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正常人大便頻率通常為每天 1 至 2 次或每 1 至 2 天 1 次。若超過 3 天排便一次,可能存在便秘等問題。導致大便頻率異常的因素有飲食不當、缺乏運動、腸道疾病、精神心理因素、藥物影響等。 1. 飲食不當:攝入過少的膳食纖維和水分,會使腸道蠕動減緩,導致大便次數減少。應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 2. 缺乏運動:身體活動量不足,腸道肌肉力量減弱,影響腸道蠕動。建議每天進行適量的運動,如散步、慢跑等。 3. 腸道疾病:如結腸炎、腸梗阻等,會影響腸道正常功能,導致排便異常。需要就醫進行相關檢查和治療。 4. 精神心理因素:長期的緊張、焦慮、壓力過大等,可能引起腸道神經功能紊亂,影響排便。要注意調節情緒,保持良好心態。 5. 藥物影響:某些藥物,如抗抑郁藥、抗組胺藥等,可能會導致便秘。若因藥物引起,需咨詢醫生是否調整用藥。 總之,若大便頻率明顯異常,應注意調整生活方式。若持續不改善或伴有其他不適,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
2024-11-24 16:03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多數是習慣性便秘的可能。關鍵是首先注意排便習慣和生活習慣的問題。一定要禁辛辣食物。養成定時大便習慣,養成每天早晨蹲廁大便一次的習慣啊,平常有便意時一定要盡快上廁所。每天多吃蔬菜,香蕉,紅薯,芝麻油,蜂蜜等。就一定會改善。另外如果幾天未解可以用開塞路,或肥皂條塞到肛門內潤腸通便。但是動作一定要輕柔,防止損傷腸道。
2024-11-24 16:03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新生兒尤其是早產兒,解便時自主肌之…引發反射性的解出,這就是有些嬰兒幾天才解一次大便的原因。不用擔心。新生兒幾天排便一次也是屬于正常的!如果寶寶目前精神狀態可以,吃奶好,那么建議給寶寶多喝水,并按摩肚臍周圍幫助排便。祝你健康!
2024-11-24 16:03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您好:只要是自己沒有什么不適感的話一般二到三天大便一次也是屬于正常的現象所以只要是自己沒有什么不適感的話就沒有什么影響性,再者就是平時的話還是需要多喝水及少吃油炸類食物、多吃青菜及水果、大焦及番薯等,
2024-11-24 16:03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初為父母如何知道自己剛出生的寶寶的喂食是否得當呢?從大便的性狀便能判斷寶寶的喂養情況。吃母乳的孩子大便呈黃色或金黃色,均勻如軟膏樣,但無臭味,便次較多,一般每天2~4次,有的多達7~8次,這叫做生理性腹瀉。父母不必擔心,這都屬于正常現象,到小孩長到一定時期這種腹瀉會自動消失。用牛奶喂養的孩子大便較少,每天便次在1~2次,稍有臭味。剛剛生下來的小孩,即使沒有吃進一點東西,一般在生后10~12小時之后會拉黑綠色胎便。