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兒童厭食可能由多種因素引起,如不良飲食習慣、微量元素缺乏、消化系統問題、心理因素、疾病影響等。 1.不良飲食習慣:經常吃零食、飲食不規律會影響孩子食欲。家長應控制零食攝入,規律三餐時間。 2.微量元素缺乏:鋅元素缺乏易導致厭食。可適當補充葡萄糖酸鋅口服液、賴氨葡鋅顆粒等。 3.消化系統問題:消化不良、積食等會使孩子厭食。可服用健胃消食片、小兒七星茶等改善。 4.心理因素:學習壓力大、家庭氛圍緊張等可能影響孩子進食。家長要關注孩子心理,營造輕松環境。 5.疾病影響:如感冒、腸胃炎等疾病期間,孩子可能厭食。需先治療原發疾病。 總之,家長要細心觀察孩子的情況,找到厭食的原因,采取相應措施。必要時,及時帶孩子去正規醫院就診。
2024-11-24 13:34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兒童厭食現象越來越多,不思飲食、身材瘦小的兒童成為家長的“心病”。厭食對小兒健康有多大的影響?厭食是怎么形成的?如何預防和治療小兒厭食?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中醫科陳永輝博士介紹,厭食是兒童攝食行為異常的一種疾病,各年齡段兒童均可發生,但以1~6歲兒童多見。通常情況下,引起厭食的常見原因有兩種:一種因局部或全身性疾病影響消化功能,一種是中樞神經系統受人體內外環境刺激的影響,使胃腸對消化功能的調節失去平衡。 針對病因合理治療西醫治療厭食,主要以對癥治療為主,著重恢復小兒消化功能。如檢查發現血鋅低下,可根據醫囑補鋅,給予嗎丁啉以促進胃腸蠕動等。中醫認為,治病必求其本,就是對病因進行治療。首先辨證論治,結合推拿、捏脊、耳穴貼壓等綜合治療方法,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 正確認識食物的作用并非高蛋白、高脂肪食品的比例大就對兒童有益。兒童期,補充豐富的蛋白質是十分重要的。但蛋白質攝入過多,也會使其代謝的最終產物氮產生過多,增加肝腎負擔,誘發其它疾病。家長要糾正飲食結構上的錯誤觀念和擔心子女食量不足的心理狀態,食物不宜過于精細,要增加碳水化合物和粗纖維食物的比例。從小養成好的飲食習慣家長要教育孩子少吃甚至不吃零食,培養其有規律、定時定量進食的良好習慣。為兒童進食創造良好的心理環境,不強迫進食,避免兒童產生拒絕進食的逆反心理。不少年輕父母為自己的孩子不肯吃飯而傷腦筋,無論怎樣勸誘、威脅,甚至打罵都無濟于事。長期厭食對小兒生長發育必然產生不利影響。厭食的原因多與喂養不當有關,如飯前吃零食,吃飯不定時,生活無規律,以及家長缺乏正確的喂養知識,片面追求高營養的滋補食物,長此以往,不僅加重了孩子的胃腸負擔,也超過了脾胃正常的運化能力。中醫認為,小兒臟腑嬌嫩,脾胃功能尚不健全,強喂濫補,過猶不及,致傷脾胃,終致厭食。 因此,注意飲食調理是治療小兒厭食的重要措施之一。如飲食按時、定量,不要讓孩子吃得過飽,少吃零食,少吃甜食及肥膩、油炸食品;多吃蔬菜和水果,努力做到食物品種多樣,色香味俱全等,都有利于小兒厭食癥的防治。厭食的食療應以運脾、養胃、健脾為基本原則。 下列十則食療方可供厭食兒童選用。 用黃鱔250克,雞內金6克,鹽、胡椒粉、料酒、白糖各適量。將黃鱔去內臟,洗凈切段,雞內金燒黃研末后與鹽涂于鱔魚背上,加水少許,蒸熟,取出后加胡椒粉、白糖、料酒,再蒸5分鐘即可。