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腸系膜淋巴結炎通常由病毒或細菌感染、上呼吸道感染、腸道炎癥、飲食不當、免疫功能紊亂等引起。治療方法包括一般治療、藥物治療等。 1.病毒或細菌感染:如柯薩奇病毒、鏈球菌等,可侵襲腸系膜淋巴結引發炎癥。 2.上呼吸道感染:病原體可經血液循環到達腸系膜淋巴結,導致炎癥。 3.腸道炎癥:如腸炎,炎癥蔓延可累及腸系膜淋巴結。 4.飲食不當:長期食用辛辣、油膩食物或暴飲暴食,刺激腸道和淋巴結。 5.免疫功能紊亂:自身免疫失衡,易誘發腸系膜淋巴結炎。 總之,腸系膜淋巴結炎的發生與多種因素相關。患者應注意飲食衛生,增強體質,預防感染。一旦發病,需及時就醫,遵循醫生建議進行治療。
2024-11-24 15:28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腸系膜淋巴結炎為小兒腹痛的常見病因之一,臨床上易與急性闌尾炎相混淆,多見于7歲以下的小兒多屬病毒感染好發于冬春季節常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程中并發或繼發于腸道炎癥之后典型癥狀為發熱,腹痛嘔吐有時伴腹瀉或便秘.流行病學:臨床報道男孩多于女孩,以冬春季節多見,常在上呼吸道感染或腸道感染中并發,且有逐漸增多趨勢治療,一般經禁食,靜脈輸液及抗生素治療腹痛可明顯好轉,逐漸恢復,無需手術治療.但若經上述治療癥狀不見好轉者,或難與急性闌尾炎鑒別時,宜手術探查.沙門菌引起者鶒,如果形成膿腫或出現腹膜炎癥狀,則行手術引流.有些患兒可能并發腸套疊,應注意觀察.沙門菌感染引起胃腸道疾病以胃腸炎最多見,也有引起急性腸系膜淋巴結炎的報道.沙門菌感染引起的腸系膜淋巴結炎不同于病毒性淋巴結炎,好發于兒童或少年.細菌侵及健康搜索的淋巴結多表現為淋巴結內急性炎癥反應,出血及壞死,淋巴結內可分離出沙門菌.應先行保守治療,若形成膿腫或出現腹膜炎癥狀時,則行手術引流.預后:非常好大部分不需任何特異治療就可康復.死亡罕見,可能只發生在出現繼發性特異性細菌感染時(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化膿,淋巴結破裂及破裂后引發的膿腫與腹膜炎)預防:腸系膜淋巴結炎多屬病毒感染常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程中并發,或繼發于腸道炎癥之后.因此平時注意預防感冒發熱和注意飲食規律.
2024-11-24 15:28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6歲女孩腹痛晚上睡覺磨牙貧血打過點滴用的頭孢效果不明顯以后反復腹痛.1.非手術治療抗生素治療為主,并配合解痙鎮痛藥如山莨菪堿類.急性腸系膜淋巴結炎不應手術治療,應予抗感染治療.治療方法采用保守療法,按氨芐青霉素0.1g/(kg?d)加0.9%生理鹽水,每日2次靜脈滴注,聯合甲硝唑每日1次靜脈滴注.對發熱腹痛較重的病人加用地塞米松5mg/次,地塞米松用藥不超過3日.2日后查白細胞有明顯下降并有癥狀明顯緩解,繼續鞏固治療1周.經過2~3天的治療后發熱大多消退,白細胞明顯下降,腹痛癥狀明顯緩解,經過1周的抗感染治療多痊愈出院.2.手術的選擇由于該病有時與兒童急性闌尾炎頗難鑒別,因此,對診斷不能肯定者,寧可開腹探查,否則讓已有急性炎癥的闌尾留在腹腔內可能貽誤治療
2024-11-24 15:28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賀濤 主治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您好,急性腸系膜淋巴結炎是在兒科比較常見的一種以腹痛,發熱為主要表現的病癥(有的孩子會出現嘔吐,腹瀉或者便秘).本病通常于上呼吸道感染有關系,有的孩子會經常復發,每次患上呼吸道感染后會感到服疼.慢性腸系膜淋巴結炎兒童少見,常由結核引起,伴腸結核或結核性腹膜炎,有結核病接觸史.臨床表現為慢性結核中毒癥狀,盜汗,低熱,腹痛等,抗結核治療效果差時,建議行手術治療.(你的孩子此型暫不考慮)根據您描述的孩子超聲檢查結果看來,孩子是需要靜脈輸液治療的,治療上建議靜脈給予抗炎,抗病毒為主,根據情況適當補液.注意抗炎療程一定要到,通常為1-2周.平時要注意孩子避免受涼,預防感冒,不吃刺激性食物,涼的食物,不挑食,不偏食.祝您的寶寶健康成長!