在喂奶3~4天后,大便呈黃綠色,這叫做過渡期的大便,之后是逐漸呈黃色糞便。如果嬰兒生后24小時內沒有胎便排泄,或4~5天左右仍無正常大便排出,應及時請醫生檢查。 有的嬰幼兒大便次數多而量較少,又多呈綠色粘液狀。其中奶瓣較少,說明孩子食量過大,應逐漸減少奶量。也有的減少奶量后仍腹瀉,這可能就是饑餓性腹瀉,應適當增加奶量。 用牛奶喂養的小孩如果出現大便過硬、臭味大時,表明牛奶喂量過多,糖分少,應在奶中加些糖;如糖分過量,則嬰兒大便帶泡沫,便較稀呈黃色,酸味重,則應適當減少糖量,增加奶量。 如果嬰幼兒出生起一直排灰白色便,從沒有黃色便,而小便呈黃色時,很可能為先天性膽道梗阻所致。嬰幼兒腸道感染時,大便次數多,稀便或水樣便,便臭帶粘液,多出現嘔吐、厭食、發熱甚至脫水,均應及時帶孩子到醫院檢查。嬰幼兒大便的次數和質地常常反映其消化功能的狀況,家長若能重視對嬰幼兒大便的質地、色樣和次數的觀察,正確地識別正常和異常的大便,有助于早期發現寶寶消化道的異常,為診斷疾病提供有價值的線索。 正常大便 1、胎便胎便的主要成分是水,大約占了72%,由胎兒腸道脫落的上皮細胞、膽汁、濃縮的消化液及吞入的羊水組成,出生后幾小時內(一般10小時內)首次排出胎糞,呈墨綠色、有點發亮,很像夏天路面上被烈日曬溶了的柏油,無臭味,進食后2_3日內逐漸過渡為嬰兒正常糞便。 2、母乳喂養兒糞便呈金黃色,多為均勻糊狀,偶有細小乳凝塊,有酸味,每日2_3次。即使每天大便達到3_5次,但大便不含太多的水分,呈糊狀,也可視為正常。 3、人工喂養兒糞便以牛奶(包括奶粉)、羊奶喂養的嬰兒,糞便呈淡黃色,大多成形,含乳凝塊較多,為堿性或中性,量多、較臭,每日1_2次。 4、混合喂養兒糞便哺母乳加牛乳者糞便與喂牛乳者相似,但較黃、軟。添加谷物、蛋、肉、蔬菜等輔食后,糞便性狀接近成人,每日一次。 異常大便 在沒有改變食物量及種類的情況下,寶寶的大便次數突然增加,變稀應視為異常。 1、泡沫樣大便 偏食淀粉或糖類食物過多時,可使腸腔中食物增加發酵,產生的大便呈深棕色的水樣便,并帶有泡沫。 2、奇臭難聞大便 偏食含蛋白質的食物過多時,這些蛋白質可中和胃里的胃酸,這樣就降低了胃液的酸度,使蛋白質不能充分地消化吸收,再加上腸腔內細菌的分解代謝,這些寶寶的大便往往是奇臭難聞。 3、發亮大便進食脂肪過多時,在腸腔內會產生過多的脂肪酸刺激腸粘膜,使腸子的蠕動增加,結果產生淡黃色液狀和量較多的大便,有時大便發亮,甚至可以在便盆內滑動。 4、綠色大便若大便呈綠色,糞便量少,黏液多,屬饑餓性腹瀉。 此外,有些吃配方奶的孩子,排出的糞便呈暗綠色,其原因是一般配方奶中都加入了一定量的鐵質,這些鐵質經過消化道,并與空氣接觸之后,就呈現為暗綠色。 5、蛋花湯樣大便病毒性腸炎和致病性大腸桿菌性腸炎的小病人常常出現蛋花湯樣大便。 6、豆腐渣樣大便則常常見于霉菌引起的腸炎。 7、水樣大便多見于食物中毒和急性腸炎。 8、灰白色大便各種原因所致的膽道阻塞病人會排出灰白色的大便。醫學上稱陶土色大便。此外,進食牛奶過多或糖過少,產生的脂肪酸與食物中的礦物質鈣和鎂相結合,形成脂肪皂,糞便也可呈現灰白色,質硬,并伴有臭味。 