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先天性左側中顱窩蛛網膜囊腫是一種先天性顱腦疾病,表現多樣,治療方法因病情而異,包括保守觀察、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 1. 疾病原理:是在胚胎發育過程中,蛛網膜異常分裂形成的囊腔,內含腦脊液。 2. 癥狀表現:可能無癥狀,也可能出現頭痛、癲癇、神經功能障礙等。 3. 診斷方法:主要依靠頭顱 CT、MRI 等影像學檢查。 4. 治療選擇: 保守觀察:無癥狀、囊腫較小且穩定時,定期復查。 藥物治療:出現癲癇時,可用卡馬西平、丙戊酸鈉、苯妥英鈉等抗癲癇藥物。 手術治療:癥狀嚴重、囊腫較大或進行性增大時,可行囊腫切除術、分流術等。 5. 術后護理:注意傷口護理,避免感染;定期復查,觀察恢復情況。 先天性左側中顱窩蛛網膜囊腫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并做好長期的隨訪和護理。
2024-11-24 16:06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顱內蛛網膜囊腫(IAC)是由蛛網膜所形成的囊腔,內含腦脊液,屬良性病變。可分為真性蛛網膜囊腫及繼發性蛛網膜囊腫。前者多為先天性,多見于兒童及青少年,囊壁為薄層蛛網膜構成,與蛛網膜下腔不相通;后者可由外傷、手術或炎癥粘連造成,可有小的通道與蛛網膜下腔相通,故又稱為蛛網膜下囊腫。蛛網膜囊腫好發于外側裂、鞍區、枕大池、腦表面等處。傳統手術方法為常規開顱切除部分囊壁,放出囊液,使囊腔與腦池或蛛網膜下腔相通;或囊腔腦室、囊腔腹腔分流術。前者手術創傷大、術后恢復時間長、難以避免開顱手術的各種并發癥,有時難以使囊腫與腦池或蛛網膜下腔真正溝通;而分流手術并發癥較多,如分流管堵塞、感染等導致手術失敗,常需行二次甚至多次手術,尤其是嬰幼兒,隨年齡增長需經常調整分流管。近年來神經內鏡技術在國內逐漸普及,其手術適應證不斷擴大,很多傳統開顱手術逐漸被微創的內鏡手術所取代。內鏡手術具有創傷小、可直視、恢復快、并發癥少等優點,尤其適用于顱內囊性病變手術。內鏡治療蛛網膜囊腫的手術方式包括經鎖孔內鏡下囊腫造瘺、內鏡輔助顯微神經外科、內鏡控制顯微神經外科及內鏡引導下放置分流管等。我們認為對于較大的蛛網膜囊腫應采用內鏡控制顯微神經外科(ECM)手術,先盡量切除囊腫外壁,再行囊腫腦池/腦室造瘺較好。
2024-11-24 16:06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顱內蛛網膜囊腫(IAC)是由蛛網膜所形成的囊腔,內含腦脊液,屬良性病變。可分為真性蛛網膜囊腫及繼發性蛛網膜囊腫。前者多為先天性,多見于兒童及青少年,囊壁為薄層蛛網膜構成,與蛛網膜下腔不相通;后者可由外傷、手術或炎癥粘連造成,可有小的通道與蛛網膜下腔相通,故又稱為蛛網膜下囊腫。蛛網膜囊腫好發于外側裂、鞍區、枕大池、腦表面等處。傳統手術方法為常規開顱切除部分囊壁,放出囊液,使囊腔與腦池或蛛網膜下腔相通;或囊腔腦室、囊腔腹腔分流術。前者手術創傷大、術后恢復時間長、難以避免開顱手術的各種并發癥,有時難以使囊腫與腦池或蛛網膜下腔真正溝通;而分流手術并發癥較多,如分流管堵塞、感染等導致手術失敗,常需行二次甚至多次手術,尤其是嬰幼兒,隨年齡增長需經常調整分流管。