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寶寶反復低燒可能是由感染、免疫功能異常、環境因素、血液系統疾病、內分泌疾病等引起。需要綜合判斷,采取相應措施。 1.感染:細菌、病毒、支原體等感染是常見原因。比如呼吸道感染、腸道感染等。應進行血常規等檢查明確病原體,針對性使用抗生素(如頭孢克洛、阿莫西林)或抗病毒藥物(如利巴韋林)。 2.免疫功能異常: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風濕熱、幼年特發性關節炎等也可能導致。需完善相關免疫指標檢查,可能使用免疫調節劑(如胸腺肽)。 3.環境因素:室內溫度過高、衣物穿著過多等,會影響寶寶散熱。要調整環境溫度,合理增減衣物。 4.血液系統疾病:白血病等血液疾病早期可能表現為低燒。需進行骨髓穿刺等檢查明確,治療方法因病而異。 5.內分泌疾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等內分泌問題也可能引起。通過甲狀腺功能檢查確診,可能使用抗甲狀腺藥物(如甲巰咪唑)。 寶寶反復低燒的原因較為復雜,家長要密切觀察寶寶的癥狀,及時帶寶寶到正規醫院就診,明確原因后進行針對性治療。
2024-11-24 15:33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這是我自己總結的經驗,寶媽們可以看看,希望對你們有幫助,我在這里賣弄了-----如果孩子體溫沒有超過38.5度就采取物理降溫,給孩子用溫水擦拭臉部,脖子,腋窩、后背,還不行就給孩子洗一個溫水澡,或者用酒精兌水1:10給孩子擦擦身上,別用純酒精擦哈,會導致寶寶酒精中毒的,可以用酒精給寶寶擦擦小手心,腳心。少給寶寶穿衣服,保證熱量的散發。寶寶發燒的時候那是他身體里的免疫細胞正在和病毒打架才會導致體溫升高的,如果寶寶抗過去了,會大大提高寶寶自身的免疫力。所以寶寶體溫沒有超過38.5度就不用太擔心。超過38.5度的高燒時要降溫只是怕高燒會引起寶寶抽搐等很多不良反應才會降溫的,其實發燒本身對身體沒有什么大的傷害。有很多病因可以導致寶寶發燒,最主要的是找準病因對癥治療,如果盲目地給寶寶采取退燒,反而會影響發現真正的病因耽誤病情。況且退燒藥都是有副作用的。我家寶寶第一次發燒的時候我也是急的不得了,我趕緊就抱著孩子上醫院跑,結果那醫院的醫生對孩子連看也不看就說是感冒了,給寶寶開了退燒的、治感冒的。我回家給寶寶吃了退燒藥,一會退下來了,可一會又升上來了,根本控制不住。我只好又上醫院,醫生說沒辦法就得打針,寶寶才四個月怎么能打針啊,我心疼的很,最后還是在寶寶屁股上打了一針退燒針,燒是退下來了,結果第二天,寶寶身上起疹子了,我上了另一家醫院,醫生說是幼兒急疹,就是因為幼兒急疹才發燒的。那個醫生啊.......在這里我就不說了。通過我的親身經歷我想告訴大家,寶寶發燒的時候千萬不要盲目的采取退燒。還有很多老人說發燒光燒傻了,大家不用擔心這個問題,其實發燒會燒壞腦子的說法也不完全正確,只有達到42大腦蛋白才會變性,就是所謂的燒壞腦子了。好了,祝所有寶媽們的寶貝都健康快樂成長
2024-11-24 15:33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綜合專家的建議,作為父母的您,正確的退燒方法應該是1,維持家中的空氣流通: 若家有冷氣,維持房間溫度于25--27℃之間.可將幼兒置于冷氣房中或以電扇繞轉著吹,使體溫慢慢地下降,如此幼兒也會感覺舒適些.但如果其4肢冰涼又猛打寒顫,則表示需要溫熱,所以要外加毛毯覆蓋.2,脫掉過多的衣物: 如果寶寶4肢及手腳溫熱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熱,可以少穿點衣物.3,溫水拭浴: 將寶寶身上衣物解開,用溫水(37℃)毛巾全身上下搓揉,如此可使寶寶皮膚的血管擴張將體氣散出,另外水氣由體表蒸發時,也會吸收體熱.4,用退熱貼: 有助于散熱,但對較小的幼兒并不建議,因幼兒不易轉動身體,冰枕易造成局部過冷或致體溫過低.使用退熱貼也可以,退熱貼的膠狀物質中的水份汽化時可以將熱量帶走,不會出現過分冷卻的情況.5,多喝水: 以助發汗,并防脫水.水有調節溫度的功能,可使體溫下降及補充寶寶體內的失水.6,使用退燒藥: 當嬰幼兒中心溫度(肛溫或耳溫)超過38.5℃時,可以適度的使用退燒藥水或栓劑.注意預防感冒,平時增情體質鍛煉,吃點提高肌體免疫力的食物.要保證寶寶有良好的睡眠,感冒流行的季節,寶寶盡量不要去公共場所,避免接觸感冒病人.如果家里有人感冒了,最好戴口罩或用其他方法適度隔離,并且給房間消毒.