9、柏油樣大便由于上消化道或小腸出血并在腸內停留時間較長,因紅細胞破壞后,血紅蛋白在腸道內與硫化物結合形成硫化亞鐵,故糞便呈黑色;又由于硫化亞鐵刺激腸粘膜分泌較多的黏液,而使糞便黑而發亮,故稱為柏油樣便,多見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所致的出血。正常人進食動物血、豬肝等含鐵多的食物也可使糞便呈黑色,而服用鉍劑、炭粉以及某些中藥等藥物也會使糞便變黑,但一般為灰黑色無光澤,做隱血試驗陰性可幫助鑒別。 10、鮮紅色血便血色鮮紅不與糞便混合,僅黏附于糞便表面或于排便后有鮮血滴出或噴射出,提示為肛門或肛管疾病,如痔瘡、肛裂、腸息肉和直腸腫瘤等引起的出血。 11、果醬樣大便暗紅色果醬樣大便見于腸套疊;暗紅色果醬樣膿血便則見于阿米巴痢疾。 12、黏液膿性鮮血便常見于細菌性痢疾、空腸彎曲菌腸炎。 13、洗肉水樣血便 并有特殊的腥臭味見于急性出血性壞死性腸炎。一.大便的顏色通常寶寶出生頭幾天的大便呈均勻,墨綠色且帶黏性,成為太便(正常現象)。初生一個月內喂養母奶的寶寶,其糞便多為黃色,隨年齡增長,糞便會由黃色轉為黃綠色或綠色。到5個月大時,大部分為黃綠色及綠色糞便。然而,喂哺嬰兒配方奶粉的寶寶,尤其是乳清蛋白且加強鐵質的配方,其糞便多為綠色。寶寶添加副食品之后,糞便會逐漸轉為褐色。寶寶出現綠便與個人體質、年齡、腸內酸堿度、腸內細菌生長狀態、奶制品成分(如鐵質)都有關系,只要寶寶精神與活動正常,則不必擔心。母乳喂養的寶寶大便比較稀釋,細膩,色金黃,略有酸味,無泡沫,每天3-8次不等;普通配方奶粉喂養的寶寶,一般來說大便易干燥,色蛋黃,略有臭味,比人乳喂養的寶寶大便量多,解便的次數少,一日1-3次。但如果你選用的是含益生元配方的嬰兒奶粉,寶寶的大便會更接近母乳的大便形狀。二.大便內有白色顆粒?喂哺母奶或嬰兒配方奶粉的初生寶寶,其糞便中常會發現一些白色顆粒,這些白色顆粒外面包著通明黃色或棕色物質,此乃由于初生寶寶胃腸未發育完全以及消化道的消化酶還沒有完全成熟的關系,導致脂肪消化不完全而排出于糞便中,這些俗稱為生理性糞便,且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消失,可請媽媽們放心。三.大便次數如大便次數增多,呈蛋花樣,水分多,有腥臭味,或大便出現黏液,膿血/鮮血,則為異常大便,應及時就診。就診時應留少許異常大便,帶到醫院化驗,以協助治療。好“臭臭”成長記 吃、喝、拉、撒、睡是剛出生嬰兒的主要成長任務,每樣都不能缺,都極其重要。我們今天要說的是寶寶“拉”的問題。食物被吃進人體后,營養會為人體吸收、利用,其余消化吸收不完全的廢物、殘渣,就會變成排泄物,借著糞便將毒素與廢物排出去,形成正常、健康的身體循環。“臭臭”是否正常,是寶寶是否健康的晴雨表。 1.新生兒胎便(墨綠色) 估計孩子來到人世的第一次大便沒少嚇著父母,墨綠墨綠的一大堆,嚇得爸爸們跑去叫醫生。 剛生下來的寶寶,即使沒吃一點東西,出生后6~12小時也會拉出墨綠色胎便。 不知道是寶寶體惜自己的媽媽,還是他們不愿意把自己每天周而復始吞咽的羊水弄臟,反正寶寶一定要從媽媽肚里出來后才肯拉自己人生第一次大便。積存了9個月的胎便必須借著頻繁的排便才能清除干凈,一般需要延續2~3天,每天3~5次,濃重的墨綠色才能消失。 