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幼兒急疹是嬰幼兒常見的一種急性發熱發疹性疾病,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具有突然高熱、熱退疹出等特點,多發生于 6 個月至 2 歲的幼兒。 1.病因:主要由人類皰疹病毒 6 型、7 型感染所致。 2.癥狀:突發高熱,體溫可達 39℃至 40℃,持續 3 至 5 天,熱退時出現皮疹,為紅色斑丘疹,先從頸部、胸部開始,很快蔓延至全身。 3.診斷:主要依據發熱和皮疹的特點,結合血常規等檢查進行診斷。 4.治療:一般以對癥治療為主,如高熱時給予退燒藥,如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同時讓患兒多休息,多喝水。 5.預后:多數患兒預后良好,皮疹消退后不會留下瘢痕。 6.預防:目前尚無特效的預防方法,日常注意增強幼兒免疫力,避免接觸患病兒童。 幼兒急疹是一種常見的自限性疾病,家長不必過于驚慌,密切觀察患兒病情,如有異常及時就醫。
2024-10-10 19:05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您好,嬰幼兒急疹沒什么大問題的,主要疹子出來燒退了,別受風著涼就可以,寶寶拉肚子一天四次,您觀察一下形狀是什么樣的正常來講七個月寶寶一天拉四次也是正常的,建議您監測寶寶的體溫如遇體溫升高馬上去醫院檢查便常規,體溫不高就沒什么大問題,您可以給寶寶吃口服蠟樣芽孢桿菌活菌制劑,有些寶寶菌群失調等服用效果還是不錯的,下面是藥理和功效您看一下:([藥理作用]服用本品后,蠟樣芽孢桿菌進入腸道,消耗腸道內過多氧氣,創造厭氧環境,促進厭氧菌生長,調整腸道菌群失調,改善人體微生態環境,達到治療目的.[適應癥]主要用于嬰幼兒腹瀉,慢性腹瀉,腸功能紊亂及腸炎的治療.[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粒,一日3次.兒童減半或遵醫囑.嬰幼兒服用時,可倒出藥粉加入少量溫開水或奶液服用.[不良反應])多給孩子喂點溫開水就可以了.祝您健康!
2024-10-10 19:05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幼兒急疹,是指嬰兒所患的急性出疹性疾病,是由病毒引起的兒童特有的一種輕型發疹性傳染病。本病好發于春季,但一年四季均可見到。嬰兒突然出現無明顯誘因的發燒,高燒一般在39℃左右,持續3天左右熱退,隨即皮膚出現紅色較密集的皮疹,壓之褪色,不癢。大約l~2天自行消退.主要表現為高熱、淋巴結腫大、全身皮疹,“熱退疹出”是該病發展的規律。 治療:西醫治療本病主要是對癥處理,及時退燒,沒有其他特殊處理方法。中醫治療采用疏表清熱之法。預防:幼兒急疹是一種輕型傳染病,所以在冬春季節家長可以每天給小兒喝一袋板藍根沖劑,用以加強小兒抵抗病毒侵襲的能力,預防疾病。
2024-10-10 19:05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我寶寶在三個月的時候起的~突發高熱,燒到38.5的時候我帶寶寶去醫院了,驗血這個那個的,醫生沒給開退燒藥,讓我們物理降溫。給開的(蒲地藍)去病毒的~我寶寶發燒兩天,我是:貼退熱貼,用手絹過涼水擰干放額頭,用白酒擦手心腳心(我還擦前胸后背了,但是他們說那么小不該用酒擦前胸后背)注意別吹風~熱退后疹子就出來了,出了三天下去了。出疹子期間不要帶他出門,怕吹風。也盡量不洗澡,太熱就給用溫水擦擦。
