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嬰兒消化不良可能由飲食不當、胃腸功能弱、腸道菌群失調、腹部著涼、疾病影響等導致。 1.飲食不當:喂奶過多或過頻,添加輔食不合理等,都可能引起消化不良。應合理安排喂奶和輔食添加。 2.胃腸功能弱:嬰兒胃腸發育不完善,消化酶分泌不足。可適當補充益生菌,幫助調節腸道功能。 3.腸道菌群失調:有害菌增多,有益菌減少。可服用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枯草桿菌二聯活菌顆粒等調節菌群。 4.腹部著涼:腹部保暖不足,影響胃腸蠕動。注意腹部保暖,可用溫熱毛巾熱敷。 5.疾病影響:如腸胃炎等。需及時就醫,明確診斷,可能會使用蒙脫石散等藥物治療。 家長要密切關注嬰兒的飲食和身體狀況,如有消化不良癥狀持續不緩解或加重,應及時帶嬰兒到正規醫院就診。
2024-10-10 18:50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師
中原油田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光明醫院
一級
內科
-
一、寶寶積食的癥狀寶寶口臭、手足發燒、皮色發黃、精神萎靡。寶寶在睡眠中身子不停翻動,有時還會咬咬牙。所謂食不好,睡不安。寶寶最近大開的胃口又縮小了,食欲明顯不振。寶寶常說自己說肚子漲,肚子疼。寶寶鼻梁兩側發青,舌苔白且厚,還能聞到呼出的口氣中有酸腐味。有惡心、嘔吐、食欲不振、厭食、腹脹、腹痛、等癥狀。如果你的寶寶有上述癥狀,那就是積食(消化不良)的表現了。二、積食的飲食療法如果寶寶太小,可將3~5個雞內金焙干,研成粉末,熬水或熬粥喝2~3天/次。情況嚴重者可適當增加數次。以下是一些對付積食的偏方:1、糖炒山楂功能:清肺、消食。尤其是對付吃肉過多引起的積食。做法:取紅糖適量(如寶寶有發熱的癥狀,可改用白糖或冰糖),入鍋用小火炒化(為防炒焦,可加少量水),加入去核的山楂適量,再炒5-6分鐘,聞到酸甜味即可。每頓飯后讓孩子吃一點。2、山藥米粥功能:調補脾胃,滋陰養液。運用于小兒積食不消,吃飯不香,體重減輕,面黃肌瘦。做法:取干山藥片100克,大米或小黃米(粟米)100克,白糖適量。將大米淘洗干凈,與山藥片一起碾碎,入鍋,加水適量,熬成粥。3、白蘿卜粥功能:開胸順氣,健胃。對小兒消化不良,腹脹有療效。做法:白蘿卜1個,大米50克,糖適量。把白蘿卜、大米分別洗凈。蘿卜切片,先煮30分鐘,再加米同煮(不吃蘿卜者可撈出蘿卜后再加米)。煮至米爛湯稠,加紅糖適量,煮沸即可。4、取3克白蔻,用保溫杯泡水飲服,可治吃生冷果品引起的傷食。5、吃生冷果品引起傷食時,還可取2克丁香、15克神曲,用沸水沖泡,代茶飲服。6、用一把干稻草煎濃湯飲服,可治吃牛肉過多而引起的傷食。7、因吃谷類食物過多引起厭食、腹部脹痛者,可取10克麥芽、30克神曲、10克炒蘿卜子加水煎服,每日2次。8、吃面食品引起的傷食,可將12克蘿卜子炒熟搗爛后煎水飲服,即可逐漸治愈。9、當吃面食品引起傷食時,還可取20克麥芽煎水飲服,每日1劑,分3次服。10、荸薺蘿卜助消化:取20只生荸薺、250克蘿卜,搗爛擠汁熱服,能幫助消化。11、檳榔焦三仙消食:取10克檳榔,焦山楂、焦神曲、焦麥芽(合稱“焦三仙”)各15克,加水煎汁飲服,消食效果好。