胎便通常沒有臭味、狀態黏稠、顏色近墨綠色,主要由孩子在胎內吞入的羊水和胎兒脫落的上皮細胞、毳毛、皮脂以及膽汁、腸道分泌物等組成。這些與生俱來的東西很難洗凈,有經驗的老人會告訴孩子的父母,頭幾天一定要包紙尿褲而不是尿布。 專家提醒—這不是壞“臭臭”:早產兒排胎便的時間有時會有所推遲,這主要和早產兒腸蠕動功能較差或孩子進食延遲有關。 2.過渡期大便(黃綠色) 胎便排出的那幾日,喂奶也開始進行,待排凈胎便,向正常大便過渡時的大便呈黃綠色。多數新生兒在吃奶2~3天后大便呈現這一階段,然后逐漸進入黃色的正常階段(母乳喂養的寶寶)。 專家提醒——這不是壞“臭臭”:新生兒喂養開始的時間和攝入奶量會直接影響過渡便出現和持續的時間。若開奶延遲,或攝入奶量太少,過渡便出現的時間也會推遲。 3.哺乳期大便 a.母乳喂養的寶寶(金黃色的軟糊便) 由于母奶中含有豐富的寡糖,能夠充分地刺激腸胃蠕動,因此大部分寶寶不會有硬便的情形,也不會有明顯臭味,呈金黃色,偶爾會微帶綠色且比較稀;或呈軟膏樣,均勻一致,帶有酸味且沒有泡沫。母乳喂養寶寶的解便次數很彈性,通常新生兒期次數較多,一天2~5次,隨著孩子月齡的增長,大便次數會逐漸減少,2~3個月的孩子大便次數會減少到每天1~2次。因此,吃母乳的嬰兒如果出現大便較稀、次數較多等情況,只要嬰兒精神及吃奶情況良好,體重增加正常,沒有解便困難、腹痛、脹氣的情形,就都是正常的,家長沒有必要擔憂。 專家提醒—這不是壞“臭臭”:母乳喂養的新生兒甚至會發生一天排便7~8次的狀況,父母不必擔心,這叫做生理性腹瀉,屬于正常現象,到寶寶長到一定時期這種腹瀉會自動消失。 b.人工喂養的寶寶(土黃色的硬膏便) 用配方奶喂養的寶寶大便較少,通常會干燥、粗糙一些,稍硬如硬膏,但也是只要不難解,不似羊便,就沒關系。如果消化沒問題,通常會是土黃或金黃色,略帶一些酸臭味,每天約 1~2次。 專家提醒—這不是壞“臭臭”:喝配方奶的孩子有時大便會黃中帶綠或青綠,這是因為配方奶鐵質含量都很高,當寶寶對奶粉中的鐵質吸收不完全時,多余的鐵質就會使大便帶綠色,這情形是正常的。并不是老輩人說的孩子大便呈綠色。就是受到驚嚇引起腸胃不適。 4.吃輔食以后的大便(顏色較暗) 寶寶從4個月開始添加輔食,隨著寶寶輔食數量和種類的增多,寶寶便性開始慢慢接近成人,開始變得顏色較暗。 專家提醒——這不是壞“臭臭”:吃較多蔬菜、水果的寶寶,大便會較蓬松。如果是魚、肉、奶、蛋類吃得較多的孩子,因為蛋白質消化使然,大便就會比較臭。 壞“臭臭”擒拿記 熟悉了上述寶寶的正常“臭臭”,就很容易辨認不正常的大便了。總的說來,排便次數和顏色的變化不能表示出什么問題,但是氣味和糞便中的含水量則可能會說明很多問題,比如下面這些藏著隱患、預示著疾病的壞“臭臭”。 壞“臭臭”擒拿記 熟悉了上述寶寶的正常“臭臭”,就很容易辨認不正常的大便了。總的說來,排便次數和顏色的變化不能表示出什么問題,但是氣味和糞便中的含水量則可能會說明很多問題,比如下面這些藏著隱患、預示著疾病的壞“臭臭”。 壞“臭臭”1媽媽肚子里的異常羊水 B超顯示媽媽腹中羊水渾濁,抽樣顯示有濁體。說明胎兒將胎便排在了羊水中,這可不是什么好事,最大可能是胎兒缺氧窒息造成的。 應對措施:定期檢查,臨產前關注胎兒異常胎動。 壞“臭臭”2新生兒24小時不排便 足月的新生兒出生后24小時內都沒有排出胎便。 