制成菜肴食用,一般用于3歲以上患兒。方中黃鱔具有溫補脾胃功能,配合雞內金消食化積、健運脾胃。故本方具有溫中健脾、消食開胃作用,適用于脾胃虛弱厭食患兒。 用鴨肫1個,山藥20克,薏米、粳米各20克,生姜、紅棗各適量。將鴨肫洗凈切碎,山藥、薏米、生姜、紅棗、粳米洗凈入鍋加清水,武火煮開,文火慢熬,粥成加鹽調味即成。作用:鴨肫健胃消滯,與山藥、薏米、粳米共熬粥,適用于由脾胃氣虛,中氣不足引起的厭食癥。 炒山藥200克,雞內金50克,共研細粉,加糖適量,每次1匙入牛奶或米粥內煮沸,每日早晚各服1次。 黃精15~30克,粳米100克,白糖適量。先煎黃精,去滓取濃汁,同粳米煮粥,粥成后加入白糖適量即可。 大麥芽100克,山楂50克,糯米150克(炒),白糖75克,拌勻。入少量蜂蜜,壓成方塊糕,常食之。對消化不良者尤宜。 山楂30克,粳米100克,紅糖6克。先煎山楂、神曲,取汁去滓,后煮米沸開,和入藥汁,煮成稀粥,加紅糖,趁熱食之。 鵪鶉1只,去毛及內臟,洗凈,加黨參10克,懷山藥10克,共煮熟,去藥渣,分2~3次食湯與肉。 大棗肉250克,生姜30克,生雞內金60克,面粉500克,白糖少量。生姜煎湯,棗肉搗爛,生雞內金焙干研細末,共和入面,做成小餅,烘熟。每次食2~3個,每天2~3次。 雞內金1~2個,面粉100克,鹽、芝麻適量。將雞內金洗凈曬干或用小火焙干,研末。將雞內金粉與面粉、鹽、芝麻一起和面,搟成薄餅,置鍋內烙熟,用小火烤脆即可。 鍋巴1500克,炒神曲120克,炒砂仁60克,焦山楂(去核)120克,蓮子肉(去心)120克,炒雞內金30克,白糖適量。上藥共研細末,加入適量米粉、白糖和勻,用水調和做成小圓餅,烙熟即可,隨食。 食療的同時要注意調理小兒情緒。不要隨便責罵孩子,特別是在進食的時候。不要強迫孩子吃飯,要解除孩子的緊張情緒。遵循中醫“胃以喜為補”的原則,應從患兒喜愛的食物來誘導開胃,暫不考慮營養價值如何,待其食欲增進后,再按需要補。不要強制孩子吃過多的“高級營養品”或補藥。 此外,可在醫生指導下適當服藥調理。①輕度厭食的患兒可購服非處方中成藥,如嬰兒可吃稚兒靈、八珍糕;年齡大些的可吃山楂膏(片),或用單方雞內金粉,每次1~2克,1日3次。②長期厭食,多食或強迫進食后有惡心嘔吐、腹脹、舌苔白或膩者,可服用以下驗方:蒼術20克,焦山楂20克,陳皮10克,雞內金10克,混合研成細末,每次2~3克,1日3次,飯前服。也可服用啟脾丸等中成藥。食療的同時要注意調理小兒情緒。不要隨便責罵孩子,特別是在進食的時候。不要強迫孩子吃飯,要解除孩子的緊張情緒。遵循中醫“胃以喜為補”的原則,應從患兒喜愛的食物來誘導開胃,暫不考慮營養價值如何,待其食欲增進后,再按需要補。不要強制孩子吃過多的“高級營養品”或補藥。 此外,可在醫生指導下適當服藥調理。①輕度厭食的患兒可購服非處方中成藥,如嬰兒可吃稚兒靈、八珍糕;年齡大些的可吃山楂膏(片),或用單方雞內金粉,每次1~2克,1日3次。②長期厭食,多食或強迫進食后有惡心嘔吐、腹脹、舌苔白或膩者,可服用以下驗方:蒼術20克,焦山楂20克,陳皮10克,雞內金10克,混合研成細末,每次2~3克,1日3次,飯前服。也可服用啟脾丸等中成藥。
