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大便次數增多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如飲食不當、腸道感染、腸道功能紊亂、腸道器質性病變、內分泌疾病等。 1.飲食不當:進食過多生冷、油膩或刺激性食物,可能導致胃腸蠕動加快,引起大便次數增多。應調整飲食,避免上述食物。 2.腸道感染:細菌、病毒或寄生蟲感染腸道,引發炎癥,常見如腸炎。需根據感染類型使用抗感染藥物,如諾氟沙星、阿昔洛韋、阿苯達唑等。 3.腸道功能紊亂:如腸易激綜合征,精神壓力、環境變化等可能誘發。可通過心理調節、規律作息改善。 4.腸道器質性病變:如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等,需進行腸鏡檢查明確診斷,并采取相應治療。 5.內分泌疾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等,會使代謝加快,胃腸蠕動增強。治療原發病可改善癥狀。 大便次數增多的原因較為復雜,如果癥狀持續不緩解或伴有其他不適,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查明原因,進行針對性治療。
2024-10-10 20:45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您這種癥狀是腸炎的表現,建議您到醫院檢查治療。1、食物應以易消化,質軟少渣,無刺激性為宜。少渣食物可以減少腸蠕動,使腹瀉得以緩解,可進食雞蛋、細掛面、爛米粥等。含粗纖維多的食物和水果、蔬菜盡量少吃。2、慢性結腸炎的病程長,經常反復發作,為改善營養狀況和腸道環境,要給予高蛋白、高熱量的飲食。還應在供給富含維生素、無機鹽、微量元素的食物,尤其是含維生素C、維生素B乃鐵豐富的食物,以補充體力、滋養身體。3、多吃此有止瀉作用的食物減輕腹瀉,再通過綜合治療調理有利于早日康復。如:馬齒莧、薏苡仁、扁豆、山藥、山楂、烏梅、蘋果、荔枝、蓮子、糯米、粳米、茨實、藕、火腿、烏雞、胡椒等4、適當控制脂肪。在膳食中不要用多油食品及油炸食品。烹調要少用油,采用蒸、氽、燴、燜等方法。忌食豬油、羊油、奶油、牛油、核桃仁等多脂肪食物,以免加重腹瀉。5、忌吃產氣食物。此病由于反復發作,在結腸粘膜中潰瘍、疤痕纖維交替產生,因而結腸內壁的彈性降低,如果多吃的大豆、豆制品、炒蠶豆、白薯等脹氣食物,則可能會導致腸內氣體充盈而發生急性腸擴張或潰瘍穿孔等并發癥。
2024-10-10 20:45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您這種癥狀是腸炎的表現,建議您到醫院檢查治療,1、食物應以易消化,質軟少渣,無刺激性為宜。少渣食物可以減少腸蠕動,使腹瀉得以緩解,可進食雞蛋、細掛面、爛米粥等。含粗纖維多的食物和水果、蔬菜盡量少吃。2、慢性結腸炎的病程長,經常反復發作,為改善營養狀況和腸道環境,要給予高蛋白、高熱量的飲食。還應在供給富含維生素、無機鹽、微量元素的食物,尤其是含維生素C、維生素B乃鐵豐富的食物,以補充體力、滋養身體。3、多吃此有止瀉作用的食物減輕腹瀉,再通過綜合治療調理有利于早日康復。如:馬齒莧、薏苡仁、扁豆、山藥、山楂、烏梅、蘋果、荔枝、蓮子、糯米、粳米、茨實、藕、火腿、烏雞、胡椒等4、適當控制脂肪。在膳食中不要用多油食品及油炸食品。烹調要少用油,采用蒸、氽、燴、燜等方法。忌食豬油、羊油、奶油、牛油、核桃仁等多脂肪食物,以免加重腹瀉。5、忌吃產氣食物。此病由于反復發作,在結腸粘膜中潰瘍、疤痕纖維交替產生,因而結腸內壁的彈性降低,如果多吃的大豆、豆制品、炒蠶豆、白薯等脹氣食物,則可能會導致腸內氣體充盈而發生急性腸擴張或潰瘍穿孔等并發癥