應對措施:請醫生檢查孩子是否有消化道先天畸形。 壞“臭臭”3新生兒灰白便 寶寶從出生拉的就是灰白色或陶土色大便,一直沒有黃色,但小便呈黃色。 應對措施:趕緊通知醫生,很有可能是先天性膽道梗阻所致。延誤診斷和治療會導致永久性肝臟損傷。 壞“臭臭”4豆腐渣便 大便稀,呈黃綠色且帶有黏液,有時呈豆腐渣樣。 應對措施:這可能是霉菌性腸炎,患有霉菌性腸炎的寶寶同時還會患有鵝口瘡,如果孩子有上述的癥狀,需到醫院就診。 壞“臭臭”5蛋花湯樣大便 每天大便5~10次,含有較多未消化的奶塊,一般無黏液。 應對措施:多見于吃牛奶或奶粉的小兒。如為母乳喂養則應繼續,不必改變喂養方式,也不必減少奶量及次數,多能自然恢復正常。如為混合或人工喂養,需適當調整飲食結構。可在奶粉里多加一些水將奶配稀些,還可適當喂些含糖鹽水,也可適當減少每次的喂奶量而增加喂奶次數。如果2~3天大便仍不正常,則應請醫生診治。 壞“臭臭”6綠色稀便 糞便量少,次數多,呈綠色黏液狀。 應對措施:這種情況往往是因為喂養不足引起的,這種大便也稱“饑餓性大便”—你的寶寶沒吃飽,這時只要給足營養,大便就可以轉為正常。 壞“臭臭”7泡沫狀便 大便稀,大便中有大量泡沫,帶有明顯酸味。 應對措施:適當調整飲食結構就能恢復正常。未添加輔食前的嬰兒出現黃色泡沫便,表明奶中糖量多了,應適當減少糖量,增加奶量。已經開始添加輔食的寶寶出現棕色泡沫便,則是食物中淀粉類過多所致,如米糊、乳兒糕等,對食物中的糖類不消化所引起的,減少或停止這些食物即可。 壞“臭臭”8臭雞蛋便 大便聞起來像臭雞蛋一樣。 應對措施:這是提示寶寶蛋白質攝入過量,或蛋白質消化不良。應注意配奶濃度是否過高,進食是否過量,可適當稀釋奶液或限制奶量1~2天。如果已經給孩子添加蛋黃、魚肉等輔食,可以考慮暫時停止添加此類輔食,等寶寶大便恢復正常后再逐步添加。還可以給寶寶用點多種維生素制劑,以幫助消化。 壞“臭臭”9油性大便 糞便呈淡黃色,液狀,量多,像油一樣發亮,在尿布上或便盆中如油珠一樣可以滑動。 應對措施:這表示食物中脂肪過多,多見于人工喂養的嬰兒,需要適當增加糖分或暫時改服低脂奶等(但要注意,低脂奶不能作為正常飲食長期吃)。 壞“臭臭”10水便分離 糞便中水分增多,呈湯樣,水與糞便分離,而且排便的次數和量有所增多。 應對措施:這是病態的表現,多見于腸炎、秋季腹瀉等疾病。丟失大量的水分和電解質會引起孩子脫水或電解質紊亂,應該立即帶孩子到醫院就診,并應注意寶寶用具的消毒。 壞“臭臭”11血便 血便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通常大便呈紅色或黑褐色,或者夾帶有血絲、血塊、血黏膜等。 應對措施:首先應該看看是否給孩子服用過鐵劑或大量含鐵的食物,如動物肝、血所引起的假性便血。如果大便變稀,含較多黏液或混有血液,且排便時嬰兒哭鬧不安,應該考慮是不是因為細菌性痢疾或其他病原菌而引起的感染性腹瀉,應該及時到醫院就診。如果大便呈赤豆湯樣,顏色為暗紅色并伴有惡臭,可能為出血性壞死性腸炎;如果大便呈果醬色可能為腸套迭;如果大便呈柏油樣黑,可能是上消化道出血;如果是鮮紅色血便,大多表明血液來源于直腸或肛門。總之,血便不容忽視,以上狀況均需立即到醫院診治。 