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賀濤 主治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精索鞘膜積液是指精索部位的鞘膜囊內積聚過多液體,其形成原因多樣,治療方法也有所不同,包括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等。常見原因有鞘狀突未閉合、炎癥、損傷、腫瘤、先天性因素等。 1.鞘狀突未閉合:精索部位的鞘狀突在出生后未完全閉合,導致腹腔內液體流入鞘膜囊,形成積液。 2.炎癥:附睪炎、睪丸炎等炎癥刺激可引起鞘膜分泌和吸收液體失衡,產生積液。 3.損傷:精索部位的損傷可能破壞鞘膜的結構和功能,導致積液形成。 4.腫瘤:精索部位的腫瘤可能影響鞘膜的正常功能,引起積液。 5.先天性因素:部分患者由于先天性鞘膜發育異常,容易出現精索鞘膜積液。 精索鞘膜積液多數通過規范治療可改善,患者應及時就醫,遵循醫生建議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治療后注意休息,定期復查。
2024-10-10 20:12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小兒鞘膜積液是小兒外科疾患的一種常見病.發病可在任何年齡,以學齡前兒童常見.一般無全身癥狀,多由家人發現一側腹股溝或陰囊腫塊,或兩側的局部腫塊,生長較慢,不引起疼痛.當腫塊較大者時,可有墜脹感.由于鞘突管比較細小,流注未閉鞘膜腔內的液體不容易倒流回腹腔,因此腫塊沒有明顯大小變化.如未閉鞘突管口較粗時,一夜平臥后,晨起可見腫塊縮小(1)初生嬰兒在睪丸鞘膜積液常在兩歲前自行消失,故不急于進行治療.若兩歲后尚不消失.則行穿刺抽液.多數經抽吸后,不再復發.此法不適用于成年人.成年人抽液后均在短期又長大如初.(2)注射治療在抽液后向鞘膜腔內注射具有刺激性藥物如硅寧,魚肝油酸鈉等,使發生炎性粘連.以消滅鞘膜腔.此法反應較大,粘連不完全,形成多房性鞘膜積液.給手術治療帶來更多的困難.目前使用較少.(3)手術治療行天性鞘膜積液不能用上兩法治療.以手術治療為主.手術的目的是在內環處將頸做高位結扎,阻斷腹水下流.以下的疝囊可不處理.精索鞘膜積液可將積液的包囊完整剝除.如剝除困難,亦可剪開囊壁,做翻轉縫合術.睪丸鞘膜積液的有效手術方法是鞘膜切除翻轉縫合術.嬰幼兒鞘膜積液多能在發育過程中自行吸收,故除非積液巨大一般不予治療.手術治療適用于較大的鞘膜積液,一般需行睪丸鞘膜翻轉術,精索鞘膜積液行囊腫剝除術,交通性鞘膜積液則于鞘突處高位結扎術加鞘膜翻轉術.小的鞘膜積液可行囊腫穿刺抽液注藥術.
