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孩子口吃可能由多種因素引起,如語言環境、心理因素、模仿他人、神經發育、遺傳因素等。 1.語言環境:孩子生活的語言環境復雜或不穩定,可能影響語言表達的流暢性。家長應提供穩定、清晰的語言環境。 2.心理因素:緊張、焦慮等心理狀態可能導致口吃。要關注孩子的情緒,給予支持和鼓勵,減輕心理壓力。 3.模仿他人:孩子模仿口吃者說話,容易形成口吃習慣。及時糾正模仿行為,引導正確發音。 4.神經發育:部分孩子神經發育不完善,影響語言協調能力。隨著成長可能逐漸改善,必要時進行專業訓練。 5.遺傳因素:如果家族中有口吃者,孩子口吃的概率可能增加。這種情況需盡早干預。 家長要重視孩子口吃問題,耐心引導和幫助,必要時帶孩子到正規醫院的兒科或康復科就診,尋求專業的診斷和治療。
2024-10-10 20:15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師
中原油田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光明醫院
一級
內科
-
1,吃患者是在幼小時學別人的口吃學來的.兒童期正是學習和掌握語言的關鍵時期,兒童的心理特點之一是模仿性強和易受暗示.當親友,同學和鄰居中,如果有口吃的人,就會成為模仿的對象.2,心理因素:大量事實表明,兒童口吃是兒童受驚,被嚴厲斥責,懲罰,嘲笑,環境突然發生變化,父母雙亡或離異,家庭不和睦等情景下引起的恐懼,焦慮情緒的結果.由于突然或持續驚嚇而引起口吃者不少見.在一些突然引起震驚,恐懼的事件之后,一些令人毛骨悚然的經歷,例如遇見某種動物,聽了鬼怪的驚險故事,因而引起驚恐等等之后,可發生口吃.口吃可能在受驚恐的當時發生,也可能是在受了驚恐之后幾小時或幾天之后出現,有時是經過沉默階段再出現的.3,疾病影響:如與發音,對語言理解甚至讀書寫字有密切關系的神經系統發生障礙;如小兒癲癇,麻疹,熱病,腦病,百日咳,猩紅熱,膿癥,鼻炎,扁桃腺發炎或肥大等等,以及耳鼻喉科的疾病,多少都能使呼吸和發聲受到影響.4,遺傳問題:口吃與遺傳,大腦兩半球優勢或某種功能障礙有關,與語言神經末梢缺陷有關.口吃患者的家族常有口吃歷史.此外,特色療法認為,說話結結巴巴的原因主要在于患者身體上某些負責發音的肌肉組織功能太弱,而這些因素都可以通過生殖細胞遺傳給下一代.兒童口吃病的主要矯正方法:1,傳統療法:包括心理療法,發音療法,呼吸療法等,一般是以心理治療為主,再加上一些改變不良習慣的練習.譬如,練習朗誦,特別是背誦詩歌或練習唱歌,有節奏地呼吸發音,對矯正口吃有很大的好處.因為這樣做可以使精神集中在節奏,韻律上,轉移口吃患者對發音動作的注意力.長期做下去,就不再感到發音困難了.2,口腔肌肉鍛煉法:口腔肌肉鍛煉法包括吐字療法與特色療法.口腔肌肉鍛煉法認為,口吃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身體上某些肌肉組織的功能得不到健康成長造成的,主要表現為說話時心臟供血不足而造成呼吸急促,發音器官出現障礙,它與患者的精神狀態并無本質上的聯系.口吃病的根本就是發音困難而造成吐字不清,在心理障礙的促使下形成的言語障礙.它以吐字鍛煉為主,目的是使負責吐字的某些肌肉組織得到強化鍛煉,從而發音時吐字清晰,每一個音都非常有力,口吃便會完全治愈.對于兒童口吃,不能太在意,但也不能不在意.家長需要密切關注孩子口吃過程中出現的危險信號,要及早治療,以免錯過最佳矯治期,影響孩子的言語能力形成,進而會全面影響孩子的成長,甚至會貽誤終身.因此及早發現,科學引導,及時治療是應對兒童口吃的最佳策略.
