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小孩到了年齡不長牙,可能是遺傳因素、營養不良、內分泌問題、局部感染、全身性疾病等原因所致。 1.遺傳因素:家族中有出牙較晚的情況,可能會遺傳給孩子。 2.營養不良:缺乏鈣、磷、維生素 D 等營養物質,會影響牙齒的生長發育。 3.內分泌問題:甲狀腺功能低下等內分泌疾病,可能導致出牙延遲。 4.局部感染:乳牙胚在發育過程中受到感染,會影響牙齒的正常萌出。 5.全身性疾病:如唐氏綜合征等,也可能出現出牙晚的現象。 家長發現孩子出牙晚,不必過于緊張,但也不能忽視。應及時帶孩子到正規醫院檢查,明確原因,采取相應的措施。
2024-10-10 20:35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這是缺乏均衡的營養引起的,也就是小孩營養不良吧,要注意給予均衡的膳食營養才行..兒童需要哪些營養一個能做到平衡膳食的人,是不需要額外補充某種單一營養素的.否則,反而會打亂體內各種營養素的平衡狀態.兒童的生長發育很快,如果營養供應不足,或者營養素不均衡,會使腦神經細胞營養不良造成智力障礙;或者導致生長發育遲緩,體重身高不達標等.人體需要的營養有:⑴、水:水是維持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質,能幫助代謝,調節體溫,構成全身組織,并對各種食物的吸收和排泄有攜帶作用.水每日需要攝入量為每公斤體重25—35毫升.⑵、蛋白質:蛋白質是生命的基礎,是構成人體細胞的主要成分.如蛋白質攝入不足,會造成兒童發育緩慢,抗病力減弱,體重減輕,容易疲勞,貧血,發生營養不良性水腫,甚至影響大腦的發育造成智力低下.蛋白質攝入過量,會影響消化功能引起消化不良,從而導致高營養性營養不良,出現小兒厭食癥、小兒疳疾或佝僂病等.蛋白質每日攝入量標準為:按公斤體重乘以需要量系數,1—3歲為1.80;4—6歲為1.49;7—10歲為1.21(換算的蛋白質用量單位為克).瘦肉、雞、魚、牛奶、花生、豆類等食物中含有較高的蛋白質.在攝入蛋白質時,最好是動物蛋白與植物蛋白同時食用,以增強不同類型蛋白質的互補作用,對人體的營養價值會更高.⑶、脂肪:脂肪主要用來變成生長發育的“能量”,兒童生長發育快,一般每天每千克體重需要2—4克脂肪.在乳類、蛋黃和肥肉中含有大量脂肪.脂肪攝入不足會導致小兒體質瘦弱,發育不好.過量則易至肥胖癥發生.⑷、碳水化合物:人體80%的熱量來自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還有能保證蛋白質不被過多分解的作用.兒童每天每千克體重需要10—20克碳水化合物.食物來源于谷類、豆類、薯類和食糖中.⑸、維生素:維生素是維持人體正常生理活動所必需的有機物質,缺少維生素可引起許多疾病.維生素攝入應以蔬菜為主,在蔬菜、水果、魚肝油、牛奶、動物內臟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⑹、微量元素:只要按照上述營養素參考標準,給予了均衡的膳食;微量元素攝入量基本能滿足小孩生長發育的需要,不用特殊補給微量元素的.附:幾種常見食物蛋白質、脂肪含量參考1、雞蛋:含蛋白約10—15%,脂肪約11—15%;2、牛奶:含蛋白約3.5%,脂肪約3.5%;3、豬肉:肥肉含蛋白約2.2%,脂肪為90%:瘦肉含蛋白約16.7%,脂肪約28.5%;4、牛肉:含蛋白約20%,脂肪約10%;5、羊肉:含蛋白脂肪介于豬肉作牛肉之間;6、雞肉:富含蛋白質,含脂肪較少;7、鴨肉:含蛋白約16—25%,脂肪約7.5%;8、魚類:含蛋白質在15—30%之間;含脂肪較低.9、黃豆:含蛋白約為35—40%,脂肪約15—20%;10、含鋅食品:首推核桃、蘋果、黑米、豆腐;其次有扁豆、白菜、卷心菜、萵筍、金針菇、海帶、杏、菠蘿、山楂等.