2024-11-24 13:34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厭食是兒童時期常見的病癥之一,是一種由多種病因引起的多種病理生理異常的癥候群.如消化系統疾病或全身性疾病導致厭食.但發現較多的為生理性的,即功能性厭食.從營養學的角度講厭食多是體內缺鋅而致.不良的飲食結構和習慣是厭食的主要原因,其次挑食,不吃蔬菜,飯前喜吃糖果等零食,以及吃飯不定時.有的家長過分溺愛孩子,對小兒采取勉強和強迫進食,反而會引起神經性厭食. 如果是由于缺乏微量元素而引起的厭食,可以服用鋅維他口服液,硫酸亞鐵,益氣維喜鐵,生血糖漿等,注意1,定時進餐,適當控制零食.就是按頓吃飯.小兒正餐包括早餐,中餐,午后點心和晚餐,三餐一點形成規律,消化系統才能有勞有逸地工作.絕對不讓孩子吃零食是不現實的,關鍵是零食吃得不能過多,不能排擠正餐,更不能代替正餐. 2,節制冷飲和甜食.冷飲和甜食孩子都愛吃,但這兩類食品均影響食欲.中醫認為冷飲損傷脾胃,西醫認為會降低消化道功能,影響消化液的分泌.甜食吃得過多也會礙胃.這兩類食品飽腹作用強,影響吃正餐,所以要有節制. 3,飲食合理搭配.小兒生長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要靠從食物中攝取,但對這些營養素的需要并不是等量的,所以父母應了解這方面的知識,注意各營養素間的比例,以求均衡飲食.每天不僅吃肉,乳,蛋,豆,還要吃五谷雜糧,蔬菜,水果.每餐要求葷素,粗細,干稀搭配.此外,有些水果過量食入會產生副作用.橘子吃多了"上火",梨吃多了損傷脾胃,柿子吃多了便秘. 4,講究烹調方法.經過烹調,食物的結構變了,變得易于消化吸收.但烹制食物,一定要適合孩子的年齡特點.隨著年齡的增長,咀嚼能力增強了,飯菜加工逐漸趨向于粗,整. 5,防止挑食和偏食.挑食和偏食影響小兒從多種食物中攝取機體所需要的營養,對身體十分不利.首先父母不要把自己的偏嗜帶給孩子,不要當著孩子說自己不喜歡吃什么,也不要強迫孩子吃當時不愛吃的飯菜.其次孩子喜歡吃的飯菜要適當地限制,防止過食損傷脾胃.還有要經常變換飯菜花樣,使孩子有新鮮感,提高他們的食欲. 6,保證充足睡眠,適量活動,定時排便.合理的生活制度能誘發,調動,保護和促進食欲. 7,改善進餐環境.如進餐時,大人過多地說笑,聽廣播,看電視,小兒吃飯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進餐的興趣隨之消失,進餐的動作也就停止了.所以應該排除各種干擾,讓孩子專心吃飯.小兒進食父母不能過多干涉,更不能強迫孩子進食.在餐桌上要力求為孩子創造一個安詳,和睦的家庭氣氛.另外,盡量讓孩子與大人共餐,這樣可以提高小兒進餐的積極性.培養孩子進食興趣,盡量提供孩子愛吃的色,香,味俱全的食物.對年幼兒童,可在大人協助下盡量讓孩子自己進食,增強進食興趣,促進食欲.還可安排孩子與年齡相仿的小朋友共同進食,并在進餐時給予適當的鼓勵和表揚. 8,進食前半小時不讓孩子做劇烈活動或聽緊張的故事,讓孩子集中精神進食. 9,當孩子不愿進食時,家長不必強迫進食,等孩子饑餓而有食欲時再進食. 10,對孩子進行鼓勵和獎賞.家長可記錄孩子每天的食物攝入量,這樣能清楚地反映孩子進食情況,當孩子飯量增加,則給予獎賞,如帶孩子郊游,看電視,講故事等.
