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母乳喂養對母嬰健康有益,好處包括提供營養、增強免疫力、促進親子關系等,注意事項有正確的哺乳姿勢、保持乳頭清潔等。 1.好處: 營養豐富:母乳含有嬰兒生長發育所需的各種營養物質,比例適宜,易于消化吸收。 增強免疫:含有多種免疫球蛋白和免疫細胞,能幫助嬰兒抵抗疾病。 促進親子關系:親密的接觸增進母嬰之間的情感交流。 經濟方便:無需額外花費,隨時可供嬰兒食用。 利于母親恢復:有助于子宮收縮,減少產后出血,降低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風險。 2.注意事項: 正確哺乳姿勢:如搖籃式、橄欖球式等,確保嬰兒含住大部分乳暈,避免乳頭損傷。 保持乳頭清潔:喂奶前后用溫水清潔乳頭,防止感染。 飲食均衡:母親要攝入豐富的營養,保證乳汁質量。 注意休息: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有利于乳汁分泌。 避免用藥:如需用藥,應咨詢醫生是否影響哺乳。 總之,母乳喂養是一種天然且理想的喂養方式,但需要母親關注相關的好處和注意事項,以保障母嬰的健康。
2024-10-10 20:38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母乳喂養注意事項母乳是新生兒和早產兒最適合的食品,應盡可能采用。母乳喂養的全過程分4個階段。1、準備階段在孕婦產前的后期和分娩住院期間應加強母乳喂養的工作,使孕婦建立起自己喂奶的思想準備和信心,這是促進母乳喂養成功的第一個條件。2、開奶階段嬰兒剛生下處理完畢后即抱給母親,讓其貼近母體前胸,含住奶頭,以增加嬰兒與母親的接觸。生后1~2小時喂溫開水或溫蒸餾水10mg,試探有無食道畸型,能吞咽者隨后喂葡萄糖水。生后4~8小時開始哺乳,此時母乳量不多,哺乳只是讓新生兒取得吸吮經驗,以后約每3~4小時喂奶一次,夜間也喂。對喂奶間隔時間不必限制過嚴,可根據嬰兒食欲而定,開始時可能喂奶時間不規則,經過一段時間自然會調節到規則哺乳。吮乳時間先約5分鐘,以后延長至10分鐘,生后一周可延長到15分鐘,每次開始喂奶時乳房左右交替,如前一次先從左乳房開始,下一次則從右乳房開始,使兩側乳房者能充分排空。如母乳確實很少,補充配方奶應放在哺乳后,而不應放在哺乳前,以免新生兒因無饑餓感而不肯吸吮母乳。喂奶時母親和嬰兒都應采取舒適位置,母親眼看著嬰兒,讓嬰兒也看著母親的臉或乳房這樣更易增加母嬰感情。出生后10天左不少新生兒食欲明顯增加,此時母乳量可能跟不上嬰兒的需求而另加配方乳,成為放棄母乳喂養的又一關,這種情況下應加強指導喂奶方法,吸空乳房仍是增加乳量的最好方法,同時增加乳母的營養,保護好乳頭,避免發生感染和乳頭裂。3、穩定階段如能渡過開乳階段,則進入全母乳喂養階段,為穩定階段。4、添加維生素嬰兒出生后4天添加維生素C50mg/d,生后半個月每天加維生素A500IU和維生素D400IU。
2024-10-10 20:38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1.選擇適當的內衣很多愛美的女性都喜歡穿著有矯形功能的內衣。然而,長期穿著這些矯形內衣,使乳房長時間受到擠壓,有可能會導致乳腺管堵塞,造成日后哺乳的不通暢。其次,內衣的材料也有講究。有研究表明,化纖材質的內衣比純棉內衣更容易增加乳腺堵塞的機會。2.注意營養與體重懷孕前期的婦女,應把體重調整好,具體可參考如下公式:中國體重指數(BMI)=體重(kg)/身高(m)×身高(m)。正常范圍:BMI為18.5-24。所有孕婦,都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保證營養均衡。