2024-10-10 20:15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病因和病理機制尚不明確,可能和以下原因有關. 1,遺傳因素:口吃患者家族發病率可達36%~55%,故有人認為與遺傳因素有關,可能為單基因遺傳.也有人發現口吃患者及親屬中左利手多見,認為口吃與大腦優勢側有關. 2,軀體因素:較多兒童圍產期或嬰幼兒期曾受到有害因素作用,如胎兒期母體患妊娠毒血癥,出血或軀體性疾病,或發育過程中患某些傳染病使神經系統功能弱化,言語功能受累而致口吃. 3,精神因素:兒童口吃往往發生在急性或遷延性精神創傷之后,因而不少學說認為精神因素可能為口吃的重要發病原因. 4,其它因素:有的學齡前兒童罹患口吃是因模仿所致.有資料則根據腦電圖,發音肌肌電圖和氟哌啶醇臨床療效.推斷口吃可能與邊緣系統和網狀結構復合體活動增強,發音肌功能不協調,和基底節存在生化障礙等因素有關,但尚待臨床進一步論證. 總之,口吃可能是生理與心理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兒童口吃主要表現為言語節律失調,語音或字句的重復,中斷,阻滯而不流利,可伴有言語助動的動作,如跺腳,拍腿等.口吃患兒常表現膽小.退縮,自卑心理或其他情緒障礙. 須符合下列三項: ①經常出現語音或音節的重復或延長,影響說話的流暢性; ②無表達內容障礙; ③排除抽動癥及其他神經系統疾病. 因發音-呼吸器官的緊張性痙攣,導致語言節奏失調,在激動,恐懼或情緒激動時更易發生.可表現為第一字發音時發不出,第一字重復,話語中途某字發音障礙,或無意義地重復發音等不同形式.患兒說話時,可伴有跺腳,擺手,擠眼,歪嘴,口唇顫抖,軀干搖晃等動作.并易因口吃影響產生孤僻,自卑,羞怯等性格,部分患兒常易興奮或激惹,并伴有情緒不穩和睡眠障礙等.孩子口吃首先要幫助患兒克服因口吃而引起的自卑,緊張的情緒,可采取平靜地緩慢講話,逐步掌握流利講話的規律.家長應正確對待口吃兒童,不要過分糾正講話,避免懲罰或歧視.及時采取口吃矯正訓練治療.鼓勵患兒參與集體活動和鍛煉.口吃嚴重者可服用小劑量氟哌啶醇治療,劑量0.5~2mg,每日1~2次,或服用抗焦慮藥治療不要小看口吃,祝您的孩子早日康復
2024-10-10 20:15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現在很多孩子說話不流暢,是許多家長擔心的問題.孩子說話不流暢,常常說出第一個字后即刻停頓,或重復第一個字,或拖長第一個字的發音,出現結巴的現象,醫學就稱之為口吃.六歲的瑤瑤,從三歲上幼兒園至今,學習成績在園里是名列前茅.可從三歲開始,瑤瑤間隔一段時間就有口吃的現象,但是他讀書和唱歌時,就沒有口吃的現象,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對話中比較明顯有口吃.媽媽很擔心:瑤瑤的口吃現象和他的性子急.對有口吃現象的孩子,正確的矯治應從心理治療入手,父母千萬不能讓孩子產生心理壓力,否則,口吃現象就會發展成口吃病.父母還要注意孩子因出于好奇而去模仿口吃的成人說話,發現孩子口吃時,一定不要厲聲責備,否則會加重孩子的口吃現象.對于口吃的孩子家長應該鼓勵孩子慢慢講,把話說清楚,或者是換一句話,改變他的語言習慣,誘使他動腦筋去想好了再說.也可加強對孩子的口語訓練,教孩子唱歌,講故事,采取多種方式鍛煉孩子說話.好父母秘方1.應耐心和孩子交流.父母一旦發現孩子有口吃的現象,最好先不要急于指責孩子,自己也不要緊張,就當沒有發現他口吃一樣,也不要任意打斷或糾正,應該耐心地聽孩子把話講完.講完后再做糾正,要有耐心,語氣要溫和.當孩子有一點進步時,就應給予鼓勵和獎勵.總之,要使孩子說話時不感到有心理壓力.2.對于有口吃的孩子應給予心理上的支持.父母要以正確的心理對待口吃的孩子,一定不要在眾人面前譏笑或嘲弄他,而要給予心理上的支持,孩子只有在心理上得到安慰,才能逐漸消除口吃的因素.3讓孩子多聽聲音優美,表達流暢,內容合適的語言.家長可以讓孩子多聽一些好聽的故事,幼兒詩歌等,等孩子聽熟后,家長可以讓孩子跟著一起講,一起念.4.嚴重的口吃需就醫治療.對嚴重的口吃患兒,需在醫生的指導下,配合服用抗焦慮,以減輕情緒和呼吸肌緊張,增強矯正口吃的效果.貼心提示家長與孩子說話對.要特別注意說話的語氣要比較慢,口齒清楚,聲調溫和親切.為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提供條件.