2024-10-10 20:35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嬰兒牙齒從無到有,出牙時間的早晚及出牙的順序,都是做父母非常關心的事,因為這是評價小兒生長發育狀況的一個指標。健康的嬰兒,一般在出生后六、七個月就開始出牙。但有的孩子出牙較晚,甚至相差3—4個月,也不能算異常,有的小兒1歲左右才出第一顆牙,仍可以認為屬于生理范圍。有些家長看到自己的孩子八、九個月還沒出牙,心里非常著急,認為孩子可能缺鈣,牙長不出來。于是,有些家長就給孩子服魚肝油和鈣粉,并且加量地服用。這種做法是不妥的,往往有損孩子的健康。僅僅根據小兒出牙時間的早晚,并不能斷定是否缺鈣。即使是缺鈣引起出牙晚,也不能盲目補鈣,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如果家長擅自給嬰兒大量服用魚肝油、維生素D、注射鈣劑,很容易引起中毒,給孩子帶來痛苦。小兒出牙多數情況是自然萌出,沒有什么感覺,也有部分小兒伴有局部發紅、發癢、流口水、咬硬東西或手指,哺乳時咬奶頭等現象,這些大都在出牙后自然消失。正常的寶寶平均六個月大開始長牙,以每個月增加一顆的速度,大約一歲大(十二個月)有六顆牙。在兩歲半左右二十顆乳牙會都長全。但是每一個寶寶長牙的時間是不是都是那么一致,時常看的到的是很多寶寶不一定。時常有母親會問:我的寶寶怎么到九個月大還不長牙?我的寶寶長牙的次序怎么與別人不一樣?我的寶寶怎么長了兩顆牙就不長了?但是反觀就們所接觸、所認識的所有人,沒有長牙的真的很少見(除了非常少數所謂"先天性外胚層發育不良"的病例以外)。所以:在醫學上,長牙齒應該不是很大的問題,除了很少數的「先天性外胚層發育不良」這種病的患者之外(這是一種包括頭發、指甲也會同時發育不好的疾病,不難分辨),通用人長牙的次序快慢可能有差別,但是都會長牙的。每一個寶寶長牙的快慢、次序是可以有所不同:一般而言、是下面兩顆門牙最先開始長,以后是上面兩顆門牙,再以后是上面外邊的門牙,再是下面外邊的門牙,再是犬齒…….。但是也有人一開始犬齒就先長出來,有人說這種人比較兇,但是事實上這種說法并不成立。也有人開始長牙的時間較晚,到了一歲左右才開始長牙,但是可能一次就長出來四顆或六顆。更有些小寶寶長了兩顆門牙之后就停止很長一段時間不再長了。這些情形都可以見得到,也都在可以接受的正常范圍之內,所以父母不用擔心。但是,如果您的小孩在14個月或超過14個月以后還沒長牙,應到醫院做一下測試,但是也不用那么太擔心寶寶不會長牙了(牙是一定會長的,只是早晚問題),看是哪方面引起的,然后對寶寶會適當的調整。最后,祝您的寶寶活潑健康成長,全家幸福!
2024-10-10 20:35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給寶寶做一下微量元素檢測,看寶寶是不是缺鈣了.用頭發就可以做出來的.一般孩子有以下癥狀表明缺鈣:①常表現為多汗,與溫度無關,尤其是入睡后頭部出汗,使小兒頭顱不斷磨擦枕頭,久之顱后可見枕禿圈. ②精神煩躁,對周圍環境不感興趣,有時家長發現小兒不如以往活潑. ③夜驚,夜間常突然驚醒,啼哭不止. ④1歲以后的小兒表現為出牙晚,有的小兒1歲半時仍未出牙,前囪門閉合延遲,常在1歲半后仍不閉合. ⑤前額高突,形成方顱. ⑥常有串珠肋,是由于缺乏維生素D,肋軟骨增生,各個肋骨的軟骨增生連起似串珠樣,常壓迫肺臟,使小兒通氣不暢,容易患氣管炎,肺炎.媽媽可以參考,看看自己的孩子是否有這些,如果沒有,建議不要多補鈣.兒童脾胃虛弱,對鈣的吸收不強.慎用含維生素D的配方鈣,維生素D能促進鈣的吸收,同時維生素D用量過大又會引起中毒.