近年來神經內鏡技術在國內逐漸普及,其手術適應證不斷擴大,很多傳統開顱手術逐漸被微創的內鏡手術所取代。內鏡手術具有創傷小、可直視、恢復快、并發癥少等優點,尤其適用于顱內囊性病變手術。內鏡治療蛛網膜囊腫的手術方式包括經鎖孔內鏡下囊腫造瘺、內鏡輔助顯微神經外科、內鏡控制顯微神經外科及內鏡引導下放置分流管等。我們認為對于較大的蛛網膜囊腫應采用內鏡控制顯微神經外科(ECM)手術,先盡量切除囊腫外壁,再行囊腫腦池/腦室造瘺較好。
2024-11-24 16:06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不要太擔心,定期復查CT,一般一年一次。然后逐漸是兩年一次,五年一次。如果沒有突然的長大就不會有問題。絕大多數這樣的囊腫都是安全的。不過要小心不要受到腦外傷。如果發現孩子行動異常,左右發育不均衡,就要立刻就醫,以防囊腫長大影響智力。
2024-11-24 16:06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顱內蛛網膜囊腫(IAC)是由蛛網膜所形成的囊腔,內含腦脊液,屬良性病變。可分為真性蛛網膜囊腫及繼發性蛛網膜囊腫。前者多為先天性,多見于兒童及青少年,囊壁為薄層蛛網膜構成,與蛛網膜下腔不相通;后者可由外傷、手術或炎癥粘連造成,可有小的通道與蛛網膜下腔相通,故又稱為蛛網膜下囊腫。蛛網膜囊腫好發于外側裂、鞍區、枕大池、腦表面等處。IAC手術適應證為(1)有明顯的顱內壓增高;(2)合并顱內出血者;(3)有局灶性神經系統定位體征者;(4)有癲癇頻繁發作、藥物不能控制者。傳統手術方法為常規開顱切除部分囊壁,放出囊液,使囊腔與腦池或蛛網膜下腔相通;或囊腔腦室、囊腔腹腔分流術。前者手術創傷大、術后恢復時間長、難以避免開顱手術的各種并發癥,有時難以使囊腫與腦池或蛛網膜下腔真正溝通;而分流手術并發癥較多,如分流管堵塞、感染等導致手術失敗,常需行二次甚至多次手術,尤其是嬰幼兒,隨年齡增長需經常調整分流管。近年來神經內鏡技術在國內逐漸普及,其手術適應證不斷擴大,很多傳統開顱手術逐漸被微創的內鏡手術所取代。內鏡手術具有創傷小、可直視、恢復快、并發癥少等優點,尤其適用于顱內囊性病變手術。內鏡治療蛛網膜囊腫的手術方式包括經鎖孔內鏡下囊腫造瘺、內鏡輔助顯微神經外科、內鏡控制顯微神經外科及內鏡引導下放置分流管等。我們認為對于較大的蛛網膜囊腫應采用內鏡控制顯微神經外科(ECM)手術,先盡量切除囊腫外壁,再行囊腫腦池/腦室造瘺較好。內鏡手術處理蛛網膜囊腫術中需注意幾個問題(1)病灶定位:大多數蛛網膜囊腫可由CT/MRI準確定位,少數定位困難時可結合神經影像導航、立體定向或多普勒定位。(2)術中出血的處理:由于內鏡下止血較為困難,我們體會重視出血的預防非常關鍵,如始終保持視野清晰,視野模糊時禁止移動內鏡以免誤傷;造瘺應選擇無血管區,同時應避免瘺口下方組織損傷,認為以擴張球囊導管來擴大瘺口較其他方法安全;術中以37℃平衡液持續沖洗非常重要,不僅可以保持術野的清晰,而且對于小的滲血有較好止血效果。(3)瘺口通暢是避免囊腫復發的關鍵。瘺口應盡量擴大,盡量多造幾個瘺口可保通暢。
2024-11-25 0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