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師
中原油田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光明醫院
一級
內科
-
懷孕期間出血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如先兆流產、宮外孕、胎盤早剝、宮頸疾病、葡萄胎等。 1. 先兆流產:多因胚胎染色體異常、孕婦內分泌失調、子宮畸形等。孕婦會有少量陰道流血,常為暗紅色或血性白帶。治療上多臥床休息,補充孕激素。 2. 宮外孕:受精卵在子宮體腔以外著床。常表現為停經后陰道流血,伴腹痛。一旦確診,多采取手術或藥物治療。 3. 胎盤早剝:妊娠 20 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盤在胎兒娩出前部分或全部從子宮壁剝離。孕婦常有陰道流血和腹痛。治療需根據病情嚴重程度決定,包括期待治療、終止妊娠等。 4. 宮頸疾病:如宮頸息肉、宮頸炎等。出血通常為鮮紅色。一般局部治療,必要時手術。 5. 葡萄胎:是一種異常妊娠。表現為停經后陰道流血,子宮大于停經月份。多通過清宮術治療。 懷孕期間出血是異常現象,孕婦應及時就醫,明確原因,采取相應治療措施,以保障自身和胎兒的健康。
2024-10-10 19:53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胎漏是指妊娠之后,陰道不時少量出血,點滴不止,或時有時無而不伴有小腹疼痛者而言。胎漏是妊娠期間最常見的出血疾患之一,也是妊娠出血疾病中最早出現的病證,若下血不止,常可導致胎動不安、胎死母腹,墮胎,小產等病證,亦可引起胎兒畸形的發生。《本草綱目》說:"下血不止,血盡子死。"因此,重視胎漏的診冶,是預防墮胎、小產的關鍵,亦是優生的重要措施。胎漏之為病,總因沖任不固,不能制約其經血以養胎元所致。《陳素庵婦科補解·胎前雜證門》曰:“妊娠經血不時而下,名曰胎漏。蓋沖任二經氣虛,則胞內不能制其經血,故血不時下也。久則面黃肌瘦,胎漸瘦而不長”,然引起沖任不固之因繁多,臨床兼證因之而異、因此,臨證當審其寒熱虛實之不同。
2024-10-10 19:53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你好,不知道您流血的量多不多?如果是很少的血量,那就有可能是受精卵著床后以為不適而流出來得血,這是較正常的。如果是很大的血量,可能是流產的先兆,要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懷孕期間要注意好休息,注意營養,定期到醫院進行產檢。祝你健康
2024-10-10 19:53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孕期出血是懷孕出現異常的警訊,無論出血量是多還是少,孕媽媽都要提高警惕,一定要盡快就醫。以下列舉出孕期出血的7種可能,讓你對此有所了解。·新年搶先機美鼻豐財運·做雙眼皮即送開眼角·職場白領痔毀前途·求醫問藥大渝醫導幫忙·不孕影響離婚率·快來挑戰百萬富翁在早孕期,陰道不正常出血是一個常見的問題,大約有1/4的孕婦會有此經歷;到了懷孕中期和后期,仍有一些危險因素會導致不正常出血。孕期出血的原因和狀況因人而異,危險程度也各不相同。為了確保母兒的安全,孕媽媽應該對各種可能導致出血的因素有所了解。一般來說,臨床上根據孕期出血發生的時間將其分為兩類,即懷孕初期出血和懷孕中后期出血。Part1初期篇(懷孕1~3個月)第1種可能流產危險因子胎兒染色體異常、母體激素分泌失調、子宮先天發育異常或后天缺陷、免疫系統問題、病毒感染、孕婦患有慢性疾病(如心臟病、腎臟病及血液疾病)、過度操勞、壓力過大、性生活太劇烈、外力撞擊、環境污染、用藥不當、吸煙、喝酒、攝取過量咖啡因或者會其他促進子宮收縮的食物等。醫師叮嚀在胎盤完全形成之前,胚胎著床并不穩定,因此很多因素都可造成流產。