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yī)師
中原油田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中心光明醫(yī)院
一級
內科
-
寶寶總是趴著睡覺,可能是習慣問題、尋求安全感、腸胃不適、呼吸道不暢、睡眠環(huán)境影響等。 1.習慣問題:寶寶在成長過程中可能形成了趴著睡的習慣,覺得舒適自在。 2.尋求安全感:趴著睡時身體與床面接觸面積大,會讓寶寶更有安全感。 3.腸胃不適:如消化不良、腹脹等,趴著能一定程度上緩解腹部不適。 4.呼吸道不暢:鼻腔堵塞或腺樣體肥大等導致呼吸不順暢,趴著睡可能會改善呼吸。 5.睡眠環(huán)境影響:床墊硬度不合適、室內溫度不適宜等,寶寶可能通過趴著睡來調整。 寶寶趴著睡多數(shù)情況下是正常的,但家長要密切觀察寶寶的睡眠情況。如果伴有呼吸異常、頻繁哭鬧等,應及時就醫(yī)。
2024-10-10 20:02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賀濤 主治醫(y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y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寶寶本來就是趴著睡的吧。我寶寶從會翻身起就開始趴著睡了,趴著睡還有利于寶寶大腦發(fā)育呢,不用去糾正他,他怎么睡得舒服怎么來。不用給寶寶用枕頭,床單褥子也盡量平整,寶寶的床頭不要堆多余的東西,保證寶寶爬得舒服,也預防窒息。我感覺你寶寶可能是熱著了,你是不是給寶寶穿太多蓋太多了呀?小寶寶比大人怕熱的,現(xiàn)在冬天室內有暖氣,晚上還關著門,空氣又干燥又悶熱,大人都不舒服,小寶寶肯定也睡不踏實,你可以買個加濕器,要安全使用哦,加濕器要每天換水,一周清理一兩次,使用的時候要離寶寶兩米遠以外。寶寶睡覺,穿一身秋衣秋褲就足夠了,然后蓋個小薄被,把肚子護住,別捂著他。晚上寶寶醒了,要給他喝點水,檢查是不是要尿了,我家是男寶寶,晚上睡覺一直用紙尿褲,不過男寶寶有時候用紙尿褲容易尿不出來,他自己就翻來覆去半天,直到尿出來才能睡著。寶寶醒了排除了渴、熱、尿的可能,可以拍一拍哄一哄,如果寶寶還是不睡就給他喝奶,要喝夠一頓的量,不然老得起來喝,一般11個月的寶寶下半夜起來喝一次奶足夠了,如果頻繁醒來,就不要老拿奶哄睡,耐心點抱一抱拍一拍,以免晚上總起來吃,容易積食。11個月的寶寶一天三頓奶三頓飯就行,當然兩頓奶也足夠,但是三頓飯一定要吃好,蔬菜,肉類,面,米,魚,蝦,蛋,豆制品都得吃,只要膳食平衡了就什么都不會缺的,藥物總沒有食物吸收得好吧,而且吃天然食物也能提高抵抗力。寶寶晚上睡不踏實,可能是臨睡前太興奮,大人跟他玩得太晚,所以就睡不踏實,寶寶臨睡前一小時就得保持家里安靜些,別再逗他,給他喝睡前奶,漱漱口,然后關燈,拉窗簾,媽媽和寶寶一起躺床上,剛開始寶寶會老起身,不配合,慢慢會好的。寶寶嗓子不舒服會表現(xiàn)出來的,他摸脖子會不會是太熱或者脖子癢呢,看看有沒有蚊蟲咬的痕跡,抹點清涼油就好了。如果寶寶跟大人一起睡最好是分被子睡,大人身上不干凈,皮膚病等都容易傳給寶寶,還要勤給寶寶洗澡,洗完抹點潤膚油,冬天干燥,寶寶皮膚會發(fā)癢的。我寶寶每天睡覺都是翻來覆去,在他自己的小床上轉個360度都有可能,等他找到舒服的姿勢,睡熟了就能安睡一晚上了。白天要多帶孩子曬太陽,11個月的寶寶可以扶著墻走了,不能扶著墻走也沒什么,可以爬行,讓寶寶自己去爬,學習借助工具,寶寶白天玩得開心,消耗大,身體好,吃的也多,睡得也香,良性循環(huán)。