12、蠶豆皮助消化:炒焦蠶豆皮泡水代茶飲用,能促進消化,健胃止渴。13、兒童飯前飲水助消化:飯前1小時左右讓孩子飲1杯水,可以及時補充到全身各細胞組織,促使消化器官分泌出足夠的消化液,有益于食物的溶解、消化和吸收。14、高粱治小兒消化不良:取高粱米第二遍糠,炒至褐黃色、有香味,除掉上面多余的殼,每日服4次,每次1.5~3克,可治小兒消化不良。15、鍋巴消食:常食少量鍋巴能消積食、止泄瀉、治脾胃虛寒。中醫以鍋巴為主藥配制的“鍋焦丸”就專治小兒消化不良。16、胡椒大棗助消化:10粒胡椒搗成粉狀,與10枚去核大棗、5片生姜一起煎湯服,有助于消化。17、胡蘿卜治小兒消化不良:取150克胡蘿卜,切片煎服,每日數次,可治小兒消化不良。18、黃瓜豆腐治小兒消化不良:將250克黃瓜與500克豆腐一同加水煮熟,適量飲湯吃瓜,每日多次,可治小兒消化不良。19、桔皮生姜消食:取7克左右的桔皮,加1塊生姜與適量的糖,用沸水沖泡,代茶飲服,可治消化不良、20、檸檬治消化不良:用適量腌檸檬,送服稀粥。早晚各1次,可治消化不良。21、山楂麥芽消食法:取9克生山楂、9克炒麥芽,加水煎服,可治積食及消化不良。22、雞蛋傷食的寶寶,可用醋一湯匙兌米湯喝;吃了太多油膩的食物,寶寶覺得惡心時,可喝幾口醋,小口、慢咽會覺得舒服些。三、積食的按摩療法1、捏脊 讓患兒面孔朝下平臥。家長以兩手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其脊柱兩側,隨捏隨按,由下而上,再從上而下,捏3-5遍,每晚一次。2、揉中脘胸中與肚臍連線的二分之一處,即是中脘穴位。家長用手掌根旋轉按揉,每日兩次。3、摩涌泉足底心即是涌泉穴。家長以拇指壓按涌泉穴,旋轉按摩登30-50下,每日兩次。四、積食的藥物治療(一歲以上的寶寶)1、小兒化食丸當寶寶貪食受涼后,引起肚腹脹滿,惡心嘔吐、煩躁口渴、舌苔黃厚、大便干燥時,可服用小兒化食丸。包裝:每丸1.5g。用法:1歲以下每次服用1丸,每天2次,大于1歲每次服用2丸,每天2次。小提示:要用開水溶化后服用。2、小兒消積止咳口服液當寶寶因積食引起咳嗽、喉痰鳴、腹脹如鼓,不思飲食、口中有酸臭氣味時,可服用小兒消積止咳口服液。包裝:每支10ml。用法:小于1歲每次服用5ml,每天3次;1-2歲每次服用10ml,每天3次;2-4歲每次服用15ml,每天3次;5歲以上每次服用20ml,每天3次。小提示:溫開水送服,二歲以上的寶寶可直接飲服。
2024-10-10 18:50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腹瀉是嬰幼兒高發的急性胃腸道疾病,特別是在炎熱的夏季.在我國小兒腹瀉位居第二,是僅次于呼吸道感染的常見病和多發病.據估計,我國5歲以下的小兒有1億之多,每年就有1.7億人次患有腹瀉,可見波及面之廣,危險之大.如何使小兒腹瀉的發病率下降?一旦發生腹瀉應該怎樣治療和護理,這是每位父母都非常關心的問題.小兒腹瀉2大臨床表現1.排便次數增多腹瀉的主要臨床表現為大便次數增多,糞質稀薄或如水樣,或夾有不消化食物,嚴重的還有嘔吐,水及電解質紊亂的表現.正常小兒每天排便1-2次.腹瀉時即會比正常情況下排便增多,輕者4-6次,重者可達10次以上,甚至數十次.2.大便變得稀薄正常小兒的大便性狀為黃色條狀物,腹瀉時糞質稀薄,可為稀水便,蛋花湯樣便,有時是黏液便或膿血便.小兒同時伴有吐奶,腹脹,發熱,煩躁不安,精神不佳等表現.