢還有過早豎著抱都會導致斜頸,應為寶寶小骨頭軟過早豎著抱會增加寶寶頸部的壓力!
2024-11-24 16:27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師
中原油田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光明醫院
一級
內科
-
先天性肌性斜頸病因不清,由于多數發生于難產、臀產和剖腹產患兒,有學者認為是分娩時產傷造成胸鎖乳突肌內血管撕裂形成血腫后機化或因肌肉損傷后腫脹,靜脈回流受阻而發生缺血性攣縮所致;也有人認為由于胎兒胎位不正,頸部屈曲,局部肌肉痙攣性缺血,靜脈栓塞或感染性肌炎所致;還有人認為由于遺傳或先天性發育異常所引起。先天性肌性斜頸是由產傷導致胸鎖乳突肌攣縮所引起的頸、面部畸形。①保守治療:新生兒療效最好。包括局部熱敷、按摩清除血腫,臥位固定和頭部手法牽引;②手術療法:胸鎖乳突肌切斷術。須遵醫囑。
2024-11-24 16:27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小兒斜頸,醫學稱先天性肌斜頸是一側胸鎖乳突肌纖維性攣縮,頸部向一側編斜畸形。病因主要是產傷、臀位等原因,此外還有子宮內外感染、遺傳及動靜脈栓塞而致肌肉壞死等。該病在早期進行正確有效的非手術治療,大多數患兒可以完全得以治愈。本病治療越早效果越好。嬰兒期采用外治法,大多數療效滿意。隨著年齡增加,若非手術治療無效可采用手術治療。但如果12歲以上,手術可矯正畸形,但面部畸形難以完全恢復正常。一、中醫治療 適用于出生后和不滿半周歲的嬰兒。在這年齡段,很難預料胸鎖乳突肌內的腫塊是否會自行消失,所以應積極采用外治法治療,以促進血腫早期吸收,防止肌纖維攣縮。 (一)手法按摩 可教會患者家長掌握手法操作要點。即用手指對攣縮的胸鎖乳突肌進行柔和的捻散捋順,邊揉捻邊將患兒頭頸扳正,每次15分鐘,每日1~2次。輕度攣縮的胸鎖乳突肌可以逐漸得到舒展,頭頸姿勢恢復正常。 (二)沙袋固定 讓嬰兒仰臥床上,臉向患側,枕部向健側,用沙袋固定,保持頭在以上體位。 (三)局部按摩 局部按摩。涂以滑石粉,用拇指或食指在腫塊反復按摩,可活血、消腫、散結、解痙,促進腫塊吸收,達到治療目的。 (四)手法牽引 多用于2周歲以上的幼兒患者。術者(或家長)坐位,雙膝并齊屈曲90°。患者仰臥膝上,頭向右側,頸部枕在術者右大腿下段,枕部懸空,頭部稍過伸。術者用左手輕按兩側鎖骨,右手置于頭頂,緩慢的將患者臉部向患側旋轉,枕部向健側旋轉,范圍由小到大。 (五)符合輔助按摩 持續反復轉頭,保持頭頸處在矯正位,這對治療非常重要。具體方法是:每日30~50次左右,可分次做。做時把患兒平放于床上,父母用雙手按住其頭,將其下頜轉向患側肩部(即頸部包塊處),轉過去之后停頓1分鐘左右,讓肌肉處于拉長伸展狀態,然后再反復轉動。但在轉動的過程中,手法要輕柔,防止用暴力,防止損傷頸部肌肉甚至頸椎。可做2個小的沙袋(用青沙或黃沙,用水淘洗干凈,放在太陽下暴曬或用鐵鍋加熱消毒。選擇雙層布縫制,直徑約為20×10厘米大小即可),在患兒睡覺時將沙袋放置其頭部兩側,可固定其處于矯正位。此治療應該持續6個月以上。 (六)家長輔助療法 親人或者保姆要根據不同的病變位置,選擇自己在喂奶和睡覺時的位置關系。比如說孩子是右側斜頸,就要在喂奶和睡覺時把孩子放于您的左側,反之亦然。這樣將有利于患兒矯正。 注意事項 (1)當與骨性斜頸、姿勢性斜頸、神經性斜頸相鑒別。 (2)及時發現,及時治療。一般在出生3個月以內開始治療為好。當腫塊消失后,應繼續推拿,直至頸部活動正常為止 (3)病程長者,經推拿治療持續半年以上無效,可考慮手術矯正。 (4)矯正頭位,家屬在日常生活中(如喂奶、懷抱、睡眠墊枕時)采用與斜頸相反的方向,以矯正斜頸。 (5)斜頸患兒,還應注意檢查是否伴有先天性髖關節半脫位。 (6)小兒不宜過早直抱,防止發生姿勢性斜頸。二、手術治療 1.手術指征:①持續的胸鎖乳突肌攣縮,頭部旋轉活動受限超過l2-l5月;②持續性的胸鎖乳突肌攣縮伴進行性一側面部發育不良;③超過l歲以上發現的肌性斜頸。或經保守治療1年未改善者,應考慮手術治療。 2.手術方法:有胸鎖乳突肌部分切除術和胸鎖乳突肌全切術兩種方法。術中應避免損傷鎖骨下動脈、靜脈及頸總靜脈和副神經。三、術后治療 2歲以下患者,術后可用帽子、膠布或塑料頸托固定。大齡患者,可用石膏背心固定,將頭偏向健側,下頜轉向患側。4~6周去固定,進行康復鍛煉、理療,以防再攣縮,保持最好狀態。 應該告訴大家,任何方法都有成功或失敗的,如果保守療法失敗,應該選擇進行手術治療,手術年齡多在1歲左右,最好不要超過1歲半。最佳方法就是及早按摩治療,成功率高,效果還好!我就是針灸推拿專業的,希望能幫助到你
2024-11-24 22:33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