2024-10-10 20:15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寶寶語言的發展是寶寶智力成熟的重要標志。具有優秀語言表達能力的寶寶,在很多方面的學習都表現出來了一定的優勢。絕大多數寶寶在2歲的時候開始出現了多詞句,這表明了更復雜語言的出現。 但有一些寶寶卻不是這樣的,他們直到2歲仍然不會說話,甚至連一個字的表達都不會,當他們有需求的時候總是用手來“比畫”,最多配合一些簡單的發音。 您的寶寶有這樣的情況嗎?您一定非常著急? 現在,您需要一些“診斷”,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寶寶“不喜歡說話”的? ※語言發育“診斷程序” 一、生理性診斷 1.看看寶寶的舌息帶是否有粘連? 2.帶寶寶去醫院檢查聽力? 3.其他病灶,比如腦癱等。 如果寶寶是因為生理性的原因不會說話,您需要趕快給寶寶治療了,千萬不要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如果這些原因都沒有,就接著找其他原因。 二、語言環境診斷 1.您經常和孩子說話嗎? A.經常。 B.有空就說。 C.偶爾,比較少。 2.除了您,和寶寶說話的其他人多嗎? A.很多。 B.不一定。 C.很少。 3.您家里的人講幾種語言(包括地方方言和外語)? A.比較統一,都講普通話。 B.和孩子講普通話,但成人間不一定。 C.口音很雜。 如果您的答案大部分都是C,那寶寶不會講話的原因很可能就是語言環境不利造成的。您給寶寶提供的語言環境太過單調或太過復雜,孩子沒有得到有效的刺激,導致了語言發展的滯后。您需要立即改變,應多和孩子說話,暫時統一全家人的口音,讓寶寶容易理解和模仿。 如果您的答案大部分都是A,那您給寶寶營造的語言環境是健康的,我們接著找找其他原因。 三、交流方式診斷 1.當您看到寶寶用簡單的手勢表達需求時,您的反應是: A.一般都能理解,幫助寶寶完成。 B.即使理解也要教寶寶盡可能說出來。 如果您的答案是A,那造成寶寶“不會說話的原因”很可能是語言惰性。您對寶寶的肢體動作太理解并馬上滿足寶寶的需求,使得寶寶沒有必要說話了。您需要逐步要求寶寶必須要說出來才理解他的意思。 2.您和寶寶說話的時候一般用什么樣的語句呢? A.正常語句,就象和其他成人說話差不多。 B.簡短的語句,并放慢語速。 如果您的答案是A,那造成寶寶“不喜歡說話的原因”很可能是交流形式太難,寶寶不容易理解和模仿,或者從心理上造成了壓力,認為只有像大人那樣才能說話。您應該稍微改變一些說話的方式,和寶寶說短句或用肢體語言配合簡短語句共同表達,接近寶寶表達能力,讓寶寶可以和您平行地交流。 四、心理原因 1.當寶寶開口模仿您說話的時候,您是怎么做的: A.及時地糾正寶寶的發音,并乘機反復鞏固。 B.不管寶寶的發音如何,及時地給予鼓勵。 2.當寶寶用手勢表示某種需求的時候,您很想讓寶寶說出來,您是怎么做的? A.一定要讓寶寶說出來才幫助他,否則就不滿足他。 B.反復教他2、3次,實在不愿意說就不強迫他,滿足他的要求。 3.您和寶寶興致勃勃地看動物圖片,您想乘機教寶寶說說動物名稱。他的反應是: A.您一教,他就表示出很煩躁的樣子,甚至連圖片也不看了。 B.您教的時候,寶寶偶爾能模仿您發音,他表示煩躁的時候你就立即停止。 如果您的情況大部分時候都是A,那寶寶不愛說話的原因很可能是您造成的,您對寶寶的要求太高了。您需要示范如何用語言形式進行交流,而不是強調使用標準的發音和語法句型。 對于有明顯厭惡“學講話”的寶寶,您甚至要對寶寶任何的交流形式表示理解,并進行平行的交流。否則,這類型的寶寶還會減少和您的任何交流,當有什么需求的時候,他不再愿意和您表示,而是自己來,或干脆放棄需要。這樣對寶寶的心理健康發展是非常不利的。 五、遺傳原因 造成寶寶說話晚的原因還有遺傳原因,您還可以查查家族史。 對照上面的“診斷程序”,您找到寶寶不會說話的原因了嗎? ※致家長的話 不要逼孩子說話,如果他不會說話,首先要找找原因。
2024-10-11 01:23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