2024-11-24 13:34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小孩厭食與教養有關目前小孩厭食除了疾病原因外,更常見的是不良飲食習慣造成的,它與教養不當有密切關系.食欲與神經精神狀態密切相關.不少獨生子女家長擔心孩子營養不夠,采用哄、騙、罵,甚至打等方式強迫小兒進食,引起小兒產生反抗情緒和厭食的心理.還有吃飯不定時定量,吃0食過度,都會擾亂消化吸收的規律.有一些孩子很偏食,不愛吃肉、魚、蛋等葷菜,以素食為主,這會引起人體一些必要的營養物質缺乏,如保持正常味覺的鋅元素,它在一般植物類食物中含量很少,且不易被人體吸收.體內鋅減低,就會吃食乏味,食欲不振.2是太多的蛋白質飲食也會使孩子食欲減退.因為一下子攝入太多高蛋白物質,使小兒嬌嫩的胃腸承受不了.3是果糖、巧克力等甜食吃多了,對食欲也有影響,尤其在吃飯前吃甜食,容易引起血糖升高,中樞神經抑制,人就不想吃東西了.4是小孩不愛吃蔬菜食品,極易導致小孩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導致生長發育不好.為讓孩子食欲正常,健康成長,建議家長們注意以下幾個方面:讓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吃飯定時定量,不吃0食,不偏食,合理安排膳食,多安排蔬菜食品,注意營養平衡,營造舒適的就餐環境,讓孩子適當參加些體育活動,增加熱量消耗,以促進食欲.小孩厭食的幾種原因1、0食過多.有些家長經常買糖果、甜點心、巧克力、花生、水果等,給孩子隨便拿著吃,孩子小嘴整日閑不住,到吃飯的時候當然就吃不下去了.長此下去,不會引起小孩消化吸收功能紊亂,發展為小兒疳疾病.2、食不定時.有的父母見孩子哭就喂奶或喂飯,進食沒有一定的規律;也有的父母在嬰幼兒吃奶、喂飯時逗孩子玩,致使孩子不能集中精神吃奶、吃飯;大一點的孩子邊吃飯邊看電視或看小人書,隨便吃幾口就急于到鄰居家或外面玩,時間久了就會影響消化液的正常分泌,造成食欲不振.3、飲食無度.有些年輕父母生怕自己的孩子吃不飽、長不胖,于是不惜一切代價,給孩子吃大量的高蛋白、高糖飲食滋補品,頓頓魚、肉,喝各種含糖飲料,傷及孩子嬌嫩的胃腸,使胃腸不能正常消化、吸收,久而久之,食欲必然下降,引起厭食.4、精神因素的影響.有的父母在吃飯的時候,當著孩子的面經常爭吵;有的在吃飯時,批評孩子的過錯,對孩子的精神刺激很大;也有的父母對孩子要求不一致,一個嚴,一個偏愛,在這種情況下,孩子也會發生厭食.家長寵出來的小兒神經性厭食兒童厭食可由軀體疾病和精神因素引起.由精神因素引起的厭食稱神經性厭食,在幼兒中頗為多見,小兒進食習慣不好,不僅影響營養的攝取,而且易患不少疾病,小兒神經性厭食就是其中之一.不良的飲食習慣會逐漸降低小兒食物中樞的興奮性,引起小兒神經性厭食.一、造成小兒神經性厭食常見的原因有:1、常讓孩子獨自一人先吃,不與家人一起進食,沒有飲食氣氛.2、孩子進食時,父母或其他人過分緊張地注視,造成小兒精神緊張.3、用種種許諾誘惑小兒進食或者用玩具逗哄小兒進食,降低進食興趣.4、孩子進食時注意力分散,邊吃邊看電視或畫冊,抑制消化液的分泌,影響消化功能.5、孩子拒食時,家長強迫其進食,造成孩子沒有正常饑餓感,不能引起食欲.6、過量給孩子吃自認為高營養的食物,不注意變換食品花樣,忽視了食物的多樣性,造成飲食結構不合理,營養素不均衡.7、讓孩子亂吃0食,特別是在飯前讓孩子吃冰激淋、巧克力等0食,因為高蛋白、高糖的濃縮食品可使食欲下降.8、有的父母生怕孩子撒了飯菜弄臟了衣服和居室,不讓孩子自己進食,使孩子缺乏吃飯的興趣.9、父母在喂孩子吃飯時,催著孩子快吃、多吃,孩子稍有怠慢就發脾氣,或用威脅的口吻及方式強迫喂養,使孩子10分反感.10、進食時父母嘮叨不休,數落孩子的錯誤,造成氣氛緊張和不愉快,抑制孩子的食欲.11、有些家長對孩子的自由過于限制,強迫孩子學畫圖、彈鋼琴、背唐詩等,學得不好還要大聲斥責,從而造成孩子情緒低落而食之無味.2、神經性厭食的心理治療主要是消除上述各種不良因素,幫助兒童建立進食時的愉快情緒,促進胃腸道腺體的分泌功能和消化功能,增加食欲.