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快幫幫我,可能是遇到了健康方面的困擾,比如身體疼痛、突發疾病、長期不適、心理焦慮、體檢異常等。 1.身體疼痛:疼痛可能由外傷、炎癥、神經痛等引起。外傷需及時清創處理,炎癥要抗炎治療,神經痛可能需藥物或物理治療。 2.突發疾病:如急性心腦血管疾病,需立即就醫,爭取黃金救治時間。 3.長期不適:像慢性疲勞、失眠等,可能與生活方式、壓力有關,要調整作息和心態。 4.心理焦慮:可能源于工作、生活壓力,可通過心理疏導、運動等方式緩解。 5.體檢異常:根據異常指標的不同,采取進一步檢查或針對性治療。 總之,遇到健康問題不要慌張,及時尋求專業幫助,遵循醫生建議,保持良好心態,促進身體恢復健康。
2024-11-24 13:34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師
中原油田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光明醫院
一級
內科
-
懷孕是要有先決條件的,只要條件充分.在排卵期性交受孕的機率就很大.生育條件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1)男子的睪丸能產生正常的精子. 正常成年男子一次射出的精液量為2—6毫升,每毫升精液中的精子數應在6000萬以上,有活動能力的精子達60%以上,異常精子在15%—20%以下.如精子達不到上述標準,就不容易使女方受孕.(2)女性的卵巢能排出健康成熟的卵子.月經正常的女性,每個月經周期都有一個健康成熟的卵子排出,這樣才有機會懷孕.對于卵巢功能不全或月經不正常的女性,就不容易受孕.(3)在女性排卵期前后要有正常的性生活,使精子和卵子有機會相遇受精.精子在女性殖道內能生存1—3天,卵子排出后能生存1天左右,女性排卵時間在下次月經來潮前14天左右,在排卵前后幾天內性交才有受孕的可能性.在非排卵期性交是不會受孕的.(4)生殖道必須通暢無阻.男性的輸精管道必須通暢,精子才能排出.女性的生殖道也必須通暢,這樣性交時進入陰道內的精子可以毫無阻擋地到達輸卵管與卵子相遇受精.受精卵也可以順利地進入宮腔.(5)子宮內環境必須適合受精卵著床和發育.卵子受精后,一邊發育一邊向子宮方向移動,3—4天后到達子宮腔,6—8天就埋藏在營養豐富的子宮內膜里,然后繼續發育為胎兒.受精卵發育和子宮內膜生長是同步進行的,如受精卵提前或推遲進入宮腔,這時的子宮內膜就不適合受精卵著床和繼續發育,也就不可能懷孕.上述這些受孕條件缺一不可,否則就會造成不孕.6,正常生理情況下夫婦同居,未采取避孕措施,每個月受孕的機會為20%,半年懷孕的機會為70%,一年懷孕的機會為80%,若超過一年以上未采取避孕措施而不孕應進行醫學檢查,也就是說一對夫婦什么生育問題都沒有也不是任意哪個月想懷孕都能如愿以嘗的.
2024-11-24 13:34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飲食治療是糖尿病治療的重點,也是控制血糖十分有效的方法,為了更好的控制病情,每個糖尿病患者都應該了解糖尿病飲食宜忌。1、什么都吃,吃什么都要限量,吃的時間極重要在血糖控制好和基本符合糖尿病飲食治療原則的前提下,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小時血糖都在理想范圍,就什么都可以吃。但要掌握吃的量,不能貪多。在清晨空腹血糖較低的時候(血糖控制在6.0毫摩/升以下)和餐后2小時血糖在7.0~8.0毫摩/升或更低的時候,可以吃點自己想吃的食物,這樣就覺得糖尿病飲食沒那么痛苦了。2、吃含碳水化合物相對少的食物吃含糖或淀粉相對少的食物也可較好地控制血糖。薯類和一些蔬菜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相對少,如果用薯類代替早餐主食,不但可以減少一定比例的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同時還有明顯的飽腹感,同時薯類和蔬菜具有預防便秘,調節血糖、血脂、血壓,減輕體重等多種功效。3、吃有食療作用和調理脾胃的食物吃有調節血糖作用和調理脾胃功能的食物,不但有保健作用,同時也使食物選擇空間加大了。經常吃洋蔥、苦瓜、番茄、辣椒等有調節血糖作用的食物;谷類中的蕎麥、燕麥、麥麩及黑米、黑豆、豆豉、食醋、桂皮、咖喱也有類似作用。調理脾胃的山藥、蓮子也是谷類食品的好搭檔,可豐富食物品種。4、吃血糖指數低的食物配餐時要盡量選低血糖指數食物,包括全麥、全谷類,如小麥、黑米、黑麥、玉米、蕎麥、燕麥及其麩子;各種干豆及黃豆制品;水果中的李子、櫻桃、柚子等食物。這些食物在胃腸中停留時間長、吸收率低,并使葡萄糖可以緩慢地釋放到血液中,對調節血糖水平發揮重要作用。以上就“糖尿病飲食宜忌”作了簡要介紹,專家提醒患者,一定要積極的控制自己的血糖,幫助更好的控制病情。