2024-11-24 15:33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小孩一般的體溫都要高于大人,你切莫將自己的體溫與孩子的體溫相比較,這樣的做法是錯誤的。正常小兒的基礎體溫為36.9℃~37.5℃。如果小孩保暖比較好,那體溫就會更高一些。2.長身體。小孩一旦稍平常長身體時,其體溫略要比平常體溫稍高。3.母親影響。如果是在哺乳期,母親所吃食物過于刺激也會影響寶寶的體溫,如吃辣椒、魚、長期吃雞肉、過多的老甜酒等,都會影響寶寶的體溫。建議:1.勿需緊張。如果寶寶不哭不鬧,表情正常,這證明孩子是正常的,不需要亂吃藥。2.需注意。如果寶寶老是哭鬧不止,這說明小孩身體有問題,應引起注意,必要時應到正規醫院的小兒科看醫生。以上說的不知你明白否,就是說你的孩子可能符合以上說的第3條一般來說:(1)口腔測溫37.5攝氏度以下為正常; (2)肛門內測溫36.5~37.5攝氏度為正常; (3)腋下測溫36~37攝氏度為正常.寶寶體內的溫度調節器尚未發育完善,汗腺也不夠發達,所以,寶寶的體溫會時高時低。小兒體溫在正常情況下,也可以有波動,如喂奶,飯后,活動、哭鬧、衣服過厚、室溫過高等都可使小兒的體溫有暫時性的增高,達到37.5度左右。相反如果饑餓,保暖條件差等也可使小兒體溫降到36度以下。
2024-11-24 15:33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嬰兒發燒的原因引起小兒發燒的原因有很多,大體而言可分為以下三大類:一、外在因素:小兒體溫受外在環境影響,如天熱時衣服穿太多、水喝太少、房間空氣不流通。二、內在因素:生病、感冒、氣管炎、喉嚨發炎或其他疾病。三、其他因素:如預防注射,包括麻疹、霍亂、白喉、百口咳、破傷風等反應。發燒只是疾病的癥狀之一,而不是全部。醫師對于發燒,在乎的是疾病本身的影響及進展,但通常父母只看到疾病外表,如發燒、嘔吐、咳嗽,就慌亂不已。殊不知醫師治病,首重病因的發現及能完全治愈的方法,而不是單純只為退燒而已。所以在某些情況下,會讓發燒癥狀持續表現出來,以探尋內在真正的病因。因此,他提醒愛子心切的爸媽,切記不要一味的要求醫師退燒,去治療發燒癥狀,而是應遵從醫囑,準確的找出引起發燒的真正原因,對癥下藥。分清低熱中熱和高熱小兒發熱時體溫37.5~38℃為低熱,38~39℃為中熱,39℃以上為高熱,超過41℃為超高熱。發熱是身體對病毒或細菌入侵所產生的一種反應,這種反應有利于殲滅入侵的病毒和細菌,從而有利于小兒的正常成長發育。體溫不超過38℃一般不要急于退燒,特別是在沒有明確診斷之前,如果盲目急于退燒就可能掩蓋病情,干擾對病情的診斷。當體溫達到39℃以上時就要在醫生指導下退熱。有4%~12%的孩子在高熱時會發生驚厥,驚厥反復發作可能造成腦損傷,也是某些癲癇的先兆表現,還可能導致其它危險。因此,凡有高熱驚厥史或家族史的病兒,一旦高熱就應立即給予退熱處理。38.5℃以下物理降溫在給小兒退熱時,在38.5℃以下最好是選擇物理降溫,如多飲水、溫水加酒精擦浴等。所有的退燒藥,如撲熱息痛、復方阿司匹林等都含有咖啡因、非那西汀成分,有較大的副作用,嬰幼兒的神經抑制機制尚未健全,高熱時使用,易誘發驚厥,還會因大量出汗引起虛脫,甚至因血液中游離膽紅素堆積而出現黃疸。同時對消化系統和肝腎功能也有損害,有的可能引起瑞氏綜合征,造成白細胞、血小板降低。如果非需要用退燒藥,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選用,小兒常用的退燒藥有布洛芬、來比林、百服寧、小兒退熱栓等。也可以選用中藥如柴胡、羚羊角、清熱解毒口服液等,對小兒退燒效果也很好。能不輸液就不輸有的家長認為小兒感冒輸液比服藥退燒快,一到醫院就要求醫生給孩子輸液,而且要求用抗生素。其實感冒大多為病毒感染,抗生素對病毒沒有作用。我們的原則是能吃藥的不打針,能打針的不輸液,因為輸液有時會產生副作用。