小兒腹瀉2大引發原因1.各種病菌感染引起是由細菌,病毒,真菌,寄生蟲等病原體引起的感染性腹瀉,夏季引起腹瀉的主要病原體是細菌,以致病性大腸桿菌,痢疾桿菌,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最為常見.由于夏季溫度極適宜致病菌的生長繁殖,加之小兒在夏季好進生冷食品,而此階段胃酸分泌減少,殺菌功能減弱,一旦誤食被污染的食品便可發病.2.喂養不當和飲食失調由于小兒生長發育速度快,對熱量及營養物質相對需要多,但其消化系統功能尚未發育成熟,消化酶活力低,神經系統調節功能亦不完善,喂食過量,添加輔食太快,驟然斷奶或改變食物品種等,都會突然增加消化道的負擔,引起消化功能紊亂而致腹瀉.此外,也可由氣候變化,護理不當等因素引起.小兒腹瀉2大病因判斷1.輕度腹瀉多屬非感染性腹瀉大便呈糊狀,夾雜有腐食氣味,沒有黏液,每日排便少于10次,偶有嘔吐,一般狀況尚好,體重輕度下降,臨床脫水癥狀不明顯,多數是由進食不當,消化不良所致的非感染性腹瀉所致,只要注意調節飲食就可以.2.中重度腹瀉多與細菌感染有關除與細菌感染有關外,也可是輕度腹瀉發展所致.如果小兒腹瀉頻繁,每日排便10次以上,大便呈水樣,量多,混有黏液,常伴嘔吐,重時嘔吐物似咖啡樣,且有腹脹;呈不規則發熱,面色發黃,煩躁不安,精神萎縮或意識朦朧,甚至昏迷,驚厥,則很可能是因細菌感染導致的腸炎,痢疾等.貼心提示:進一步明確腹瀉的原因,以及確定感染的病原,尚需去醫院進行糞便常規檢查和細菌培養才能確定.小兒腹瀉2大治療方案1.對于非感染性腹瀉*從飲食調整入手只要注意調整小兒的飲食結構,習慣和規律,停止吃不適宜的食物,多飲水及防止發生脫水,大部分患兒即可自愈.*切忌隨意使用抗生素使用抗生素不但無效,反而會殺死腸道中的正常菌群,引起腸道菌群紊亂,加重腹瀉癥狀.2.對于感染性腹瀉*千萬不可自行用藥嚴格講用藥前應該去醫院做糞便細菌培養,明確了致病菌后再針對病原選擇合適的抗生素治療,有條件者最好能根據細菌藥敏試驗結果進行調整.*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抗生素大腸桿菌感染選用復方新諾明,痢特靈,氨芐青霉素等;沙門氏菌感染選用復方新諾明,氨芐青霉素,紅霉素等;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選用青霉素或紅霉素;霉菌感染選用制霉菌素或克霉唑.但在臨床上由于細菌培養需要一定時間,所以醫生往往用一些廣譜抗生素治療感染性腹瀉.如果小兒癥狀較輕,可以選用黃連素,慶大霉素口服,嚴重患兒可選用氨芐青霉素,多粘菌素等.特別注意:*對于腹瀉的小兒,應特別注意預防脫水及脫水后及時進行糾正.對于輕,中度腹瀉,一般采用口服補液法,可采用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口服補液鹽,沖開水后少量給患兒頻服;對于重度腹瀉,應及時到醫院進行診斷治療,通過靜脈給液糾正脫水.如果伴有酸中毒及電解質紊亂,需要進行必要的對癥處理.*小兒在腹瀉時多少都伴有腸道菌群的紊亂,可服用一些腸道微生態制劑,如合生元,培菲康,麗珠腸樂,金雙歧,促菌生,整腸生,乳酶生,媽咪愛等,或腸黏膜保護劑,如“斯密達”.腸道微生態制劑和腸黏膜保護劑可以幫助縮短腹瀉病程,效果良好.*對于由于腸胃功能紊亂而腹瀉的患兒,只使用助消化藥還不夠,不妨?