據孕前BMI,控制體質增長在推薦的孕期體重增長范圍:低(BMI<19.8),增12.5-18.0kg;正常(bmi19.8-26.0),增11.5-16.0kg;高(BMI26.0-29.0),增7.5-11.kg;肥胖(BMI>29.0),增6.0-6.8kg。3.乳房的保健從懷孕第36周開始,懷孕婦女可經常按摩乳房和乳頭,檢查乳腺管有否堵塞,同時通過按摩可疏通乳腺,方便日后哺乳。按摩用一般的打圈方式即可,同時可配合使用溫和的BB油,不建議使用其他有刺激作用的按摩油。另外,李映桃提到那些孕前做過注射式隆乳術的女士,本該將聚丙烯酰胺水凝膠注入乳腺后間隙,但在實際操作中可能有小部分材料注射到乳腺組織內,損傷乳腺葉和輸乳管。同時乳腺后間隙因假體形成高壓,可使聚丙烯酰胺水凝膠沿針道擴散,壓迫輸乳管使其狹窄,所以很多都不能分泌足夠乳汁進行喂養甚至因乳腺炎而不能進行母乳喂養。
2024-10-10 20:38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邢學法 主治醫師
冠縣辛集中心衛生院
一級
外科
-
通奶偏方匯總:1、紅糖加雞蛋最常用的通奶方法;2、通奶中藥:路路通。通草 煮水喝的效果也相當不錯;3、熱敷+吸+用梳子梳。從乳根向乳頭方向,梳子最好是細齒,要堅持,兩天就可以通奶了;4、生南瓜子去皮加白糖磨碎,一天3次每次一勺用水送服,堅持一個星期或兩個星期便會通奶5、熟芝麻加白糖磨碎,用水送服有通奶功效6、海馬或通草煮老母雞或豬蹄吃肉和湯。每次海馬一條或通草30g便可通奶7、穿山甲10克王不留行15克通草15克黃精15克生黃芪15克(喝的時候加紅糖,通奶效果更好)奶水少、下奶的物理按摩方法:奶水少的媽媽除了食療外,也可以用物理按摩療法來催乳具體的方法如下:a、奶水少、下奶的物理療法:乳房的清潔與按摩技巧用干凈的毛巾蘸些溫開水,由乳頭中心往乳暈方向成環形擦拭,兩側輪流熱敷,每側各15分鐘,同時配合下列按摩方式;b、奶水少、下奶的物理療法:環形按摩 雙手置于乳房的上、下方,以環形方向按摩整個乳房;c、奶水少的物理療法:螺旋形按摩 一手托住乳房,另一手食指和中指以螺旋形向乳頭方向按摩; d、奶水少、下奶的物理療法:指壓式按摩 雙手張開置于乳房兩側,由乳房向乳頭擠壓;e、不要穿帶過緊的胸衣。f、每次喂奶前,先對乳房進行按摩,方法為:先將濕熱毛巾覆蓋在左右乳房上,兩手掌按住乳頭及乳暈,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輕輕按摩10-15分鐘。經過按摩既能減輕產婦的乳脹感,又能促使奶水分泌。因為按摩乳房的作用相當于嬰兒對乳頭的吸吮刺激。
2024-10-10 20:38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誤區一:母乳看上去稀稀的,沒有奶粉沖出來的牛奶那樣濃,所以放棄母乳喂養,以牛奶替代母乳 母乳喂養對寶寶有很多好處,母乳中含有抵抗多種疾病的抗體,實踐證明用母乳喂養的寶寶少生病;母乳與牛奶相比,所含營養較全面、充分,母乳喂養的寶寶較健康;母乳對于寶寶來說更容易消化吸收,且吸收率最高。對媽媽來說,母乳喂養更方便、更省錢,不用消毒,且溫度適宜;母乳喂養的媽媽身體恢復較快,并不易患上乳腺疾病。 誤區二:維生素和礦物質攝入越多越好 雖然維生素和礦物質對嬰幼兒十分重要,然而也不能給寶寶過量地攝入或濫用,否則會對寶寶身體產生不利影響,造成的危害比如會有維生素A、D中毒、補鈣過量等。 誤區三:母乳喂養時間越長越好 越來越多的媽媽雖然做到了母乳喂養,但有些人卻陷入另一個誤區:認為母乳喂養時間越長越好。兒科專家指出,當母乳喂養4-6個月的時候,由于嬰兒生長發育迅速,母乳中的營養成分已不能滿足其需要。因此,嬰幼兒在6個月后就開始添加輔食很重要。添加換乳期食品不僅可以補充寶寶營養,還能讓寶寶學會吞咽、咀嚼,鍛煉胃腸道的消化、吸收能力。如果寶寶甚至一歲還沒有添加任何食品,非常不對。 