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奶癬是一種常見于嬰幼兒的皮膚炎癥,多由過敏、遺傳、環境、感染、免疫等因素引起。常見癥狀為皮膚紅斑、丘疹、水皰、滲出、結痂等,伴有瘙癢。 1.過敏:嬰幼兒可能對食物中的蛋白質,如牛奶、雞蛋等過敏,引發奶癬。 2.遺傳:若父母有過敏性疾病史,孩子患奶癬的幾率會增加。 3.環境:干燥、炎熱或寒冷的氣候,以及不衛生的環境可能誘發奶癬。 4.感染:皮膚受到細菌、真菌等感染,也可能導致奶癬。 5.免疫:嬰幼兒免疫系統尚未完善,容易出現免疫失衡,引發奶癬。 奶癬通常不會對孩子的健康造成嚴重影響,但可能會因瘙癢影響孩子的睡眠和生活質量。家長應注意孩子的皮膚護理,保持清潔、濕潤,避免接觸過敏原。如癥狀嚴重,需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使用藥物治療。
2024-10-10 18:43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奶癬皮損好發于顏面,多自兩頰開始,漸侵至額部,眉間,頭皮,反復發作.嚴重者可親延頸部,肩胛部,甚至遍及全身. 皮損形態多樣,分布大多對稱,時輕時重.在面部者,初為簇集的活散在的紅斑,丘疹;在頭皮或眉部者,多有油膩性鱗屑和黃色發亮的結痂.輕者,僅有淺紅的斑片,伴有少量脫屑;重者,為紅斑,水皰,糜爛,浸淫成片,不斷蔓延擴大,若過分搔抓,摩擦,洗燙,則糜爛加重,滲出增多,常因皮膚破損而繼發感染,引起附近淋巴結腫大,并伴有發熱,食欲減退,便干溲赤等全身癥狀. 自覺陣發性劇癢,遇暖尤甚,以致患兒常將頭面部在枕上或母親衣襟上摩擦,或用手搔抓,煩躁,哭鬧不安,常影響健康和睡眠. 多發于出生后1-3個月,多在1-2歲減輕,痊愈.少數可演變成小兒濕瘡.奶癬有叫嬰兒濕疹,中醫認為本病多因懷孕時母多食辛辣炙博魚腥海味等發物或情志內傷,肝火內動,遺熱于兒所致或為生后喂乳失當,飲食不節,脾胃薄弱;過食肥甘脾失健運,濕熱內生而發生.另外營養過多,消化不良,衣著不當外部刺激等都是本病的好發因素.患者常是先天性過敏體質,約有3/4的患者父母雙方或單方有過敏性疾病病史,一般在l~2歲以后,奶癬會自然減輕消退.
2024-10-10 18:43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病因比較復雜有先天的體質因素,也有后天營養失調.中醫認為本病多因懷孕時母多食辛辣炙博魚腥海味等發物或情志內傷,肝火內動,遺熱于兒所致或為生后喂乳失當,飲食不節,脾胃薄弱;過食肥甘脾失健運,濕熱內生而發生.另外營養過多,消化不良,衣著不當外部刺激等都是本病的好發因素.患者常是先天性過敏體質,約有3/4的患者父母雙方或單方有過敏性疾病病史1家庭用藥 (1)0.2%苯海拉明糖漿1-2毫克/公斤體重/日分3-4次口服.或用撲爾敏0.35毫克/公斤體重/日,分3-4次口服. (2)糜爛滲出者可外用3%硼酸溶液濕敷再外搽氧化鋅油,滲液減少時外涂硼鋅糊,每天2-3次 (3)干燥型者可外搽2-5%黑豆餾油或煤焦油軟膏或涂可的松膚輕松軟膏,每日2-3次. 2中藥及偏方 (1)黃柏面30克寒水石面15克,青黛面3克,以香油調涂患處滲液多的調稠些,滲液少的調稀些,每日搽2次 (2)黃連30克枯礬15克,共研細末加凡士林適量,配成軟膏外涂患處