2024-10-10 18:50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寶寶消化不良要注意什么? 不少母親在喂養寶寶過程中,常常會碰到一件頭痛的事:孩子老是消化不良。這是什么原因? 要了解這個問題,首先得從小兒生理與病理特點說起。我們知道小兒階段是人體一生中生長發育最快的時期,無論在體重、身長、頭圍、牙齒以及小兒體格、智力等各個方面都可以用“一日三變”來形容。這么快的生長速度,食物質量自然要比成年人高。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各種維生素、微量元素、礦物質等營養物質均應均衡攝取。因而他們進食次數較成人為多。但是小兒脾胃不足,其消化腺發育不全,部分消化酶分泌不足,消化功能弱。且小兒“神怯氣弱”神經系統發育不全,功能調節不足。以這樣的生理基礎與他的生長快、變化速、營養要求高,就易產生矛盾。如果此時在喂養上掌握不當,未能在飲食的質和量上與各個時期的要求恰當地配合,過饑或過飽,都足以影響脾胃功能,引起消化功能紊亂,導致出現消化不良,甚至還會出現“疳積”癥。 要減少小兒消化不良的發生,就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喂養要定時、定量。讓孩子從小養成飲食的好習慣,使其內臟更好適應。對較大的幼兒應鼓勵其養成自動取食習慣。 2、克服偏食,注意營養全面性。葷素配合要適當,克服以零食為主的壞習慣。避免濃茶、咖啡、酒類及香料、辣椒、芥末等強烈刺激性食物。 3、注意保持好小兒的食欲。因為只有在有食欲的情況下,進食才最為有益。要保持小兒好的食欲,必須注意進食環境不能過于嘈雜,更不能邊看電視邊進食;注意不要強迫進食或對小兒飲食限制過嚴;不要飯前吃糖果;避免進食時小兒過于疲憊或精神緊張;食物的色、香、味要有一定吸引力。 4、注意腹部保暖,不要使胃腸道受寒冷刺激,同時盡量減少呼吸道感染。 5、密切注意保持消化道通暢,養成定時排便習慣。 6、注意衛生,養成寶寶飯前洗手習慣,注意食物清潔新鮮。多進食易消化食物,避免煎炸等難消化食物,不宜邊看書邊進食。 如果母親能夠注意以上幾點,小兒消化不良的發生將會明顯減少喂哺嬰兒的事物,應該與任何年齡的人士一樣,都要注意食物與營養的關系,以防止疾病。所以、均衡營養是健康的基礎。食物的營養大致可分為四大類,除了注意食物營養,也要注意分量適當。1.奶類:含有鈣質、維生素D、蛋白質。其他含有鈣質的食物如奶酪、芝麻、杏仁等能保持骨骼及牙齒健康。2.蔬果:含維生素A及C、纖維素,如西洋菜。白菜。菠菜、番茄、紅蘿卜、蘋果、香蕉。梨等,能增加身體抵抗力及防止便秘。3.五谷類:含有碳水化臺物,維生素B1,如飯。面包、餅干、麥皮、通心粉,能供應熱量、活動多的人,需求較大。4.肉類、蛋類、豆類:含有蛋白質、鐵質,如雞肉。牛肉。魚、蝦、蛋、肝及豆腐、黃豆及紅豆等能提供生長、細胞修補、維持體內新陳代謝所需的蛋白質,而肉類、蛋類、肝類又含有鐵質、其他礦物質及維生素A、D等。嬰兒出生后四個月,基本上喂哺母乳或奶粉已經足夠,但四個月后的嬰兒,則應根據月齡的需要而給予適當的輔助食物,以補營養成分的不足,滿足嬰兒生長發育的需要。喂食物給嬰兒應按部就班,應該顧及食物的全面化,盡量給予不同種類的食物,使嬰兒能從食物中嘗到不同的“味”和“質”,甚至“顏色”,養成嬰兒長大后良好的飲食習慣。要注意喂哺嬰兒的小匙,金屬的不太適宜,因為質硬。傳熱快,喂熱的食物,人口便接觸至1“匙”的熱力,喂凍的食物,也會感到凍,所以用膠的小匙較為適宜。如果以上內容對你的小寶寶有幫助的話,就請你點擊為采納答案.謝謝!!祝小寶寶早日康復!!