2024-11-24 15:28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小兒發燒初期表現為臉色紅、額頭燙、手腳冷、精神差,除此之外,還伴有各系統的癥狀,如呼吸道感染時可有流涕、咽痛、咳嗽,胃腸炎表現為腹痛、嘔吐、腹瀉,泌尿道感染時可能出現尿頻、尿痛、腰痛的現象,而嬰兒各系統的伴隨癥狀不典型,可能只有厭食、吐奶、腹瀉等現象。引起發燒的疾病還有很多,父母應注意觀察孩子發燒的規律和伴隨癥狀,及時到醫院檢查,以及早治療。人體的正常體溫是36-37℃,37-38℃是低燒,38-39℃是中燒,39℃以上是高燒,40℃以上屬于超高燒。李主任建議,年輕的母親發現小兒發燒后不必驚慌,可在家及時采取一些緊急處理以緩解癥狀。 每個家庭應備有體溫表、退燒藥,以便應急,發熱兒童須每隔1-2小時測量體溫一次。幼兒體溫在38.5℃以下不宜應用退熱劑;當體溫超過38.5℃以上可用退熱貼或冰敷等物理治療降溫,亦可服小兒退熱片適量;當體溫超過39℃時,應絕對臥床,敞開包被或松解衣服,使皮膚裸露,頭部放置冰袋或冷濕毛巾,盡快到醫院診治;高熱驚厥時,患兒表現雙眼凝視或上竄,意識喪失,呼之不應,口唇、面部及全身青紫,四肢抽搐,家長應立即按壓孩子“人中”穴位(在鼻唇溝中點),較強刺激持續1-3分鐘,直到患兒發出哭聲,隨后用上述方法快速降溫,同時亦要立即到醫院診治。半歲以內嬰兒發高燒時一般不打退燒針,不服退燒藥,最佳降溫方法是溫水擦浴,即洗個溫水澡。緊急處理后無論是否退熱,都應帶孩子上醫院就診。 診后注意事項 在醫院就診后,回到家中,母親可以采用一些簡單的方法讓孩子舒服一些。 多喝水。喝水有助于發汗散熱,還可使體溫下降及補充孩子機體丟失的水份。喝水不局限于白開水,可讓孩子喝一些他(她)愛喝的果汁、飲料等,既補充水分又補充維生素,或多飲一些湯水。孩子生病沒胃口時,可讓他(她)吃一些蛋糕、豆腐等。 注意保溫。保溫并不是越暖越好,發燒時切記不要給孩子穿過多的衣服、蓋太厚的被子,這種傳統“捂汗”的方法不利于散熱退燒。只要讓孩子比正常大人多穿一件衣服即可,如大人穿短袖時,孩子穿長袖即可,大人穿一件長裳時,孩子穿兩件即可。 溫水沖涼。有些母親擔心,孩子發燒期間給其沖涼,會加重癥狀。發燒后出很多汗,如果不保持清潔,很容易引起其他病菌的感染,所以沖涼是必要的,但要用溫水,水溫在38-39℃為最佳。給孩子全身用溫水拭浴或泡澡,可使孩子的皮膚血管擴張,增加散熱。沖完涼后,要用大毛巾將孩子包裹住,以免受涼
2024-11-24 15:38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