2024-10-10 18:43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奶癬又名嬰兒濕疹,是一種常見的新生兒和嬰兒過敏性皮膚病,多見于有過敏體質和喂牛奶的孩子。這種濕疹常對稱地分布在嬰兒的臉、眉毛之間和耳后。表現為很小的斑點狀紅疹,散布或密集在一起,有的還流黏黏的黃水,干燥時則結成黃色痂。此病雖無大的危險,但病孩子刺癢,常哭鬧不安,不好好吃奶和睡覺,影響健康。奶癬不傳染,其發病原因除孩子體質外,食物過敏為致病的主要因素。例如人工喂養的一般食品牛奶、奶粉、雞蛋,都有可能使新生兒過敏生病。另外,奶癬與寶寶的一些內在因素(如消化不良)和外界刺激(如堿性肥皂、皮膚摩擦等)也有很大關系。新生兒患濕疹后,患處只能用消毒棉花蘸些消毒過的石蠟油、花生油等油類浸潤和清洗,不可用肥皂或用水清洗。局部黃水去凈、痂皮浸軟后,用消毒軟毛巾或紗布輕輕揩拭并除去痂屑,再涂上少許蛋黃油或橄欖油。另外,過敏嚴重的可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如果是由于食物過敏引起的奶癬,那就應更換乳品。
2024-10-10 18:43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又名「胎斂瘡」,多為體質過敏,為風濕所襲,搏于氣血而發.常發于嬰兒的顏面部.分干,濕二型.起初形如粟粒,散在或密集,疹色紅,搔之起白屑,其形如癬疥而不流津水的,為「干斂瘡」,偏于風熱盛.如皮膚起粟,搔癢無度,破則流水,浸淫成片,甚至可以延及身體其它各部,為「濕飲瘡」,偏于濕熱重.此證常使患兒躁煩,睡臥不安,病久皮膚可有苔癬樣變化,若皮損滲出液減少,膚紅減退,為好轉的現象.本病即「嬰兒濕疹」. 皮損好發于顏面,多自兩頰開始,漸侵至額部,眉間,頭皮,反復發作.嚴重者可親延頸部,肩胛部,甚至遍及全身. 皮損形態多樣,分布大多對稱,時輕時重.在面部者,初為簇集的活散在的紅斑,丘疹;在頭皮或眉部者,多有油膩性鱗屑和黃色發亮的結痂.輕者,僅有淺紅的斑片,伴有少量脫屑;重者,為紅斑,水皰,糜爛,浸淫成片,不斷蔓延擴大,若過分搔抓,摩擦,洗燙,則糜爛加重,滲出增多,常因皮膚破損而繼發感染,引起附近淋巴結腫大,并伴有發熱,食欲減退,便干溲赤等全身癥狀. 自覺陣發性劇癢,遇暖尤甚,以致患兒常將頭面部在枕上或母親衣襟上摩擦,或用手搔抓,煩躁,哭鬧不安,常影響健康和睡眠. 多發于出生后1-3個月,多在1-2歲減輕,痊愈.少數可演變成小兒濕瘡.治療 1家庭用藥 (1)0.2%苯海拉明糖漿1-2毫克/公斤體重/日分3-4次口服.或用撲爾敏0.35毫克/公斤體重/日,分3-4次口服. (2)糜爛滲出者可外用3%硼酸溶液濕敷再外搽氧化鋅油,滲液減少時外涂硼鋅糊,每天2-3次 (3)干燥型者可外搽2-5%黑豆餾油或煤焦油軟膏或涂可的松膚輕松軟膏,每日2-3次. 2中藥及偏方 (1)黃柏面30克寒水石面15克,青黛面3克,以香油調涂患處滲液多的調稠些,滲液少的調稀些,每日搽2次 (2)黃連30克枯礬15克,共研細末加凡士林適量,配成軟膏外涂患處 3營養和飲食 飲食要定時定量最好吃母乳,如吃牛奶要多喝水,少加糖煮沸時間可稍長些.隨著年齡的增長可給予多種維生素食物,不可吃的過飽如有便秘可給服蜂蜜或調換飲食.如有消化不良,應及時治療 4嬰兒濕疹皮損勿用水洗,嚴禁用肥皂水或熱水燙洗,可用植物油擦干凈且勿用刺激性強的藥物. 5嬰兒睡前應將其兩手加以適當約束,以防抓傷,引起皮損泛發 6衣著應寬大,清潔,以棉織品為好嬰兒尿布應勤換洗. 7激素類軟膏若用于面部或大面積長期應用可產生副作用.嬰兒皮膚比較嫩,用藥不當往往加重病情因此,應在醫師指導下用藥.
2024-10-10 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