具體方法如下:1、通過解釋疏導孩子不良的心理因素,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孩子在自行進食時,父母不要訓斥孩子或包辦代替,更不要采用強制手段讓小兒進食,不讓小孩子邊吃邊玩邊看畫冊,也不應給小孩子多吃0食.2、培養孩子進食興趣,盡量提供孩子愛吃的色、香、味俱全的食物.對年幼兒童,可在大人協助下盡量讓孩子自己進食,增加進食興趣,促進食欲.還可安排孩子與年齡相仿的小朋友共同進食,并在進餐時給予適當的鼓勵和表揚.3、進食前半小時不讓孩子做劇烈活動或聽緊張的故事,讓孩子集中精神進食.4、當孩子不愿進食時,家長不必強迫進食,等孩子饑餓而有食欲時再進食.5、對孩子進行鼓勵和獎賞.家長可記錄孩子每天的食物攝入量,這樣能清楚地反映孩子進食情況,當孩子飯量增加,則給予獎賞:如帶孩子郊游、看電視、講故事等.兒童厭食的糾正方法不少家長為孩子不好好吃飯而著急,而孩子也為大人逼著他吃飯而厭煩.這樣一來,吃飯問題成了年輕的父母傷透腦筋的一大問題.什么原因使這些孩子不愿吃飯呢?其實,真正由于局部或全身疾病而影響消化功能、使食欲下降造成厭食的幼兒實屬少數,而大多數幼兒是由于喂養不當和不良的飲食習慣引起的.那怎么辦呢?就是要把已經顛倒了的飲食習慣重新糾正過來,養成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具體說有下列幾條:一是不要把0食當“主食”:已經這樣做的,要糾正過來.2是花樣翻新,誘導食欲:給兒童吃的食物,要注意新鮮和品種多樣化,不僅僅蛋類、肉類,還應有各種蔬菜瓜果,實踐證明,飯菜多樣化、藝術化、色香味俱全、是刺激兒童食欲的好方法.3是要順其自然:對已經有厭食習慣的孩子,遇到他不肯吃飯時,不要大驚小怪,而要不動聲色地把食物拿開,孩子少吃一點或不吃一餐,是沒有什么問題的,這時仍要注意不隨便給0食吃,孩子餓了,下餐飯自然會吃得好了,切不可再搞強迫或哄騙了.4是飯前要保持愉快的情緒:愉快的情緒有助消化液的分泌,從而增進食欲.可在飯前給孩子看些有趣的畫報,聽些音樂,講些笑話或者邀請其他孩子一同進餐,千萬不要邊吃飯,邊訓斥孩子,這會影響孩子的食欲.5是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不要隨便給孩子吃0食,數量和次數應予以限制.尤其飯前兩小時內,一定不能給0食吃.吃飯也要定時,孩子每餐吃的量要大致固定下來,避免養成有時多吃、有時少吃或不吃的不良習慣.兒童需要哪些營養一個能做到平衡膳食的人,是不需要額外補充某種單一營養素的.否則,反而會打亂體內各種營養素的平衡狀態.兒童的生長發育很快,如果營養供應不足,或者營養素不均衡,會使腦神經細胞營養不良造成智力障礙.人體需要的營養有:⑴、水:水是維持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質,能幫助代謝,調節體溫,構成全身組織,并對各種食物的吸收和排泄有攜帶作用.水每日需要攝入量為每公斤體重25—35毫升.⑵、蛋白質:蛋白質是生命的基礎,是構成人體細胞的主要成分.如蛋白質攝入不足,會造成兒童發育緩慢,抗病力減弱,體重減輕,容易疲勞,貧血,發生營養不良性水腫,甚至影響大腦的發育造成智力低下.蛋白質攝入過量,會影響消化功能引起消化不良,從而導致高營養性營養不良,出現小兒厭食癥、小兒疳疾或佝僂病等.