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濕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炎癥性疾病,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濕疹能否治好取決于病情嚴重程度、患者個體差異、治療方法是否得當、是否避免誘因以及是否堅持治療等。 1.病情嚴重程度:輕度濕疹通過規范治療,往往容易治愈。但嚴重的濕疹,可能治療周期長,治愈難度較大。 2.患者個體差異:不同個體的免疫系統和皮膚屏障功能不同,對治療的反應也不同。 3.治療方法:合理使用外用糖皮質激素(如糠酸莫米松乳膏、地奈德乳膏、丁酸氫化可的松乳膏)、口服抗組胺藥(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依巴斯?。┑龋兄诳刂撇∏?。但治療不當可能影響療效。 4.避免誘因:如避免接觸過敏原、保持皮膚清潔濕潤、避免精神緊張等,有助于減少濕疹復發,促進治愈。 5.堅持治療:濕疹治療需要一定時間,患者能否遵醫囑堅持治療,對治愈也很關鍵。 總之,濕疹有治愈的可能,但需要綜合多方面因素。患者應積極配合醫生治療,注意日常護理,以提高治愈的機會。
2024-10-10 19:00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濕疹(eczema)是一種常見的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淺層的炎癥性皮膚病,一般認為與變態反應有一定關系.其臨床表現具有對稱性,滲出性,瘙癢性,多形性和復發性等特點.也是一種過敏性炎癥性皮膚病以皮疹多樣性,對稱分布,劇烈瘙癢反復發作,易演變成慢性為特征.可發生于任何年齡任何部位,任何季節,但常在冬季復發或加劇有滲出傾向,慢性病程,易反復發作. 1,尋找病因,隔絕致敏源,避免再接觸,禁食酒類及易過敏,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過度疲勞和精神過度緊張,注意皮膚衛生,不用熱水燙洗皮膚,不外用刺激性止癢藥.積極治療全身性疾患. 2,全身治療:西藥以止癢抗過敏為主,可選用抗組胺類藥物,鈣劑.中藥以清熱利濕,疏風清熱,養血疏風潤燥為主. 3,特效療法:局部使用純中藥乳膏佰膚樂濕克,一天3次,20天一個療程,病情嚴重者搭配口服清熱利濕涼血的中藥內調,療效更加獨特. 中醫在臨床上將濕疹分:濕熱癥,血虛風燥癥.治療方法也各不相同. 慢性濕疹患者要注意“脾虛夾濕” 偏濕者皮膚的水泡較多,搔后泡破滲出黏體,患者會有疲倦,胃口欠佳等癥狀,中醫以除濕止癢湯治療. 慢性濕疹患者要注意“脾虛夾濕”的問題,病情日久,患者皮膚會呈現暗淡不紅,滲液少,有淡黃色的脫屑或結痂的斑片,臉色也較蒼白,胃口不好,腹脹,排便稀軟,中醫多采用除濕胃苓湯治療. 此外,也有部分慢性濕疹患者屬于“血燥”型,皮膚會變得粗糙,肥厚,表面有抓痕,血痂,膚色暗淡甚至有色素沉淀. 中醫建議,濕疹患者應避免喝酒,咖啡,辛辣刺激與油炸的食品,飲食應清淡,多吃水果蔬菜.榴蓮,芒果,龍眼,荔枝等屬熱性水果少吃,以免病情“火上加油”.患者可多吃綠豆,冬瓜,蓮子,苦瓜等清熱利濕食品. 無論身體的哪一個部位患了慢性濕疹,都會因劇烈的瘙癢給患者帶來較大的痛苦,甚至影響其正常的工作,生活. ?、艖撟⒁獾膯栴}是避免再次刺激局部,盡可能地避免用手搔抓局部,也不要用熱水或肥皂水去清冼局部,更不能用那些刺激性較強的藥物在局部涂抹,特別注意的是不能隨便應用激素類藥物在局部涂抹,這些都是非常容易使疾病惡化或重新發生的常見因素. ?、票M可能地了解慢性濕疹,皮炎發生,發展的基本規律. ⑶避免食用一些刺激性食物,如蔥,姜,蒜,濃茶,咖啡,酒類及其他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如魚,蝦等海味.