2024-10-10 20:02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yī)師
家庭醫(yī)生在線合作醫(yī)院
其他
內科
-
寶寶趴著睡智力發(fā)育快最新研究顯示,一個人聰明不聰明,看看小時候的睡姿就知道了。根據(jù)《小兒科醫(yī)學》期刊報告,研究人員對350個健康寶寶進行睡姿研究,發(fā)現(xiàn)趴著睡的寶寶智力發(fā)育較快,但是躺著睡的寶寶也能夠慢慢趕上趴著睡的寶寶。但是趴著睡容易突然窒息,躺著睡則安全無虞。那么,到底要讓寶寶怎么睡,才會聰明、健康又不會突然窒息呢?研究人員建議,晚上睡覺時,最好讓寶寶們躺著睡。白天午睡或有大人照顧時,再把睡姿調整成趴著睡的狀態(tài)。寶寶的睡覺房間最好保持適當溫度、濕度和光線,寶寶才會睡得又香又甜。趴睡的好處胎兒在母親的子宮內就是腹部朝內,背部朝外的蜷曲姿勢,這種姿勢是最自然的自我保護姿勢,所以寶寶趴睡時更有安全感,容易睡得熟,不易驚醒,有利于寶寶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發(fā)育。趴睡還能使寶寶抬頭挺胸,鍛煉頸部、胸部、背部及四肢等大肌肉群,促進寶寶肌肉張力的發(fā)展。趴睡還能防止因胃部食物倒流到食道及口中引發(fā)的嘔吐及窒息,消除脹氣。哪些寶寶不適合趴睡患先天性心臟病、先天性喘鳴、肺炎、感冒咳嗽時痰多、腦性麻痹的寶寶,以及某些病態(tài)腹脹的寶寶,例如患先天肥大性幽門狹窄、十二指腸阻塞、先天性巨結腸癥、胎便阻塞、壞死性腸炎、腸套疊和其它如腹水、血液腫瘤、腎臟疾病及腹部腫塊等疾病的寶寶,不適合趴睡。哪些寶寶很適合趴睡患胃食道逆流、阻塞性呼吸道異常、斜頸等的寶寶,可以嘗試趴睡,以幫助緩解病情。下巴小、舌頭大、嘔吐情形嚴重的小孩,必須趴睡。另一種狀況要特別注意,幼兒有痰時,常常會嘔吐,一旦有嘔吐,要讓幼兒趴下,使食物流出,才可再躺下,否則容易引起窒息。
2024-10-10 20:02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yī)師
冠縣人民醫(y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您好,寶寶趴著睡并不會影響身體的生長發(fā)育。趴著睡并不會影響寶寶的心肺功能,而且還可以避免寶寶吐奶、食物返流引起的嗆咳、窒息。只要寶寶是比較自然的姿勢趴著睡覺,而且呼吸均勻、睡眠質量好就可以,不必糾正睡姿。
2024-10-10 20:02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y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y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新生寶貝頭顱比較軟,容易變形,于是不同地方習俗的審美傾向不同,對寶貝睡姿的養(yǎng)育方式也不同。中國及大部分亞洲國家在歷史傳統(tǒng)上男女都留長頭發(fā),寶貝從小仰臥或側臥,長大后便于梳理發(fā)型。西方國家沒有這個文化傳統(tǒng),大人并不在乎寶貝怎么睡。對此,東西方學者的分析各有千秋。東方學者認為,趴睡使臉部受到兩側壓力而變瘦,五官輪廓也更有起伏,仰睡使臉部在重力的影響下變得平扁。因此,亞洲人不像歐洲人那樣五官輪廓明顯。