2024-10-10 19:05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幼兒急疹,故名思義是指嬰兒所患的急性出疹性疾病,一般多為半歲左右的小嬰兒。故中醫稱為“奶疹”。又因為本病有皮疹,皮疹形似麻疹,又有人把它稱為“假疹”。民間也有人把本病叫做“臊疹子”的說法。臨床上有時可見周歲以內的小嬰兒突然出現無明顯誘因的發燒,體溫—般為高熱。高燒時小兒精神稍差,有時出現輕咳、流少量清涕等癥狀。也有的無任何癥狀。當熱退時精神好,嬉戲如常,一般納食欠佳,大便正常。高燒一般在39℃左右,持續3天左右熱退,隨即皮膚出現紅色較密集的皮疹,壓之褪色,不癢。大約l~2天自行消退,其間小兒無任何不適,活動、飲食等日常生活均正常。因為本病有發燒、皮疹,故有的家長誤認為孩子患了麻疹。其實這是由病毒引起的兒童特有的一種輕型發疹性傳染病。本病好發于春季,但一年四季均可見到。本病的典型病例表現為起病急驟,熱度較高常在39℃以上,一般持續二天左右即可自行退燒,隨即全身出現玫瑰色疹點,以軀干、腰、臀部為最多,面部及肘、膝部則較少,疹出l~2天后自行消退,無色素沉著,也不脫屑,愈后良好。本病應注意與麻疹鑒別:幼兒急疹與麻疹不同之處在于本病癥狀較輕,患兒在發熱期間精神、食欲均較好,它的特點是熱退疹出,疹子在1~2天內自行消退。而麻疹大多精神倦怠,不思飲食,具有卡它癥狀等。當疹出時熱勢更盛,其疹子的發出一般是從頭面、發際開始,遍及全身,出疹時間也比幼兒急疹長。臨床上兩種疾病的區分并不難。本病還應與風疹鑒別:風疹多發生于冬春季節,發熱較輕。一般38℃左右,伴見咳嗽,特殊的皮疹細小如沙,色淡紅,并有枕后淋巴結及耳后淋巴結腫大。發病的患兒年齡以幼兒居多,也可見于學齡兒童。與本病鑒別主要是出疹時間,疹形及年齡。幼兒急疹是好發于1歲以內的小嬰兒,皮疹鮮紅,疹形比風疹大,且為熱退疹出,故臨床上不難鑒別。西醫治療本病主要是對癥處理,及時退燒,沒有其他特殊處理方法。中醫認為本病初起多因外感時邪,郁于肌膚與氣血相搏,外發肌表。故應采用疏表清熱之法。常選用蘆根10g,金銀花6g,野菊花8g,連翹10g,淡竹葉3g,黃芩6g,薄荷3g,丹皮5g等具有疏表清熱,涼血解毒之品。應用這種方法可以起到促進退燒,防止留有余邪的作用,水煎后每日分3~5次服用,每次喝30—50ml。值得一提的是中藥的熬制,這種藥性的藥物應先用水浸泡半小時,待開鍋后,微火熬15分鐘即可,這樣可以保存藥性,使藥物充分發揮作用。也可用銀花10g,野菊花15g,貫眾6g熬湯代水喝,同樣有清熱解毒透表之功效。治療本病的關鍵在于及時退燒,不留余邪。在預防和護理方面,家長應注意以下幾點:①周歲以內的小兒形氣未充,發育不完全,抵抗疾病的能力差,所以不要帶孩子去串門或公共場所。因為公共場所人多,細菌及病毒在空氣中的密度相對比較高,這樣小兒染上疾病的可能性會大大增加。②周歲以內小兒飲食一定要有規律,在能添加副食后要注意蔬菜的攝入。中醫認為脾胃為人的后天之本,飲食規律、豐富,納食正常才能促使小兒很好的發育成長。身體強壯后,抗病能力自然會增強。③在小兒發熱期間,應多給孩子飲水,以溫開水為佳,不要喝甜水。因為小兒發熱時食欲欠佳,甜水會進一步影響小兒的食欲,不利于疾病的康復。在飲食上以清淡為主,肥甘厚味會使氣機壅滯,影響脾胃運化、消化功能。④患病期間小兒體虛,應特別注意避風寒,慎勿汗出當風,那樣會招受新邪而致病情反復。小兒發熱汗出時,可用溫熱的濕毛巾或柔軟的干毛巾給孩子擦拭,這樣既可散熱又很舒適。幼兒急疹是一種輕型傳染病,所以在冬春季節家長可以每天給小兒喝一袋板藍根沖劑,用以加強小兒抵抗病毒侵襲的能力,預防疾病。本病一般病程較輕,預后良好。所以當您的孩子患了此病,也不必驚慌,按上述方法去做,一般都可痊愈,倘若病情反復應及時去醫院就診。
2024-10-11 06: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