2024-10-10 18:50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腹瀉是嬰幼兒高發的急性胃腸道疾病,特別是在炎熱的夏季.在我國小兒腹瀉位居第二,是僅次于呼吸道感染的常見病和多發病.據估計,我國5歲以下的小兒有1億之多,每年就有1.7億人次患有腹瀉,可見波及面之廣,危險之大. 如何使小兒腹瀉的發病率下降?一旦發生腹瀉應該怎樣治療和護理,這是每位父母都非常關心的問題. 小兒腹瀉2大臨床表現 1.排便次數增多 腹瀉的主要臨床表現為大便次數增多,糞質稀薄或如水樣,或夾有不消化食物,嚴重的還有嘔吐,水及電解質紊亂的表現.正常小兒每天排便1-2次.腹瀉時即會比正常情況下排便增多,輕者4-6次,重者可達10次以上,甚至數十次. 2.大便變得稀薄 正常小兒的大便性狀為黃色條狀物,腹瀉時糞質稀薄,可為稀水便,蛋花湯樣便,有時是黏液便或膿血便.小兒同時伴有吐奶,腹脹,發熱,煩躁不安,精神不佳等表現. 小兒腹瀉2大引發原因 1.各種病菌感染引起 是由細菌,病毒,真菌,寄生蟲等病原體引起的感染性腹瀉,夏季引起腹瀉的主要病原體是細菌,以致病性大腸桿菌,痢疾桿菌,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最為常見.由于夏季溫度極適宜致病菌的生長繁殖,加之小兒在夏季好進生冷食品,而此階段胃酸分泌減少,殺菌功能減弱,一旦誤食被污染的食品便可發病. 2.喂養不當和飲食失調 由于小兒生長發育速度快,對熱量及營養物質相對需要多,但其消化系統功能尚未發育成熟,消化酶活力低,神經系統調節功能亦不完善,喂食過量,添加輔食太快,驟然斷奶或改變食物品種等,都會突然增加消化道的負擔,引起消化功能紊亂而致腹瀉.此外,也可由氣候變化,護理不當等因素引起. 小兒腹瀉2大病因判斷 1.輕度腹瀉多屬非感染性腹瀉 大便呈糊狀,夾雜有腐食氣味,沒有黏液,每日排便少于10次,偶有嘔吐,一般狀況尚好,體重輕度下降,臨床脫水癥狀不明顯,多數是由進食不當,消化不良所致的非感染性腹瀉所致,只要注意調節飲食就可以. 2.中重度腹瀉多與細菌感染有關 除與細菌感染有關外,也可是輕度腹瀉發展所致.如果小兒腹瀉頻繁,每日排便10次以上,大便呈水樣,量多,混有黏液,常伴嘔吐,重時嘔吐物似咖啡樣,且有腹脹;呈不規則發熱,面色發黃,煩躁不安,精神萎縮或意識朦朧,甚至昏迷,驚厥,則很可能是因細菌感染導致的腸炎,痢疾等. 貼心提示: 進一步明確腹瀉的原因,以及確定感染的病原,尚需去醫院進行糞便常規檢查和細菌培養才能確定. 小兒腹瀉2大治療方案 1.對于非感染性腹瀉 *從飲食調整入手 只要注意調整小兒的飲食結構,習慣和規律,停止吃不適宜的食物,多飲水及防止發生脫水,大部分患兒即可自愈. *切忌隨意使用抗生素 使用抗生素不但無效,反而會殺死腸道中的正常菌群,引起腸道菌群紊亂,加重腹瀉癥狀. 2.對于感染性腹瀉 *千萬不可自行用藥 嚴格講用藥前應該去醫院做糞便細菌培養,明確了致病菌后再針對病原選擇合適的抗生素治療,有條件者最好能根據細菌藥敏試驗結果進行調整. *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抗生素 大腸桿菌感染選用復方新諾明,痢特靈,氨芐青霉素等;沙門氏菌感染選用復方新諾明,氨芐青霉素,紅霉素等;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選用青霉素或紅霉素;霉菌感染選用制霉菌素或克霉唑. 