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夏虎 主治醫師
四川省婦幼保健院
三級甲等
小兒心血管內科
-
若出現以下情況中的任何一種,就不是幾種食物所能解決的了,應趕緊去看醫生: 年齡超過25歲或已婚,特別是已分娩者,痛經很劇烈,不經治療難以忍受者。 痛經逐漸減輕,但最近又加劇,有患子宮后屈或其他疾患可能者。 經期體溫升高,甚至發高燒者,應考慮患子宮內膜炎的可能。 經期過長或過短(正常為3~7天),或出血量過多者,一般每天正常量需要6~8個衛生巾。 經血中出現肝臟樣塊狀物,且大于小指者,應疑有子宮肌瘤等嚴重疾病存在。 越接近經期下腹疼痛越明顯,而到經期第一天又消失者,為經前緊張癥的表現。 正常經血呈暗紅色,含有陳舊性血液、粘液和脫落的子宮內膜,呈碎塊狀。若經血顏色淡茶褐色,或氣味發生變化者,應及早診治。美國康本公司最新推出的調經養血套裝從女性理論出發,調節內分泌,使女性氣血通暢,修復和激活女性卵巢及系統功能。不僅可以從根本上治療女性月經不調,治療痛經,還能改變亞健康狀態,讓你快快樂樂當女人
2024-11-25 04:21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經常痛經可能由多種因素引起,包括原發性痛經、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腺肌病、盆腔炎、精神心理因素等。 1.原發性痛經:這是最常見的類型,主要由于前列腺素合成與釋放異常,導致子宮平滑肌過強收縮,血管痙攣,造成子宮缺血、缺氧而出現疼痛。 2.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內膜組織出現在子宮體以外的部位,在月經期間異位內膜出血、刺激,引起疼痛。 3.子宮腺肌病:子宮內膜腺體及間質侵入子宮肌層,導致子宮均勻增大或形成局限性結節,引起痛經且逐漸加重。 4.盆腔炎:盆腔的炎癥刺激,導致盆腔充血、組織粘連,月經期間疼痛加劇。 5.精神心理因素:緊張、焦慮、壓力等不良情緒,可能通過神經內分泌系統影響子宮收縮,引發痛經。 總之,痛經的原因較為復雜。如果經常痛經且癥狀嚴重,建議及時到正規醫院婦科就診,進行相關檢查,明確病因后采取針對性的治療措施。
2024-11-24 13:12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師
中原油田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光明醫院
一級
內科
-
您好!痛經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經婦科詳細檢查,生殖器官無明顯器質性疾病存在,稱為原發性痛經,又稱功能性痛經。多見于未婚或未生育過的婦女,往往發生在月經初潮后不久,以后逐漸加重,婚育后常能自愈。 繼發性痛經則是由于生殖器官存在某些病變引起的,其中最多見的是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腺肌瘤、子宮粘膜下肌瘤以及由于子宮頸或陰道的某部分梗阻,妨礙經血排出所造成。各發生于各種年齡的育齡婦女。疼痛常在經前數天開始,持續整個行經期,至經后逐漸緩解。經醫生檢查,繼發性痛經可以查出病變,必須進行針對性的治療,病因去除,痛經自然消失。
2024-11-24 13:12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痛經,或稱為經期疼痛,是婦科病人最常見的癥狀之一。許多婦女在經期有輕度不適,不過痛經是指經期的疼痛影響了正常的活動,并且需要藥物治療。周期性的經期疼痛是常見的并且發生于大多數月經周期。痛經常為絞痛并伴有下背部痛、惡心、嘔吐、頭痛或腹瀉。建議:痛經可分為原發性痛經和繼發性痛經。原發性痛經是周期性月經期痛但沒有器質性疾病,而繼發性痛經常見于內異癥、肌瘤、盆腔炎癥性疾病、子宮腺肌病、子宮內膜息肉和月經流出道梗阻。因此,繼發性痛經常伴有其他婦科癥狀,如性交困難、排尿困難、異常出血、子宮肌瘤或不孕。祝好!
2024-11-24 13:12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痛經,或稱為經期疼痛,是婦科病人最常見的癥狀之一。許多婦女在經期有輕度不適,不過痛經是指經期的疼痛影響了正常的活動,并且需要藥物治療。周期性的經期疼痛是常見的并且發生于大多數月經周期。痛經常為絞痛并伴有下背部痛、惡心、嘔吐、頭痛或腹瀉。痛經可分為原發性痛經和繼發性痛經。原發性痛經是周期性月經期痛但沒有器質性疾病,而繼發性痛經常見于內異癥、肌瘤、盆腔炎癥性疾病、子宮腺肌病、子宮內膜息肉和月經流出道梗阻。因此,繼發性痛經常伴有其他婦科癥狀,如性交困難、排尿困難、異常出血、子宮肌瘤或不孕。
2024-11-24 13: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