當服用抗病毒藥物不能退熱,發生繼發性細菌感染,血液檢查白細胞數明顯增高,出現支氣管炎或肺炎時,可考慮使用抗生素。但無論用什么藥物,都要注意劑量不得過大,服用時間不應過久;服藥期間要多給孩子喝水,以利藥物的吸收和排泄,減少藥物對小兒身體的毒害。退燒藥不要和堿性藥同時服用,如小蘇打、氨茶堿等,否則會降低退熱的效果。孩子發燒,別急著降溫 首先別忙著退燒,而是要搞清楚孩子發燒的原因。發燒不是一種疾病,它就像是身體的一個警鐘,提醒你身體內部出現異常情況。同時,發燒也是我們身體對付致病微生物的一種防御措施,從某種程度來講,適當的發燒有利于增強人體的抵抗力,有利于病原體的清除。所以如果孩子不是高燒,就不要急于馬上退燒,否則會掩藏真正的病因。 引起孩子發燒的病因有很多。上呼吸道感染、腸胃炎、扁桃腺炎、肺炎及一切傳染病都有可能出現發燒的癥狀。另外,一歲以內的小寶寶也可能因泌尿道感染、腸胃病、手足口病而出現發燒的情形。許多情況必須經由醫師判斷,才能知道發燒的真正原因。 細菌或病毒,兩類感染用藥完全不同 一般來說,細菌與病毒是造成寶寶受到感染的最常見致病源,這兩種情況導致的發燒,處理辦法是完全不同的。如果是細菌感染,只要選準抗生素,治療效果就會很好。如果是病毒感染,目前還沒有特效藥,可以服用病毒靈、板藍根沖劑、金銀花等。病毒感染的發熱到一定時間就會自行下降,切不可因為發燒就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藥都一股腦用上。寶寶發燒,藥別混著吃 是否給孩子吃退燒藥,需要權衡一番利弊。藥物當然可以改善孩子的病情,讓寶寶舒服點兒;但也很可能帶來一些副作用。世界衛生組織建議2個月以內的嬰兒禁止使用任何退熱藥品。在一般情況下,藥物退熱治療應該只用于高燒的孩子。服用的方法和劑量一定要按醫生的要求去做。我們建議:在體溫超過38.5攝氏度再給孩子吃退燒藥。如果孩子以往有高熱驚厥史,不妨在38攝氏度時就給孩子吃退燒藥。 尤其應該注意的是:常有很多家長給孩子混合使用不同種類的退燒藥物,有些性急的父母,用了口服藥半小時沒退燒,又加栓劑,然而各種藥物的持久性不同,混用可能使藥效重疊。結果燒退得太猛太急,使得體溫速降至36攝氏度以下。又產生新的問題。家長可以選定一種退燒藥,熟悉它的使用劑量和間隔時間,使用起來才能得心應手。 物理降溫的最佳方法 除了藥物退燒,運用一些物理方法也可以幫助發燒的孩子降溫。家庭常用的物理降溫方法一般有酒精擦浴、冰枕降溫或溫水擦浴三種辦法,那么,哪種方法最適合寶寶呢? 酒精擦浴是以前人們常用的退燒方法,但是現在不提倡給寶寶用這種方法,用酒精擦拭寶寶的身體,會造成孩子皮膚快速舒張及收縮,對寶寶刺激大,另外還有可能造成小寶寶酒精中毒。 用冰枕或冰敷額頭方式退燒,是許多家長經常采用的。但六個月以內的孩子不宜使用這種方式,因為小寶寶易受外在溫度影響,使用冰枕會導致溫度下降太快,讓寶寶難以適應。另外,寶寶發燒時全身的溫度都升高,局部的冰敷只能有局部降溫作用,倒不如溫水擦拭寶寶全身效果好。 溫水擦浴就是用37℃左右的溫水毛巾擦孩子的四肢和前胸后背。使皮膚的高溫(約39℃)逐漸降低,讓寶寶覺得比較舒服。這時還可以再用稍涼的毛巾(約25℃)擦拭額頭臉部。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這些降溫處理時,如果孩子有手腳發涼、全身發抖、口唇發紫等所謂寒冷反應,要立即停止。為什么呢?當病源侵入人體后,體溫都要升到一個相應的溫度,這就是設定溫度。降低設定溫度是給孩子退燒的關鍵。因為設定溫度若不改變,散熱的同時,身體仍然會發動產熱作用來達到目標體溫。這時用冷水給孩子擦澡,企圖通過散熱來退燒,不但無效,反而讓孩子發抖寒戰,非常痛苦,所以必須先用退燒藥物,降低設定溫度,這時再輔助物理散熱,體溫才會真正降下來。
2024-11-24 22: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