但在臨床上由于細菌培養需要一定時間,所以醫生往往用一些廣譜抗生素治療感染性腹瀉.如果小兒癥狀較輕,可以選用黃連素,慶大霉素口服,嚴重患兒可選用氨芐青霉素,多粘菌素等. 特別注意: *對于腹瀉的小兒,應特別注意預防脫水及脫水后及時進行糾正.對于輕,中度腹瀉,一般采用口服補液法,可采用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口服補液鹽,沖開水后少量給患兒頻服;對于重度腹瀉,應及時到醫院進行診斷治療,通過靜脈給液糾正脫水.如果伴有酸中毒及電解質紊亂,需要進行必要的對癥處理. *小兒在腹瀉時多少都伴有腸道菌群的紊亂,可服用一些腸道微生態制劑,如合生元,培菲康,麗珠腸樂,金雙歧,促菌生,整腸生,乳酶生,媽咪愛等,或腸黏膜保護劑,如“斯密達”.腸道微生態制劑和腸黏膜保護劑可以幫助縮短腹瀉病程,效果良好. *對于由于腸胃功能紊亂而腹瀉的患兒,只使用助消化藥還不夠,不妨在中醫指導下使用一些消食化積,疏風散寒,清熱利濕,健脾溫腎的中成藥,如脾可欣,健脾止瀉散,腸胃康沖劑等.如果患兒久瀉不愈或嘔吐,吃藥困難.另外,采用中藥腹臍的方法進行治療效果很好. 小兒腹瀉2大護理方案 1.做好臀部皮膚護理 腹瀉期間,父母要提防尿布疹及泌尿道上行性感染.每次大便后應及時為小兒更換尿布,避免糞便尿液浸漬的尿布與皮膚摩擦而發生破潰,并用溫開水沖洗肛門及周圍,預防發生臀紅及泌尿系感染.天氣熱時可以暴露臀部,適當在臀部涂一些對皮膚有保護作用的油或油膏,如鞣酸軟膏,金霉素魚肝油等. 2.做好飲食衛生護理 如果小兒患的是感染性腹瀉,應做好消毒隔離,小兒的餐具,奶瓶,水杯,玩具等要經常消毒,盡量改用水杯或碗勺替代奶瓶,因為奶瓶容易污染,不易清洗消毒,特別是膠制奶頭,很容易污染病菌,導致小兒腹瀉.衣物等要勤洗,勤曬.護理小兒時應勤洗手,保持手的清潔. 貼心叮嚀: 父母要注意密切觀察病情,小兒腹瀉期間應注意觀察并記錄大便次數,性狀,顏色及量的變化,如果小兒在家治療護理3天內病情不見好轉,或出現下例任何一種癥狀,應及時帶小兒到醫院治療—— *腹瀉的次數和量增加 *頻繁嘔吐 *明顯口渴 *不能正常飲食 *發熱 *大便帶血 *尿量明顯減少等脫水表現 小兒腹瀉4大預防方案 1.大力提倡母乳喂養 嬰兒出生至4個月時大力提倡母乳喂養,母乳不足可用代乳品補充,乳母在飲食上切忌辛,辣,油,膩及生冷過量.母乳營養豐富,易被消化吸收,母乳中含有免疫球蛋白,能結合病原微生物,阻止侵入腸黏膜,具有抗感染的能力,并具有增強嬰兒免疫力的作用.另外,母乳幾乎為無菌食品,直接喂哺,衛生經濟.所以,母乳喂養的小兒發生腹瀉的比例較人工喂養兒低得多. 2.按月齡合理添加輔食 避免夏季給小兒斷奶,天氣炎熱容易影響小兒的胃腸功能,引發腹瀉.從4個月開始逐步添加輔助食品,添加原則是流質→半流質→軟食→固體食物等.要注意從少量逐漸添加,不可過量.也切忌幾種食物一起添加,從而在滿足小兒營養需求的同時,使小兒的胃腸逐漸適應. 3.注意飲食衛生 對嬰幼兒使用的奶瓶及用具要定時消毒,不用時蓋好,保持清潔衛生;給小兒吃的食物要保持新鮮,夏天食品容易變質,最好給小兒吃一頓做一頓,不要把食物儲藏太長時間給小兒吃;給小兒喝的飲料要在正規商店購買. 4.