2024-11-24 13:34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一,一般藥物治療: 1.根據癲癇發作類型選擇安全,有效,價廉和易購的藥物. ①大發作選用苯巴比妥90-300mg/d.丙戊酸鈉0.6-1.2/d,卡馬西平600-1200mg/d等. ②復雜部分性發作:苯妥英鈉0.2-0.6/d,卡馬西平0.2-1.2/d. ③失神發作:氯硝安定5-25mg/d,安定7.5-40mg/d. ④癲癇持續狀態:首選安定10-20mg/次靜注. 2.藥物劑量從常用量低限開始,逐漸增至發作控制理想而又無嚴重毒副作用為宜. 3.給藥次數應根據藥物特性及發作特點而定. 4.一般不隨意更換或間斷,癲癇發作完全控制2-3年后,且腦電圖正常,方可逐漸減量停藥. 5.應定期藥物濃度監測,適時調整藥物劑量. 二,在癲癇發作的治療中,抗癲癇藥物有特殊重要的意義.抗癲癇藥物可通過兩種方式來消除或減輕癲癇發作,一是影響中樞神經元,以防止或減少他們的病理性過渡放電;其二是提高正常腦組織的興奮閾,減弱病灶興奮的擴散,防止癲癇復發. 一般將60年代前合成的抗癲癇藥如:苯妥英鈉,卡馬西平,乙琥胺,丙戊酸鈉等稱為老抗癲癇藥,其中苯巴比妥,苯妥英鈉,卡馬西平,丙戊酸鈉是目前廣泛應用的一線抗癲癇藥. 但有些發達國家,由于苯巴比妥,苯妥英鈉的一些副作用,已將其列入二線抗癲癇藥.僅將卡馬西平,丙戊酸鈉列為一線抗癲癇藥.新的抗癲癇藥如:加巴噴丁,拉莫三嗪,氨已烯酸,托吡酯等,目前比較新的是優時比的左乙拉西坦片. 三,對于明確病因的癲癇,除有效控制發作外要積極治療原發病. 四,對藥物治療無效的難治性癲癇可行立體定向術破壞腦內與癲癇發作的有關區域,胼胝體前部切開術或慢性小腦刺激術. 五,全身強直陣攣發作持續狀態的治療 1.積極有效的控制抽搐: ①安定,成人10-20mg,小兒0.25-1mg/kg,緩慢靜脈注射至抽搐停止.隨后將20-40mg加入葡萄糖液中以每小時10-20mg速度靜脈滴注,連續10-20小時,日總量不超過120mg. ②異戊巴比妥鈉 成人0.5g溶于10ml注射用水中,以50-100mg/分速度緩慢靜脈注射至發作停止.注射中要注意呼吸心跳變化.發作控制后應繼續鼻飼或口服抗癲癇藥物. 2.處理并發癥: 保持呼吸道通暢,利尿脫水減輕腦水腫,糾正酸中毒等. 六,根治癲癇(臨床治療中有少數不能完全治愈,需終生服藥方可像常人一樣.) 我國中醫學博大精深,中藥無副作用,可以放心長期服用. (1)針灸 ①體針 取穴:主穴:背三針,鳩尾,筋縮,腰奇,間使,額三針,豐隆.配穴:中脈,照海,神門,關元,三陰交,足三里,太淵,三沖,膻中,血海. 治法:以主穴為主,每次酌情選用4~6穴.背上針取0.6~1.5寸芒針循督脈透刺,如神道透陽關,神道透大椎,腰奇透陰關.進針后中等頻率(120次/分)捻轉1分鐘.額三針為雙側眉沖穴沿膀胱經透刺二針,取此連線為底邊的等腰三角形,另一頂點沿督脈透針.余穴邪實用瀉法,體虛用補法,留針15分鐘,每日1次或隔日1次. 療效:經上方治療124例,配合三元辨證療法,顯效85例,有效28例,無效11例,總有效率為91.06%. ②頭針 取穴:癲癇穴,頂中線,額中線,頂旁線,枕上正中線,顳后斜線. 癲癇穴位置:風池內1寸上1寸,斜方肌盡頭處. 治法:進針后用G-6805治療儀通低頻脈沖電30分鐘,發作嚴重者可適當延長通電時間.通電以麻感達到前額為好,亦可在腦電圖病灶部位進行針刺通電.隔日1次. 療效:以上法治療260例,顯效174效,有效65例,無效21例,總有效率為91.9%. ③穴住埋線 取穴:主穴:脊中,筋縮.配穴:大椎,長強,膻中,中脘,氣海,內關. 治法:每次選1個主穴,辨證選用1~2個配穴.主穴常規消毒后,切開皮膚,用3號羊腸線3厘米埋人,不縫合.配穴用18號穿刺針埋線.每次埋線為一療程,每療程3個月. 療效:用此法治療816例,顯效678例,有效138例,總有效率為10O%.大多數患者埋線1~4次. ④艾灸 取穴:a.百會,大椎,身柱;b.前頂,神道,筋縮;c.百會,脊中,腰奇,鳩尾. 治法:上述三組穴位,順序選用.每年小暑至處暑灸治1次,連續2~3年.穴位局部消毒,用0.2%普魯卡因局麻,蒜汁涂抹后艾灸,頭部穴位4~5壯,胸背部5~7壯或7~9壯,體弱及兒童酌減.灸后穴位起泡處敷貼藥油膏,并服食公雞,魚類以促使其化膿.藥膏每日一換,至灸疤愈合. 療效:用此法治療106例,治療后不再發作31例,發作頻度減少50%以上27例,發作頻度減少30%以上21例,無效27例,總有效率為74.5%.
2024-11-25 07: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