當流產發生時,胚胎與子宮壁會發生不同程度的分離,分離面的血管一旦破裂,就會造成陰道出血癥狀。根據一項醫學研究統計,超過50%的孕婦可以安然度過懷孕初期出血這一關,成功地繼續妊娠;約30%的孕婦可能會發生流產;另外有近10%的孕婦可能是宮外孕或其他問題。有些孕婦擔心,早期懷孕時有不正常陰道出血,保胎成功后寶寶會不健康。許多研究顯示,有一半以上的流產是胚胎本身異常所導致,這是一種自然淘汰,如果能夠繼續妊娠,胎兒一般都是正常的。第2種可能宮外孕危險因子曾經有過骨盆腔發炎、骨盆腔黏連病史或做過輸卵管手術或前次懷孕曾發生宮外孕等。醫師叮嚀受精卵著床在子宮以外的地方便稱為宮外孕,發生率大約是1%,而其中95%的宮外孕都是發生在輸卵管。由于輸卵管的管壁非常薄,無法供給胚胎足夠的營養,而且逐漸發育的受精卵使輸卵管壁膨脹,會導致管壁破裂,在懷孕7~8周時便會產生不正常陰道出血,甚至有嚴重腹痛或因腹內大量出血而導致休克。在確定懷孕的初期,如果超聲波檢查未能發現子宮內有胚胎的跡象,就必須盡早檢測血液中的絨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可診斷出有無宮外孕的可能,并適時做出適當的處理。第3種可能葡萄胎危險因子母親年齡小于20歲或高于40歲、食物中缺乏胡蘿卜素和動物性脂肪、曾有流產的病史、曾有葡萄胎病史、吸煙等。醫師叮嚀葡萄胎是一種良性絨毛膜疾病,發生率大約是1‰,亞洲國家的發生率較高一些。因為胎盤絨毛滋養細胞異常增生,末端絨毛轉變成水泡,水泡間相連成串,狀似葡萄,因而稱為“葡萄胎”。在懷孕初期會有不正常陰道出血、嚴重孕吐甚至心悸等癥狀。通常利用超聲波和抽血檢測絨毛膜促性腺激素便可診斷,治療方式是利用子宮內膜真空吸引術把葡萄胎清除,然后持續追蹤絨毛膜促性腺激素的指數,直到連續3周都正常,之后每個月再追蹤一次,連續半年正常為止,如果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指數下降不理想,就要考慮用化學藥物治療。在追蹤期間必須嚴格避孕,治愈兩年后才可計劃懷孕。第4種可能子宮頸息肉、子宮頸糜爛或子宮頸病變危險因子性生活復雜、衛生習慣不好、生活作息不正常、身體抵抗力較差等對于早孕期出血,很多人往往會忽略子宮頸的問題。子宮頸嚴重發炎導致糜爛,或原本已有子宮頸息肉,很容易因為懷孕后激素的改變而造成表面毛細血管破裂出血。近年來子宮頸癌最常發生的年齡段已經悄悄下降至30~40歲,已經懷孕并不代表子宮頸一定沒問題,在懷孕前后都應該定期做子宮頸抹片檢查;如果孕初期有陰道出血現象,也應該檢查子宮頸是否有問題。Part2中后期篇(懷孕4個月至生產)第5種可能前置胎盤危險因子孕婦曾做過流產手術、子宮肌瘤、子宮畸形、前胎剖宮產、曾接受子宮手術、有前置胎盤史、吸煙等。前置胎盤的發生率約為1/200,臨床上依據胎盤覆蓋子宮內口的程度,分為4種類型:完全性、部分性、邊緣性及低位性。由于子宮會隨著懷孕周數增加而變大,胎盤位置也會隨之向上提升。如果在孕8個月之后,仍有完全性或部分性前置胎盤,則陰道出血的幾率大為提高。由于妊娠晚期或臨產后子宮下段逐漸伸展,而位于子宮內口的胎盤不能相應地伸展,導致前置部分的胎盤從其附著處剝離,使血竇破裂而出血。初次流血量通常不多,剝離處血液凝固后,出血可暫時停止,偶爾有第一次出血量就很多的情況。隨著子宮下段不斷伸展,出血往往會反復發生,并且量越來越多。前置胎盤的類型不同,出血的特點也不一樣。完全性前置胎盤初次出血時間早,多在妊娠28周左右,稱為“警戒性出血”;邊緣性前置胎盤出血多發生在妊娠晚期或臨產后,出血量較少;部分性前置胎盤的初次出血時間、出血量及反復出血次數介于兩者之間。由于反復多次或大量陰道流血,孕婦可出現貧血,出血量越多則貧血程度越重。出血嚴重者可發生休克,還能導致胎兒缺氧、窘迫,甚至死亡。第6種可能早產危險因子孕婦年齡小于18歲或大于38歲、孕婦本身有某些疾病(如妊高征)、工作繁忙、壓力過大、前胎有早產史、多胞胎、有子宮肌瘤、雙角子宮、吸煙、用藥不當等。
2024-10-11 07: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