生活中注意手的衛生 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應該充分注意手的衛生.父母在小兒喂食前一定要先把手洗干凈,提醒一點,避免用自己的嘴來試食物的溫度,或口對口給小兒喂食,這樣容易把細菌傳染給孩子.要給小兒勤洗手,保持小兒手的衛生. 小兒腹瀉2大飲食調理方案 1.及時補充液體以防脫水 造成小兒腹瀉死亡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脫水和酸中毒,因而補充水分和電解質是否及時和充分,往往決定小兒的病情發展及痊愈快慢.目前,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薦使用的口服補液鹽(英文縮寫為ORS),是最經濟,方便又科學的口服補液辦法,服用量以“丟失多少補充多少”為原則. 口服補液鹽內含有葡萄糖,氯化鈉,氯化鉀,枸櫞酸鈉等成分,可補充因腹瀉,嘔吐所丟失的電解質及體液,調節人體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被稱為“生命之水”.口服補液鹽可以從醫院和藥店購買,也可用自制的鹽米湯或糖鹽水在家里進行補液. 2.調整飲食并繼續進食 過去認為腹瀉時禁食可減輕胃腸道負擔,減少大便排泄量,但目前的研究認為,腹瀉時禁食是有害的,繼續飲食可減少小兒體液丟失,加快體力恢復,減少小兒營養不良的發生,有利于康復.給予小兒足夠的易消化的食物,以預防營養不良. 母乳喂養的小兒,可以照常喂哺母乳;喝配方奶的小兒,可改用脫脂奶粉進行喂養.對于6個月以上的小兒,可進食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如可給小兒熬些小米粥,小米粥有補氣溫胃止瀉之功,還可加些胡蘿卜泥,既能調味又能補充維生素A,以協助腹瀉的治療. 小鏈接:家庭自制口服補液鹽 *鹽米湯:在500毫升米湯中加入1.75克的精食鹽即成. *糖鹽水:在500毫升溫開水中加入1.75克精食鹽和10克白糖即成. 愛心提示: 1.75克精食鹽相當于啤酒瓶蓋的一半,10克白糖相當于2小勺. 小兒腹瀉7個食療方 1.山藥粥 取山藥100克,小米100克,山藥洗凈切薄片,小米洗凈放鍋里,加適量水急火煮開后,換慢火煮成稀粥,分次喂患兒. 2.蘿卜湯 把胡蘿卜洗凈后切碎,放在鍋里加水煮爛.胡蘿卜中含有的果膠具有吸咐腸道水分,細菌及毒素的作用,可以促使大便成形. 3.熟蘋果泥 把蘋果分為兩半,放在鍋中隔水蒸爛.蘋果泥纖維比較細,對于腸道的刺激性較小,其中含有的果膠對腸道有收斂作用. 4.蛋黃油 將數個雞蛋煮熟后取出蛋黃,把蛋黃放在小鍋里加熱,翻炒,直至蛋黃逐漸變焦,變黑滲出蛋黃油,將渣去掉后給患兒服用.2歲以下每次服用5毫升左右,其他年齡小兒據癥狀酌情加減,適應于夏季久瀉的患兒. 5.酸牛奶 酸牛奶中的酪蛋白凝塊小,容易被腸道消化吸收,可以增加胃的酸度,從而抑制細菌生長,還可以促進鈣在腸道吸收. 6.焦米湯 米粉炒焦后其中一部分會變成碳質,具有吸咐腸道水分的作用,可以幫助減少大便中的水分,避免或緩解脫水癥狀. 7.蘋果泥 取新鮮蘋果1個,洗凈后去皮,切片,放在碗里加蓋蒸熟.取出后將蘋果搗成泥狀喂食患兒,適用于消化不良引起的腹瀉患兒.
2024-10-11 1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