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黃疸是由于膽紅素代謝障礙,血清內膽紅素濃度升高所致。治療黃疸的方法包括光照療法、藥物治療、換血療法、針對病因治療以及支持治療等。 1.光照療法:通過藍光或白光照射,促進膽紅素的分解和排泄。 2.藥物治療:常用的有苯巴比妥、茵梔黃口服液、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散等,可促進膽紅素代謝和排泄。 3.換血療法:主要用于嚴重的高膽紅素血癥或存在膽紅素腦病風險的情況。 4.針對病因治療:如因膽道梗阻引起的黃疸,可能需要手術解除梗阻;溶血性黃疸可能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劑。 5.支持治療:保證患兒充足的營養和水分攝入,維持電解質平衡。 總之,黃疸的治療需要根據具體病情選擇合適的方法,同時密切監測膽紅素水平。建議患兒家長及時帶孩子到正規醫院就診,遵循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
2024-11-24 13:32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新生兒黃疸分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黃疸一般在寶寶出生后2-3周即可消退。如果滿月時寶寶皮膚還是偏黃的屬于病理性黃疸情況,引起病理性黃疸的原因很多,比如:母乳性黃疸、新生兒ABO溶血、RH溶血、先天性膽道閉鎖、嬰兒肝炎綜合癥、敗血病等。對于寶寶病理性黃疸情況需要根據臨床表現及體征結合化驗檢查綜合判斷原因,然后在臨床醫生的指導下及時治療。社區醫生建議暫停母乳是從母乳性黃疸方面考慮的,一般暫停母乳后黃疸情況會改善。如果寶寶只是臉上皮膚有點發黃,眼部以及手足心沒有發黃,而且吃奶好,精神無異常,大小便正常的就不用擔心,只要注意觀察即可。但是如果發現寶寶臉部皮膚發黃加深或者不吃奶、精神狀態異常、大便發白以及有發熱、惡心、嘔吐情況的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寶寶是否貧血而引起的皮膚發黃情況需要根據實驗室檢查才能確診,可以去醫院做個血液化驗檢查。
2024-11-24 13:32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黃疸是每個寶寶都會有的,親不要太擔心,最好就是抱寶寶去曬太陽,時間:早上9點前,下午3點半到4點最好,當然要看季節、當天的太陽是否猛烈。曬得時候要直曬,不要用透明的雨傘之類的東西遮著曬,這樣反而不好,每次不要超過半個鐘。還有比較傳統的方法,老人家教的,不知道有沒有效果,我家寶寶出生住院10天后回家還是有點黃,也試過,再加上曬太陽,覺得還好。買一張黃紙,用水泡,然后看寶寶那里比較黃就擦哪里。平時要注意寶寶的身體狀況,不要一直呆在房間,適當帶寶寶去戶外走走也有作用的。這只是我個人看法,親還是要帶寶寶去醫院檢查或治療的。
2024-11-24 13:32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師
中原油田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光明醫院
一級
內科
-
一種寶寶是生理性黃疸,另一種是病理性黃疸,生理性黃疸是指寶寶出生2-3天皮膚,粘膜發生黃染,不伴有其他癥狀,此種持續時間短,7-10天內自行消退.早產兒出生后3-4周后才自行消退.也可以通過照射紫外線燈或者多曬曬太陽幫助痊愈,至于病理性的黃疸,就是指黃疸持續不退,看嬰兒是否黃疸。最注意參考的數據是血清膽紅素.當血清膽紅素總量超過205umol,并伴有各種臨床癥狀就要考慮是病理性黃疸.需要進一步就醫確診治療
2024-11-24 13:32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新生兒病理性黃疸與生理性黃疸不同,根據其特點可以相互鑒別。新生兒病理性黃疸是由許多原因組成的一組疾病,常見的幾種黃疸原因是:溶血性黃疸、感染性黃疸、阻塞性黃疸、母乳性黃疸等,不同原因形成的黃疸其黃疸的特點又各不相同。(1)溶血性黃疸:溶血性黃疸最常見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為母親與胎兒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親血型為0、胎兒血型為A或B最多見,且造成的黃疸較重;其他如母親血型為A、胎兒血型為B或AB;母親血型為B、胎兒血型為A或AB較少見,且造成的黃疸較輕。這樣一來,一些父母會十分緊張,擔心孩子會發生ABO溶血,其實要說明的一點是:不是所有ABO系統血型不合的新生兒都會發生溶血。據報道新生兒ABO血型不合溶血的發病率為11.9%。新生兒溶血性黃疸的特點是生后24小時內出現黃疸,且逐漸加重。(2)感染性黃疸:感染性黃疸是由于病毒感染或細菌感染等原因主要使肝細胞功能受損害而發生的黃疸。