2024-10-10 20:12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浸泡法:五倍子、枯礬各10g,煎水3O0ml,待適當溫度,將陰囊置入藥液中浸泡,每次20~30分鐘,每天2~3次,下次浸泡時需將藥液加溫。 熱熨療法小茴香、橘核各10Og,研成粗末,炒熱裝布袋內溫熨局部,每次20~30分鐘,每天2~3次。下次使用時仍需炒熱,可連用3~5天再換藥。宜于本病證屬腎虛寒濕者。 辨證論治腎氣虧虛證:多見于嬰幼兒,站立、哭叫時腫塊增大,平臥時腫物縮小,腫物過大時,陰囊光亮如水晶,苔薄白,脈細滑。溫腎通陽,化氣行水。代表方:濟生腎氣丸加減。 濕熱下注證:陰囊潮濕而溫熱,或有睪丸腫痛,小便赤熱,舌紅苔黃膩,脈數。清熱利濕。代表方:大分清飲加減。 腎虛寒濕證:多見于病程長久者,陰囊寒冷,皮膚增厚,墜脹不適。可有面色少華,神疲乏力,腰酸腿軟,便溏,小便清長,苔白,脈沉細。溫腎散寒。代表方:加味五苔散加減。 瘀血阻絡證:有睪丸損傷或睪丸腫瘤病史,能觸到腫塊,伴疼痛,多不能透光,舌紫暗,苔薄,脈細澀。化瘀行氣利水。代表方:活血散瘀湯加減鞘膜積液的病因是先天性的鞘狀突未閉,超過1歲自愈的可能性很小,中醫的效果不肯定,建議手術治療;手術創傷不大,效果確切。
2024-10-10 20:12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鞘膜積液是常見病,多為先天性,多見于6個月以內男嬰。起因為陰囊內一個叫腹膜鞘狀的囊袋為閉合,大多數寶寶再出生時鞘狀袋已自行閉合,如為閉合,其囊袋與腹腔有很小的孔道相通。腹腔內液體流入囊袋內成為鞘膜積液。此病無明顯癥狀,由于腹膜鞘狀突有可能在二歲以前閉合,精索鞘膜積水即可自行吸收而自愈。一般可以觀察1-2年,如2歲內囊袋未閉合應手術治療。
2024-10-10 20:12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鞘膜積液是常見病,多為先天性,多見于6個月以內男嬰。起因為陰囊內一個叫腹膜鞘狀的囊袋為閉合,大多數寶寶再出生時鞘狀袋已自行閉合,如為閉合,其囊袋與腹腔有很小的孔道相通。腹腔內液體流入囊袋內成為鞘膜積液。此病無明顯癥狀,由于腹膜鞘狀突有可能在二歲以前閉合,精索鞘膜積水即可自行吸收而自愈。一般可以觀察1-2年,如2歲內囊袋未閉合應手術治療。鞘膜腔內液體積留過多,即成鞘膜積液。它是一種常見疾病,可見于各種年齡。胎兒早期睪丸在腹膜后,7~9月時經腹股溝管下降進入陰囊,附著于睪丸的腹膜也隨之下降形成腹膜鞘突。出生后從內環至睪丸方整段精索部分的鞘突逐漸萎縮切臺。睪丸部分的鞘突形成囊狀睪丸固有鞘膜,正常的鞘膜腔內僅有少量漿液,當鞘膜的分泌和吸收功能失去平衡時,可引起期膜積液。鞘突在不同部位閉合不全,又可形成各種類型四鞘膜積液。鞘膜積液分為四個類型:睪丸鞘膜積液,精索鞘膜積液,睪丸精索鞘膜積液和交通性鞘膜積液。其中睪丸鞘膜積液最為常見,其又可分為原發性和繼友性,后著由炎癥、外傷、腫瘤、絲蟲病等引起。本病中醫診斷為水疝,多因腎氣不足,腎陽虛衰,水液不能氣化,或脾氣萬虛,脾陽虛冷,運化乏力,水濕潴留,或飲食不節,濕熱內生,下注腎子,或腎子外傷,瘀血阻塞水道所致。[臨床表現]本病為陰囊內囊性腫塊,少量積液可無不適,常在體檢時發現。積液量多時可引起陰囊鈍痛和精索牽扯感。[診斷]一、基本檢查睪丸鞘膜積液質軟,有彈性和囊性感,觸不到睪丸和附睪,透光試驗陽性。