而美國兒科研究院從1992年倡議采取嬰兒仰睡或側睡的睡姿,以降低SIDS(嬰兒猝死綜合征)發(fā)病率。調查統(tǒng)計結果表明:從這一年到1997年,SIDS發(fā)病率從40%降低到7%。 難題破解法: 寶貝怎樣睡覺既有利于健康又有利于“美容”,中外專家的研究成果給媽咪提供了理論上的“底氣”,關鍵是父母怎樣科學操作。 當寶貝出現(xiàn)上呼吸道感染、喉頭炎癥、喉痙攣、鼻堵塞等情況時最好仰睡,尤其是在夜間,mummy和daddy更要辛苦一些,把無眠留給自己,把睡眠留給寶貝,使寶貝能保持通暢的安全睡姿。 如果寶貝吃奶過飽,宜采用側睡,防止寶貝吐奶時吸入呼吸道,影響呼吸道的通暢。 當寶貝完全處于健康狀態(tài),并白天有大人的細心照顧,在確保床上用品不會阻礙寶貝的呼吸時,可讓寶貝趴睡或側睡。 各種睡姿對寶貝的身體發(fā)育都有某一方面的影響,媽咪可據(jù)寶貝的具體特點進行引導。例如,不同的生育方式對寶貝的頭型產(chǎn)生不同的擠壓,怎樣睡覺更有利于寶貝的頭型更美,媽咪需要掌握更多的知識做權衡。趴睡可增加寶貝的肺活量,側睡可矯正出生時臉部受到不平衡的擠壓,仰睡則可使頭型均衡,五官端正。 寶貝3種常見睡姿優(yōu)VS劣 仰睡優(yōu)點—— 1.這種睡姿可直接觀察寶貝的臉色和面部表情,當臉色發(fā)紺、吐奶和溢奶或口鼻里有分泌物,都可及時發(fā)現(xiàn)并做處理。 2.可促進寶貝視力發(fā)育,毋庸擔心寶貝的口鼻被床單、枕頭、被子遮擋。 3.寶貝的四肢可以隨意活動,有利于運動功能發(fā)育。 仰睡缺點—— 1.容易使呼吸道變得狹窄,使氣流不易自由進出。而且增大呼吸道的氣流阻力,使寶貝呼吸費力。 2.容易使胃內食物返流,嗆入氣管,發(fā)生意外窒息。 3.踢被時容易使寶貝的肚皮著涼,且因外生殖器暴露在外而讓寶貝不易睡踏實。 俯睡優(yōu)點—— 1.可使寶貝的外生殖器及胸腹部被包藏在里面,心理獲得安全感,容易睡得踏實,很少哭鬧。 2.有利于腸蠕動,促進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還能避免嘔吐。 3.使寶貝氣道較為通暢,不容易發(fā)生呼吸困難。 俯睡缺點—— 1.容易擋住寶貝的多一半臉,有異常情況時不易及早發(fā)現(xiàn)。 2.寶貝的頭部較重,一旦口鼻被堵住無力轉動頭,會導致呼吸困難,甚至窒息死亡。 3.容易使食物返流,阻塞呼吸道,造成寶貝猝死。 4.由于胸腹部緊貼床,不易身體散熱,易致體溫升高。 5.容易使寶貝的手腳失去自由活動的空間。 側睡優(yōu)點—— 1.可使胃內的食物不易返流入食管,可減少溢奶和吐奶。 2.可使流向口腔內的嘔吐物由嘴角流到口腔外,不致嗆入氣管里。 3.當呼吸道有炎癥時可減少分泌物對氣道的阻塞,使呼吸道較通暢,減輕呼吸困難。 4.寶貝患了肺炎時,右側位有利于痰液排出。 側睡缺點—— 1.一直保持這種睡姿會很累,還需要在寶貝的前胸或后背墊枕頭扶持。 2.左側臥位時容易溢奶,使胃內的食物再返流到食管中出汗是寶寶常見的現(xiàn)象,它使媽咪非常敏感,然而卻對此沒有太多的了解。因此,在寶寶的生長發(fā)育過程中,經(jīng)常會產(chǎn)生各種疑慮和誤解。 出汗是人體的一種正常生理功能,使人體通過皮膚蒸發(fā)水分來調節(jié)身體內部的正常體溫。但有時出汗卻是由于身體內存在的某些疾病引起,所以,醫(yī)學上有生理性出汗和病理性出汗之分。 *生理性出汗 1.