2024-10-10 20:35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一般來說,寶寶在6個月大的時候會長出第一顆牙,兩歲左右長齊20顆乳牙.不過每個寶寶的生長各有差異,有些寶寶可能在四五個月大的時候就能長牙,有些則可能直到1周歲才長牙,只要在1周歲長牙都是正常的現象.在寶寶長牙的期間,他會表現出很多癥狀,比如煩躁不安,流口水,甚至到處亂咬,這些都是長牙所帶來的不適.這些不適雖然會隨著牙齒的成長而慢慢消失,但是它們對寶寶牙齒的成長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如果護理不好,甚至可能影響恒牙的健康,所以,當寶寶長出了第一顆牙以后,就應該帶著寶寶去牙醫那里建立一份屬于他的檔案,詳細記錄牙齒的生長.長牙順序20個乳牙寶寶的誕生是有順序的,雖然不一定一成不變,但是也可以作為參照的依據.1.下乳中切牙2.上乳中切牙3.上乳側切牙4.下乳側切牙5.下第一乳磨牙6.上第一乳磨牙7.下乳尖牙8.上乳尖牙9.下第二乳磨牙10.上第二乳磨牙長牙期的不適流口水口水多,經常流的滿嘴滿臉都濕濕的恐怕是每個長牙期寶寶經常出現的情景.隨著第一顆牙齒的萌出,刺激了牙齦神經,從而引起唾液腺分泌增加,再加上寶寶的吞咽功能還不完善,分泌的口水自然只能流淌而出.寶寶流口水是正常的現象,不用過分擔心,等到一周歲左右,隨著口腔深度增加,吞咽功能的完善,流口水現象會慢慢消失,不過這個時期的護理工作還是必不可少.護理小貼士1.及時幫寶寶擦干凈口水,因為唾液中含有消化酶和其他物質,對皮膚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會造成皮膚發紅,甚至糜爛,脫皮.可以準備一塊柔軟的棉布,擦的時候動作一定要輕柔,因為留口水的地方皮膚比較嬌嫩,如果動作太重,容易擦破皮膚引起感染.2.準備一個小圍嘴圍在寶寶的脖子上接納寶寶流的口水,以免口水弄濕衣服.3.如果流口水的地方有發紅的現象,那么可以涂抹一點有收斂作用的藥膏,尤其是嘴角部位,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口水對皮膚的刺激性,保護寶寶的皮膚.不過如果皮膚已經有點潰爛,則不宜自己用藥,一定要帶寶寶去醫院看醫生.牙齦癢因為牙齒萌出時對牙齦神經造成的刺激,寶寶的牙齦會有些不適,比如牙齦癢,牙齦疼痛等,甚至有些寶寶喜歡把東西放進嘴巴里面咬.這些都是牙齒惹的禍,等到牙齒都長出來,這些癥狀自然就會消失.不過爸爸媽媽們還是可以采用一些小辦法來緩解長牙帶來的不適.護理小貼士1.每天用紗布蘸點涼水擦拭寶寶的牙齦,如果是夏天,可以用棉紗布包一小塊冰塊給寶寶冷敷一下,能夠暫時緩解長牙帶來的不適.2.進行牙床訓練.現在市面上有很多牙膠之類的產品,就是為了緩解寶寶牙齒不適而設計的,可以買一些牙膠或磨牙棒之類的產品讓寶寶咬,一來可以緩解不適,二來還能訓練寶寶的咀嚼能力,一舉兩得.3.因為牙齦不適,寶寶可能會咬自己的嘴唇和舌頭,甚至在喂母乳的時候咬媽媽的乳頭,這樣不但會咬傷自己,還會影響牙齒的生長,引起齙牙.媽媽應該多留心寶寶的一舉一動,一旦發現寶寶咬嘴唇就要及時制止.如果寶寶咬著不肯放也不能硬來,可以輕輕撓撓寶寶的小嘴唇使他松開.發燒,拉肚子少數寶寶在長牙的時候會出現發燒和拉肚子等異常現象,這些癥狀不是每個寶寶都會有,也不會自己消失,應該帶寶寶去醫院檢查一下,對癥下藥.