誤區四:用鮮奶代替配方奶粉喂養2歲以內的寶寶 對寶寶來說,除母乳外的其他乳汁,如牛乳、羊乳都有不可避免的缺陷,如牛乳蛋白質中的酪蛋白太高,不利于寶寶消化;牛乳中蛋白質、鈣、鈉、鉀等的高含量與寶寶未成熟的腎臟能力不相適應。因此,2歲以內的寶寶最好選用配方奶粉,盡量不用鮮奶。 誤區五:選用保健品幫助孩子提高免疫力 嬰兒出生以后,隨著一天天長大,體內由母體傳給的免疫力(即抵抗疾病的能力)逐漸減弱或消失,尤其是在生后6個月到3歲這段時間。 有些家長認為為孩子選用保健品也是幫助孩子提高免疫力的好辦法,事實上,目前市場上流行的保健品中還沒有專門提高免疫力的,很多宣稱以提高免疫力為主要功效的保健品,其實并沒有臨床和理論上的科學根據,選擇保健品其實不如改善孩子的飲食結構。 在目前市場上眾多進口、國產嬰幼兒奶粉中,專家發現:南山新推出的南山倍益幼兒配方奶粉科學配比IgG、IgA、IgE、乳鐵蛋白等多種免疫因子和高品質的復合益生元,實現的“免疫1+1營養組合” 配方,雙向加倍免疫,幫助寶寶增強體質,填補了中國嬰幼兒免疫營養的一項空白。研究證明,免疫因子IgG、IgA、IgE、乳鐵蛋白、乳清蛋白等,都是重要的抗體,有助于寶寶提高抵抗力;復合益生元有益腸道健康,能幫助寶寶建立自己的免疫系統。 誤區六:對寶寶免疫力的補充是調理性的 給寶寶補充免疫力,需要選對時期,而且必須持續,不能輕易中斷。免疫力好,寶寶會很少生病,其他各方面表現都好。寶寶免疫力補充的最佳時期是6個月~3歲。如果這個時候過于大意,會對寶寶將來的健康造成影響。但如果問題一出現,往往就意味著錯過了解決問題的最好時機。因此,需要在寶寶免疫力提升的關鍵期給予他足夠的免疫營養,不要等到寶寶生病后再來干著急。 哺乳姿勢一般有四種: 1.半躺式 在分娩后的頭幾天,媽媽坐起來仍有困難,這時,以半躺式的姿勢喂哺寶寶便最為適合。把寶寶橫倚著媽媽的腹部,背后用枕頭墊高上身,斜靠躺臥。 2.欖球式 在喂哺雙胞胎時,或同時有另一位孩子想依偎著媽媽時,這種姿勢便尤為適合。嬰兒躺在媽媽的臂彎,臀部相對,有需要時可用軟墊支撐,而媽媽的下臂應托著嬰兒的背部。身子應稍微前傾,讓嬰兒靠近乳房。開始喂哺后,便可放松及將身體后傾。這種姿勢能讓嬰孩吸吮下半部乳房的乳汁。 3.搖籃式 搖籃式喂哺最廣為人熟悉。嬰兒的頭部枕著媽媽的手臂,腹部向內,而媽媽的手應托著嬰兒的臀部,方便身體接觸。利用軟墊或扶手支撐手臂,手臂的肌肉便不會因為抬肩過高而拉得繃緊。采用這種喂哺姿勢時,墊高雙腳有助身體放松,例如把腳放在腳踏上。 4.側臥式 在晚上喂哺或想放松一下時,可采用這種姿勢。媽媽和嬰兒都側臥在床上,腹部相對,這樣嬰兒的口便會正對乳頭。媽媽的手臂及肩膀應平放在床墊上,只有頭部以枕頭承托。媽媽可用卷起的毛巾或類似物品墊著嬰兒,讓嬰兒保持同一姿勢。 要保證母乳喂養順利成功,新生兒媽媽除了學習喂養姿勢外,還必須學習正確的母乳喂養技巧——正確的嘴乳銜接方法。 1.用乳頭撓弄寶寶的小嘴唇 一旦母嬰都處在感覺非常舒適的體位,媽媽就可以用乳頭輕輕撫弄寶寶嘴唇,等嬰兒小嘴完全張開——直到像打呵欠那樣大大地張開小嘴為止。 2.嘴乳銜接 一旦寶寶大大地張開了小嘴,就把嬰兒向媽媽靠近。媽媽不要將自己的乳房去接近寶寶的小嘴,更不要將寶寶的頭部推向乳房。 3.嘴乳銜接的檢查 嬰兒正確銜接乳頭的表現應該是嘴唇向外凸出(就像魚嘴一樣),而不是向口腔內回縮。媽媽還要檢查嬰兒有沒有吸吮自己的下唇,媽媽牽拉下唇就能檢查出嬰兒是否在吸吮下唇和舌頭。 4.給寶寶留點呼吸空間 寶寶銜接乳頭后,如果乳房組織阻塞了寶寶的鼻孔,媽媽用手指輕輕地向下壓迫乳房表面組織就能讓寶寶呼吸暢通,輕輕抬高寶寶也能提供一點呼吸空間。 5.終止吸吮 如果寶寶吸奶完畢仍不肯松開銜在乳頭上的小嘴,唐突拉開會導致乳頭損傷。首先應該終止嬰兒的吸吮,媽媽終止嬰兒吸吮的方法就是用手指非常小心地插入寶寶的口角讓小量空氣進入,并迅速敏捷地將手指放入寶寶上、下牙槽突齦緣組織之間直到寶寶松開為止。
2024-10-10 2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