2024-10-10 19:00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濕疹可發生在全身任何部位,但往往較易見于頭部,四肢屈側、陰部、手足背等部位。常呈對稱分布,一般為局限在某些部位,而全身泛發性濕疹甚少見。皮膚損害表現為多形性,即紅斑、丘疹、丘皰疹、水皰、糜爛、滲出、結痂、脫屑等各種皮疹可互見。也就是說,在同一病變處,于同一時期內,可出現上述3~4種以上損害。患處炎癥反應通常較明顯,尤其中央部位更為顯著,往往伴有糜爛、滲出、。但病損境界不清楚,腫脹也較輕。自覺癢甚,其瘙癢程度與發病部位,個人耐受性的不同而有所差異。癢以夜間尤甚,癥情厲害,可影響睡眼。還有因搔癢而易并發細菌感染,從而引發毛囊炎、癤腫、膿皰瘡、淋巴管炎、淋巴腺炎等化膿性皮膚病。陰囊濕疹:發生于陰囊部位,皮損呈紅斑、糜爛及滲出,也可出現苔蘚樣變,色素沉著明顯,該部濕疹、由于神經分布豐富故自覺奇癢難忍。本病應盡量去除可疑的病因,但通常不易辦到;避免對病變處任何不良刺激,如手抓、水洗、用力揩擦和某些不適宜的治療;忌食致敏性或刺激性食物,象飲酒、喝咖啡、食海鮮、蛋、乳、蒜、辣等。內用抗組胺藥物:組胺受體H1拮抗劑,如苯海拉明、非那根、撲爾敏、賽庚啶等是各型濕疹常用藥,既可單用或聯用,還可與鎮靜藥伍用。外用藥中的主藥多選具有止癢、消炎作用的角質促成劑或皮質激素。外用藥劑型的挑選應依據臨床皮損表現來酌定,如紅腫明顯,滲出多者應選溶液冷濕敷,4次/日;為紅斑、丘疹時可用洗劑、乳劑、泥膏、油劑等;呈水皰、糜爛者需用油劑;表現為鱗屑、結痂者當用軟膏;若苔蘚樣變者多擇泥膏、軟膏、乳劑、涂膜劑、酊劑及硬膏等。
2024-10-10 19:00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能的。。但是要靠后期的護理,關鍵是大人的護理要做到位,別穿的太多,稍微涼些,不是很嚴重的就用郁美靜,我家的寶寶二十多天的時候也是濕疹,到處看了幾個醫院,用了好幾種外用的藥都沒用,反反復復的,后面我就每天早晚洗臉就用郁美靜,,后面不知不覺就好了。。但是如果一熱就馬上出來了,,所以還是要注意他的體溫,不能太熱了。。
2024-10-10 19:00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師
中原油田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光明醫院
一級
內科
-
濕疹是一種常見的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淺層的炎癥性皮膚病,一般認為與變態反應有一定關系.其臨床表現具有對稱性,滲出性,瘙癢性,多形性和復發性等特點.也是一種過敏性炎癥性皮膚病以皮疹多樣性,對稱分布,劇烈瘙癢反復發作,易演變成慢性為特征.可發生于任何年齡任何部位,任何季節,但常在冬季復發或加劇有滲出傾向,慢性病程,易反復發作. 濕熱型皮膚可見紅斑,腫脹,丘疹,水皰,膿皰,糜爛,滲液較多,浸淫成片,瘙癢較劇烈.可伴有發熱,疲乏倦怠,或有腹痛,便秘或腹瀉,小便短赤.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或弦滑數. 清熱利濕,佐以祛風. 1.主方萆薢滲濕湯(高秉鈞《瘍科心得集》)加減處方:萆薢15克,薏苡仁,土茯苓,滑石,魚腥草各30克,牡丹皮,澤瀉,通草,防風,黃柏各12克,蟬蛻6克.水煎服,每日1劑.便秘者,加大黃12-15克(后下).濕熱較盛者,加龍膽草,梔子各12克.劇癢者,加浮萍9克,白蒺藜15克,黃芪10克. 2.中成藥龍膽瀉肝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 風熱型皮膚見紅斑,丘疹,鱗屑,結痂,或有少量滲液.舌質紅,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 疏風清熱,佐以利濕. 1.主方消風散(陳實功《外科正宗》)加減處方:荊芥,防風,牛蒡子,苦參各12克,蟬蛻9克,生地黃25克,生石膏30克(先煎),魚腥草30克,金銀花15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l劑.瘙癢較劇者,加浮萍9克,白蒺藜15克.滲液偏多者,加土茯苓30克,木通12克. 2.中成藥 (1)銀翹解毒顆粒(根據銀翹散原方配制成的沖劑),口服,每次1-2包,每日2~3次,溫開水溶解后服. (2)防風通圣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2—3次,溫開水送服. 血虛風燥型患部皮膚增厚,表面粗糙,或呈苔蘚樣變,色素沉著,脫屑,或見頭暈乏力,腰酸肢軟.舌質淡紅,苔薄白,脈緩或濡細. 養血祛風. 1.主方當歸飲子(陳實功《外科正宗》)加減 處方:當歸,防風各12克,川芎,荊芥各9克,白芍,何首烏,丹參,白蒺藜各15克,生地黃25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可復渣再煎服,每日l劑. 瘙癢難眠者,加珍珠母,生牡蠣各30克(先煎),夜交藤,酸棗仁各15克.某一階段見糜爛,滲液者,加萆薢15克,土茯苓30克,澤瀉12克.
2024-10-11 05: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