病毒感染多為宮內感染,以巨細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見,其他感染有風疹病毒、EB病毒、弓形體等較為少見。細菌感染以敗血癥黃疸最多見。黃疸的特點是生理性黃疸后持續不退或生理性黃疸消退后又出現持續性黃疸。(3)阻塞性黃疸:阻塞性黃疸多由先天性膽道畸形引起的,以先天性膽道閉鎖較為常見,其黃疸特點是生后1-2周或3-4周又出現黃疸,逐漸加深,同時大便顏色逐漸變為淺黃色,甚至呈白陶土色。(4)母乳性黃疸:這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病理性黃疸。少數母乳喂養的新生兒,其黃疸程度超過正常生理性黃疸,原因還不十分明了。其黃疸特點是:在生理性黃疸高峰后黃疸繼續加重,膽紅素可達10-30mg/dl,如繼續哺乳,黃疸在高水平狀態下繼續一段時間后才緩慢下降,如停止哺乳48小時,膽紅素明顯下降達50%,若再次哺乳,膽紅素又上升。病理性黃疸不論何種原因,嚴重時均可引起“核黃疸”,其預后差,除可造成神經系統損害外,嚴重的可引起死亡。因此,新生兒病理性黃疸應重在預防,如孕期防止弓形體、風疹病毒的感染,尤其是在孕早期防止病毒感染;出生后防止敗血癥的發生;新生兒出生時接種乙肝疫苗等。家長要密切觀察孩子的黃疸變化,如發現有病理性黃疸的跡象,應及時送醫院診治。嬰兒剛出生可以出現生理性黃疸的,一般出生2-3天出現,4-6天達到高峰。7-10天開始消退。除了食欲不振以外,對孩子是沒什么影響的。如果黃疸從孩子出生24小時內就有的話,并且3周都沒消退,或是退后又復發,則統統歸到病理性黃疸。血液檢查的正常數值是:總膽紅素3.4-17.1umol/L(0.2-1.0mg/dl)直接膽紅素0.50-3.4umol/L(0.03-0.2mg/dl)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臨床癥狀:黃疸出現過早(24小時內);黃疸過重,手足心發黃,血清膽紅素大于205微摩爾/升;黃疸退而復現或迅速加重,血清膽紅素每日升高大于85.5微摩爾/升等,黃膽持續過久,足月兒大于2周,早產兒大于4周。疾病概述黃疸在新生兒較其他任何年齡都常見,其病因特殊而復雜,既有生理性黃疸,又有病理性黃疸,還有母乳性黃疸。這些情況要區別對待,加以處理。如果孩子在出生后24小時內就出現黃疸或黃疸發展過快,持續時間較長,甚至伴有貧血、體溫不正常、吃奶不好、嘔吐、大小便顏色異常。有的是黃疸已經消退或減輕后又重新出現和加重,多屬病理性黃疸。病理性黃疸常見的原因是新生兒溶血病、新生兒感染、膽道畸形和新生兒肝炎等。疾病描述黃疸是新生兒期常見的臨床癥狀,由于其發病機制不同,它既可以是生理現象,又可以是病理現象。臨床上以足月兒血清總膽紅素超過205.2μmol/L(12mg/dl),早產兒超過256.5μmol/L(16mg/dl)稱為高膽紅素血癥。癥狀體征黃疸常在出生后24h內出現,持續時間在2周以上,早產兒在3周以上;黃疸在出生后消失復現并進行性加重。重癥的黃疸可以合并核黃疸。除此以外,由于發生原因不同,常有引起黃疸的原發病的伴隨癥狀。疾病病因了解兒母妊娠史,分娩史,臨產前有無感染及用藥史,有無輸血史,家族成員有無肝炎,黃疸史。注意胎次,是否早產,有無產傷、窒息、缺氧、饑餓、感染史,詳細詢問黃疸出現及持續時間,程度與消長情況,大小便顏色。生后有無引起黃疸的用藥史(如磺胺,水楊酸制劑,大劑量維生素K3,K4等)和接觸萘類史(如衛生球等)。診斷檢查(1)血常規,網織紅細胞計數及有核紅細胞計數。(2)測定總膽紅素和直接膽紅素,凡血清膽紅素足月兒達205μmol/L(12mg/dl)早產兒256μmol/L(15mg/dl)應警惕發生小兒膽紅素腦病。(3)尿常規及尿三膽試驗。(4)注意大小便顏色,必要時行糞膽原檢查。(5)根據病情選作以下檢驗:①疑為新生兒肝炎者作肝功能檢查,同時查母子HB--sAg、HBeAg、HBVDNA、抗HBc-IgM等,甲胎蛋白(正常新生兒甲胎蛋白陽性,生后一月時轉陰)。②疑為新生兒敗血癥者作血培養,局部感染滲出物作涂片及培養。③疑為巨細胞包涵體病,作尿沉渣檢查找有包涵體的巨細胞,有條件可作病毒分離及血清學檢查。④疑為新生兒溶血癥作有關檢驗,詳見新生兒溶血癥。⑤疑為紅細胞G6PD缺陷者檢測正鐵血紅蛋白還原率(正常人>75%,患者降低);變性珠蛋白小體(Heinz小體)生成試驗;有條件可作G6PD活性測定。⑥疑為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癥,作紅細胞脆性試驗(正常人開始溶血0.40%~0.46%,完全溶血0.30%~0.36%,患者紅細胞脆性升高)。⑦疑為半乳糖血癥作尿班氏試驗,有條件者可測定血中半乳糖濃度和紅細胞半乳糖-1-磷酸尿苷酸酶活性。⑧疑為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癥作血清蛋白電泳檢驗(患α1-球蛋白
2024-11-24 22: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