擒拿壞“臭臭”12羊便 寶寶大便干燥呈顆粒狀。 應對措施:一般來說,人工喂養的嬰兒比母乳喂養的嬰兒更容易發生便秘。我們不以幾天拉一次或者一天拉幾次來斷定孩子是否便秘,一個最重要指標是—寶寶大便是否硬結,就是俗稱的羊便。是,就是便秘。 便秘要視情況處理:對于母乳喂養的便秘寶寶,可給糖水或橘子汁(但母乳喂養的寶寶很少患便秘);如果孩子吃的是配方奶粉,在兩次喂奶期間,適當多喂點白開水,可以加點果汁或者米湯,以刺激腸蠕動(選用含低聚糖的配方奶粉也有助于預防便秘發生);4個月大的嬰兒可以添加一些菜泥、果泥;對那些年齡更大點的便秘寶寶,生活中父母應鼓勵他們多吃富含纖維素的蔬菜、谷類食品。 除了通過飲食療法來糾正便秘,還可結合按摩:以寶寶的肚臍為中心,用手掌由左向右旋轉輕輕摩擦寶寶的腹部,10圈休息5分鐘,再按摩10圈,反復進行3回。 還可以協助寶寶做助便操:讓寶寶仰臥,抓住寶寶雙腿做屈伸運動,即伸一下屈一下,共10次,然后單腿屈伸10次。增加戶外活動,多運動可以促進腸蠕動,能使大便通暢。 如果嬰兒存在頑固性便秘,經上述處理均無效,就需要請醫生進一步檢查和治療。因為便秘還有可能是其他疾病的表現,例如先天性巨腸癥、肛門疾病、甲狀腺功能不全等。寶寶糞便的次數、性狀、顏色、氣味與年齡、食物的種類及其消化、吸收功能有著密切的關系。它是反映寶寶胃腸功能的一面鏡子,家長可以通過觀察糞便來調整寶寶的飲食。飲食不同糞便有異母乳喂養的寶寶在未加輔食前糞便呈黃色或金黃色,糊狀便,有時稍稀或帶綠色,略帶有酸味,每天排便3-4次。寶寶腸道內有許多正常寄生菌,如乳酸桿菌、雙歧桿菌等,它們在腸道中幫助分解食物,促進吸收,還能在腸道內營造一個酸性的環境。腸道致病菌最怕酸性,很難在腸道內生存致病。添加輔食以后,大便次數減少,每日1-2次。人工喂養的寶寶糞便呈淡黃色或灰色,質地較硬,因奶粉中蛋白質較多,有明顯的蛋白質分解的臭味,每日1-2次,有時有奶塊。若同時加淀粉類食物,大便次數不多,但量較多,呈深褐色,臭味加大。糞便改變調整飲食■大便次數較平時增多,質地較稀,夾有黃色油狀小顆粒,帶有酸味,這是脂肪消化不良所致。調整飲食:母乳喂養的可只給寶寶吃前半段奶,脂肪含量較高的后半段奶則擠出棄去。此外,母親要多飲水及少吃含脂肪高的食物或油炸食品。■大便呈水樣,帶有泡沫,味酸刺鼻如餿食般,這可能是對糖類不消化所致。調整飲食:在奶中少加糖,或暫停乳類食品,代米湯、淡豆漿,并用葡萄糖調味。■糞便惡臭如臭雞蛋味,帶有不消化的奶瓣,可能是蛋白質消化不良。調整飲食:對未加輔食的寶寶可限制奶量1-2天。對已經加蛋、魚、肉末等輔食的寶寶可暫停添加,待正常后再逐漸添加。■大便呈褐色球狀,難以解出,甚至大便周邊帶有血絲,這是硬便損傷了肛門。調整飲食:多飲些水,喂些蔬菜湯、胡蘿卜泥、紫菜湯、蘋果泥、蘿卜汁、黃瓜汁等。對1歲以上的寶寶可給予蜂蜜水喝。糞便異常區別對待寶寶吃了綠葉蔬菜,大便會呈淡綠色。吃了西紅柿或西瓜,大便有可能略帶紅色,這都是正常的代謝現象,家長不必擔心。若大便次數明顯過多,或大便帶膿血,有較多的粘液,多為腸道疾病,此時調整飲食無效,應帶寶寶到醫院診治
2024-11-25 06: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