是大腦對外界刺激的一種反應 嬰幼兒正處于生長發(fā)育的快速階段,身體的新陳代謝要比大人旺盛,又總是不停地活動著,加之皮膚中的水分含量多,微血管分布廣泛,更為重要的是他們的身體對冷熱的調節(jié)能力較差,一旦受到環(huán)境刺激或興奮時,通過皮膚散發(fā)出去的水分也就比較多,尤其是在氣候炎熱季節(jié)、室溫過高、衣著或被褥過厚、快速吃熱的飲食及活動后。 2.神經(jīng)系統(tǒng)發(fā)育還不完善 有些媽咪一看到寶寶出很多的汗,首先會擔心寶寶患了佝僂病。其實,出汗多并不一定就是佝僂病的特有表現(xiàn)。因為,嬰幼兒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功能發(fā)育還沒有完善,交感神經(jīng)的興奮性較高就會導致多汗。只要寶寶沒有其他異常表現(xiàn),不必認為是不正常。這種出汗與佝僂病不同的是,大多是白天活動過度,晚上入睡后多汗,常發(fā)生在入睡后的半小時內,主要見于頭、頸部以上,尤其是以額部為多,不濕被,但胸背部也可出汗。但只要進入深睡,出汗就會逐漸減少。隨著寶寶神經(jīng)系統(tǒng)逐漸發(fā)育完善,這種出汗的現(xiàn)象就會好轉。 *病理性出汗 1.身體內存在內科疾病 好多疾病都可引起,如營養(yǎng)不良、活動性佝僂病、活動性結核、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等。但在出汗的同時,還會出現(xiàn)原發(fā)病的明顯癥狀。 2.身體內存在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 如果是局部性出汗或半身性出汗,多是由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引起的,但同時還伴有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的多種表現(xiàn)。 3.身體發(fā)燒 身體發(fā)燒時,使用退熱藥物后引起全身出汗,以使體溫降下來。 媽咪居家處理對策 對策1 寶寶出汗大多為生理性出汗,尤其是環(huán)境溫度增高,媽咪沒有及時給寶寶減少衣服,或寶寶劇烈活動、奔跑、跳躍、玩耍時。因此,只要寶寶沒有其他不舒服,出汗比大人多是正常現(xiàn)象,媽咪不必驚慌失措,更不能擅自給寶寶使用藥物,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對策2 由于佝僂病是嬰兒的多發(fā)病,不少寶寶的出汗即是因它而致,所以在除外以上提到的原因后,寶寶多汗時應注意寶寶是否缺少戶外活動?有沒有添加維生素D制劑?尤其是人工喂養(yǎng)的寶寶。同時觀察是否伴有夜啼、夜驚、煩躁、腦后枕部頭發(fā)脫落等癥狀。若有以上情況應請醫(yī)生進行診察。 對策3 寶寶多汗時,應注意身體有無活動性結核,觀察寶寶是否與結核病患者有接觸,是否出現(xiàn)午后低熱、消瘦等癥狀;由于內分泌疾病引起的多汗較為少見,如果是糖尿病伴有多飲、多尿、消瘦、乏力等癥狀。如有可疑情況及早就醫(yī),明確多汗的病因。 對策4 寶寶多汗時,應注意衣著或被褥薄厚要適宜,并隨環(huán)境溫度變化及時穿脫。當內衣被汗?jié)窈螅欢ㄒ皶r更換,以免受涼感冒。 對策5 多汗的寶寶多喝溫熱白開水,補充身體失去的水分。為了避免寶寶出汗后易受涼,尤其是夜間,可請醫(yī)生開些既能止汗又能預防感冒的中藥。
2024-10-11 1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