2024-10-10 20:45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有點腹瀉,不過這也不是什么很大的問題。如果實在不放心的話,媽媽可以把寶寶的大便拿去醫院化驗,確定一下是怎么回事。如果寶寶連著幾天都是這種情況的話,那就最好把大便拿去化驗。因為每個寶寶的情況不大一樣。
2024-10-10 20:45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小兒腹瀉又稱消化不良。是脾胃功能失調而導致的一種消化道疾病。本病四季皆有,以夏秋季較為多見。多發生于2歲以下的嬰幼兒。發病后易損耗氣陰,重癥者可出現危險的病變。遷延日久,常導致小兒營養不良,生長發育遲緩,疳積等癥。本病相當于現代醫學的嬰幼兒消化不良、脂肪瀉、腸吸收不良綜合征、病毒性腸炎等病癥。中醫認為小兒脾胃薄弱,凡喂養不當,饑飽無度,飲食生冷或不潔,或外感風寒,過熱或受涼,均可導致脾胃運化失調,而引起腹瀉。主要癥狀是大便次數增多,糞便溏薄,甚至稀如水樣,常伴腹部脹痛,惡心嘔吐,發熱,食欲不振,消瘦等癥狀。按摩方法一1.常用手法(1)患兒仰臥位,家長用大魚際逆時針摩腹5分鐘。(2)患兒俯臥位,家長用大拇指自下向上推七節骨300次。(3)按揉脾俞、胃俞、大腸俞穴各1分鐘。2.隨證加減(1)傷食瀉:近期有傷食史,糞便稀搪,夾有食物殘渣,氣味酸臭,伴有惡心、嘔吐。納呆、口臭、腹脹,便前常有哭鬧不安,舌苔厚膩。常用手法加①清大腸300次、揉板門200次。②按揉雙側天樞、足三里穴各1分鐘。(2)熱瀉:腹痛即瀉,大便急迫,色褐而臭,可夾有粘液,伴發熱口渴,或渴不欲飲,肛門灼熱,小便短少,舌質紅,苔黃膩。常用手法加①清脾經、清大腸各200次,清小腸100次。②推三關100次,退六腑200次。③按揉天樞穴2分鐘。(3)寒瀉:便稀色淡,帶有泡沫,無臭味或臭味較輕,腹痛腸鳴,常伴惡寒,發熱,鼻塞流涕,口不渴,舌苔自膩。常用手法加①補脾經200次,推三關100次。②揉龜尾300次。③按揉足三里穴3分鐘。(4)脾虛瀉:久瀉不愈,或時泄時止,反復發作,大便稀薄或水樣,糞便中有食物殘渣或夾有不消化的奶瓣,面色少華,神疲納呆,舌質淡,苔薄膩。常用手法加①補脾經、補大腸各300次,推板門100次。②捏脊5~10遍。③按揉腎俞、足三里各2分鐘。按摩方法二1.常用手法(1)患兒平臥,用生姜汁為介質推脾經穴300次,揉板門穴200次,推大腸穴100次。(2)用拇指或食,中二指推三關穴,一直推到皮膚發紅為度。(3)暴露腹部,用小魚際摩腹,從中脘穴至神厥穴周圍,直到皮膚發熱,術者手部發熱即止。(4)患兒俯臥,用拇指推七節骨穴,從第4腰椎到長強穴,推到皮膚發紅。重揉龜尾穴10次。(5)用拇指掐兩側足三里穴2分鐘。生活調理(1)在按摩過程中,應注意護理。喂養要定時定量,不吃不潔食物,注意保護腹部,勿使受涼,每次便后用溫水洗凈肛門,勤換尿布。(2)本病按摩治療有效,但不排除其他療法,特別是有感染因素的,可同時應用抗菌素等藥物治療,如出現脫水和中毒癥狀時,更應及時靜脈輸液等治療。
2024-10-10 23: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