清潔口腔1231.母乳或者配方乳中含有乳糖和碳水化合物,是細菌存活的能量來源,所以不要以為小寶寶就不用刷牙,也不要怕麻煩,每次給寶寶喂養完畢用溫水擦拭寶寶的牙齒和牙齦.也可以在喂養后讓寶寶喝一口水,就當作漱口,也能起到清潔的作用.2.清潔口腔的姿勢:媽媽坐在椅子上,把寶寶抱在腿上,讓寶寶的頭稍微往后仰,然后用干凈的紗布蘸點清水輕輕擦拭寶寶的牙齦跟長出來的牙齒.目前市場上有專門針對這個年齡段寶寶使用的套在手指上的牙刷,也可以用來清潔牙齒.3.清潔口腔的時間:每次喂養完都要清潔口腔或者讓寶寶漱口,每天早晚清潔一定要非常認真仔細,尤其是晚上臨睡前那一次清潔.長牙有一個較長的過程,出齊20顆,大約需要一年半到兩年的時間.可能引起,流口水,亂啃咬……牙齒數量的增加改變了寶寶的飲食結構,爸媽一定要好好面對寶寶的出牙期哦. 寶寶乳牙有幾顆?出齊全部乳牙需要多久才能完成?小牙牙的萌出有規律嗎? 寶寶牙齒的發育及鈣化,從期就開始了,胎兒長到第二個月,乳牙牙胚就開始在頜骨內發育.寶寶出生時,牙冠的發育就基本完成了,只是要等到大約6個月時,牙齒才會紛紛頂破牙床. 你看,寶寶真的是蠻會精打細算過日子的哦.6個月內只需要吃奶,根本用不到牙齒,所以就把牙齒收藏著.等到要添加的月齡,才把這些貝齒拿出來使用. 出牙有遲有早,怎樣對待 乳牙通常在出生后6個月左右才會逐步萌出,大約在2歲~2歲半左右20顆乳牙全部長齊,乳牙萌出的全過程就是出牙期. 每個寶寶有自己的成長時間表,不能強求一致.有的寶寶出牙早,有4個月出牙的,有2個多月出牙的,甚至還有寶寶擁有誕生牙;有的寶寶出牙則較晚,9個月才出牙.兒保醫生建議,只要不晚于10個月出牙都屬正常,如果10個月仍無任何出牙的征兆,則應該做一些適當的檢查,找到遲遲不出牙的原因. 寶寶出牙的一般次序 乳牙分為乳中切齒,乳側切牙,乳尖牙,第一乳磨牙和第二乳磨牙,且左右對稱,上下頜對應.通常最先萌出的是下頜的乳中切齒,然后是上頜的乳中切齒……爸媽可以參考一下附圖.利用本刊提供的出牙記錄表,更可以輕松為寶寶制作一份出牙檔案. 月齡出牙順序(附出牙圖及空白的牙齒位供爸媽為寶寶記錄出牙的順序和時間) Q:寶寶出牙不按常規,亂序地出,有問題嗎? A:如出牙圖所示,大多數寶寶都是按這個次序出牙.但出牙也存在個體差異,每個寶寶都有他自己的出牙次序,亂序出牙沒有任何問題. Q:出牙一定是兩顆一起出的嗎?如果只出一顆牙是不是? A:只出一顆牙不代表缺鈣,這是完全正常的現象,爸媽不用過慮.牙齒的萌出有先有后,牙齦有一個準備期,通常先是牙床變硬,然后牙齒才一點點地長出來.或許你現在只看到寶寶出了一顆牙,卻有三顆在同時準備萌出呢. 嬰幼兒期是恒牙發育的關鍵期 恒牙的發育和鈣化從胎兒期就開始了,主要是在嬰幼兒期進行.寶寶在3歲時,牙槽嵴上排著全副乳牙,頜骨里卻已經有了恒牙的牙胚.所以,嬰幼兒期,特別是2歲以內,如果寶寶患高燒,,敗血癥等以及營養不良,不僅僅影響乳牙的質量,更會對恒牙造成不良影響. 隨著牙齒數量的不斷增多,寶寶的咀嚼能力得到長足的發展.糊糊不再適合寶寶,營養和改變食物的性狀同樣重要哦. 當寶寶開始長牙時,爸媽可視寶寶的發育狀況,準備一些半固體食物給寶寶吃.添加固體食物,每次應只嘗試一種新的食物,并且由少量開始,食用3~4天后再逐漸增加量及濃度,添加順序為流質→半流質→半固體→固體.
2024-10-11 1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