精索鞘膜積液位于腹股溝或睪丸上方,與睪丸有明顯分界。睪丸精索鞘膜積液時陰囊有梨形腫物,睪丸亦捫不清。交通性鞘膜積液時,臥位積液囊可縮小或消失。二、進一步檢查B超檢查可進一步明確診斷,特別對疑為睪丸腫瘤引起的繼發性睪丸鞘膜積液有重要意義。三、診斷要點1.陰囊內有囊性腫塊。可有陰囊鈍痛和精索牽扯感。2.腫塊有囊性感,睪丸鞘膜積液時睪丸們不清。透光試驗陽性。3.本病需與腹股溝斜疝和睪丸腫瘤鑒別。腹股溝斜疝的增大陰囊有時可見腸型或聽到腸鳴音,陰囊內容物在臥位時可回納,透光試驗陰性。睪丸腫瘤為實質性腫塊,有沉重感,透光試驗亦為陰性。[治療方法]一、一般治療嬰兒鞘膜積液和成人較小的鞘膜積液無癥狀者,可不需治療。二、西醫治療三、中醫治療四、進一步治療1.對繼發性睪丸鞘膜積液應針對病因治療。若為損傷性積血,應使用止血藥和抗生素,積血較多時應手術取出血塊;如為絲蟲病引起,須口服海群生并行鞘膜翻轉術;如為睪丸腫瘤引起,則應針對睪丸腫瘤治療。2.注射療法抽出積液,注入硬化劑。但易復發及合并感染。[西醫治療]對于較大的鞘膜積液伴有明顯癥狀者,應行鞘膜翻轉術。精索鞘膜積液應將積液囊全部切除。交通性鞘膜積液應切斷通道,在內環處高位結扎鞘突。[中醫治療]一、辨證論治1.腎氣虧虛證:多見于嬰幼兒,站立、哭叫時腫塊增大,平臥時腫物縮小,腫物過大時,陰囊光亮如水晶,苔薄白,脈細滑。溫腎通陽,化氣行水。代表方:濟生腎氣丸加減。2.濕熱下注證:陰囊潮濕而溫熱,或有睪丸腫痛,小便赤熱,舌紅苔黃膩,脈數。清熱利濕。代表方:大分清飲加減。3.腎虛寒濕證:多見于病程長久者,陰囊寒冷,皮膚增厚,墜脹不適。可有面色少華,神疲乏力,腰酸腿軟,便溏,小便清長,苔白,脈沉細。溫腎散寒。代表方:加味五苔散加減。4.瘀血阻絡證:有睪丸損傷或睪丸腫瘤病史,能觸到腫塊,伴疼痛,多不能透光,舌紫暗,苔薄,脈細澀。化瘀行氣利水。代表方:活血散瘀湯加減。二、熱熨療法小茴香、橘核各10Og,研成粗末,炒熱裝布袋內溫熨局部,每次20~30分鐘,每天2~3次。下次使用時仍需炒熱,可連用3~5天再換藥。宜于本病證屬腎虛寒濕者。三、浸泡法五倍子、枯礬各10g,煎水3O0ml,待適當溫度,將陰囊置入藥液中浸泡,每次20~30分鐘,每天2~3次,下次浸泡時需將藥液加溫。四、敷貼法用回陽玉龍膏或沖和散酒蜜調敷患側陰囊,每日1次。宜于本病證屬腎虛寒濕者。[療效評定]一、治愈癥狀及陰囊腫塊消失。二、好轉癥狀減輕,陰囊腫塊變小。三、無效癥狀無變化,或加重,陰囊腫塊無變化,初生嬰兒在睪丸鞘膜積液常在兩歲前自行消失,故不急于進行治療。若兩歲后尚不消失。則行穿刺抽液。多數經抽吸后,不再復發。此法不適用于成年人。成年人抽液后均在短期又長大如初。(2)注射治療:在抽液后向鞘膜腔內注射具有刺激性藥物如硅寧、魚肝油酸鈉等,使發生炎性粘連。以消滅鞘膜腔。此法反應較大,粘連不完全,形成多房性鞘膜積液。給手術治療帶來更多的困難。
2024-10-11 01:38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鞘膜積液? 正常睪丸鞘膜囊內有少許漿液存在,有滑潤作用,能使睪丸在其中自由滑動,而囊壁有吸收和分泌的功能,使其容量保持正常,吸收分泌功能失調而至鞘膜腔積液。其臨床重要性在于鞘膜腔內長期積液,內壓增高則可導致睪丸缺血以致睪丸發育及功能改變。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