蛋白質每日攝入量標準為:按公斤體重乘以需要量系數,1—3歲為1.80;4—6歲為1.49;7—10歲為1.21(換算的蛋白質用量單位為克).瘦肉、雞、魚、牛奶、花生、豆類等食物中含有較高的蛋白質.在攝入蛋白質時,最好是動物蛋白與植物蛋白同時食用,以增強不同類型蛋白質的互補作用,對人體的營養價值會更高.⑶、脂肪:脂肪主要用來變成生長發育的“能量”,兒童生長發育快,一般每天每千克體重需要2—4克脂肪.在乳類、蛋黃和肥肉中含有大量脂肪.脂肪攝入不足會導致小兒體質瘦弱,發育不好.過量則易至肥胖癥發生.⑷、碳水化合物:人體80%的熱量來自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還有能保證蛋白質不被過多分解的作用.兒童每天每千克體重需要10—20克碳水化合物.食物來源于谷類、豆類、薯類和食糖中.⑸、維生素:維生素是維持人體正常生理活動所必需的有機物質,缺少維生素可引起許多疾病.在蔬菜、水果、魚肝油、牛奶、動物內臟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維生素攝入應以蔬菜為主.⑹、微量元素:只要按照上述營養素參考標準,給予了均衡的膳食;微量元素攝入量基本能滿足小孩生長發育的需要,不用特殊補給微量元素的.附:幾種常見食物蛋白質、脂肪含量參考1、雞蛋:含蛋白約10—15%,脂肪約11—15%;2、牛奶:含蛋白約3.5%,脂肪約3.5%;3、豬肉:肥肉含蛋白約2.2%,脂肪為90%:瘦肉含蛋白約16.7%,脂肪約28.5%;4、牛肉:含蛋白約20%,脂肪約10%;5、羊肉:含蛋白脂肪介于豬肉作牛肉之間;6、雞肉:富含蛋白質,含脂肪較少;7、鴨肉:含蛋白約16—25%,脂肪約7.5%;8、魚類:含蛋白質在15—30%之間;含脂肪較低.9、黃豆:含蛋白約為35—40%,脂肪約15—20%;10、含鋅食品:首推核桃、蘋果、黑米、豆腐;其次有扁豆、白菜、卷心菜、萵筍、金針菇、海帶、杏、菠蘿、山楂等.嬰幼兒喂養的3大誤區一、雞蛋代替主食:有的年輕母親為了使孩子長得健壯,幾乎每餐都給孩子吃雞蛋類食品,結果孩子出現消化不良性腹瀉.因為嬰幼兒胃腸道消化功能尚未成熟,各種消化酶分泌較少,過多地吃雞蛋,會增加孩子胃腸負擔,甚至引起消化不良性腹瀉.根據有關資料報告,嬰兒最好只喂蛋黃,每天不超過1個蛋黃,1至2歲的幼兒每天或隔天吃1個雞蛋,2歲以上的幼兒可每天吃1至2個雞蛋.2、果汁代替水果:有些父母圖省事,經常買橙汁、果味露或桔子汁等制品沖給孩子喝,這種做法也不妥.因為新鮮水果不僅含有完善的營養成分,而且在孩子吃水果時,還可鍛煉嘴嚼肌或牙齒的功能,刺激唾液分泌,促進孩子的食欲,而各類果汁制品都是經過加工制成的,不僅會損失一些營養素,而且還要添加食用香精、色素等食品添加劑,嬰幼兒長期過多地飲用會給健康帶來危害.3、葡萄糖代替白糖:只要嬰幼兒食欲正常,就不會缺乏葡萄糖.這是因為,各種食物中的淀粉和所含的糖分,在體內均可轉化為葡萄糖,所以不宜多用葡萄糖,更不可用它來代替白糖.如果常用葡萄糖代替其他糖類,腸道中的雙糖酶和消化酶就會失去作用,使胃腸懶惰起來,時間長了就會造成消化酶分泌功能低下,消化功能減退,影響嬰幼兒的生長發育.警示語:不要小孩一有點什么事就只想著要補鈣,鈣劑不是包治百病的藥,服用多了會有害處的.
2024-11-24 12: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