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地圖舌是一種發生在舌黏膜淺層的慢性邊緣剝脫性舌炎。其病因尚不明確,可能與遺傳、免疫、精神心理、營養缺乏、口腔局部刺激等因素有關。治療方法包括保持口腔衛生、均衡飲食、消除不良刺激、藥物治療等。 1.遺傳:部分患者存在家族遺傳傾向。 2.免疫:自身免疫功能異常可能參與地圖舌的發生。 3.精神心理:長期精神緊張、焦慮、壓力大等可能誘發。 4.營養缺乏:如缺乏維生素 B 族、鋅等微量元素。 5.口腔局部刺激:不良修復體、銳利牙尖等刺激舌頭。 6.感染:某些細菌或病毒感染可能有關。 地圖舌一般預后良好,多數患者無明顯不適,無需特殊治療。但如果癥狀明顯或持續不愈,應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治療。平時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口腔衛生。
2024-11-24 16:12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人的舌頭表面覆蓋著一層白色的絨狀物,這就是通常所說的舌苔,它由數量很多的“絲狀乳頭”組成,高1—3毫米,其間還散落著一些紅色蕈狀顆粒,叫“菌狀乳頭”,這是一種有味覺的組織.地圖舌是部分絲狀乳頭脫落造成的,一般呈圓形或橢圓形,但不規則,邊緣常有一圈灰白色隆起,粗看很像一幅地圖治療地圖舌的中藥,實際上多數是調理體質的藥物,如具有補益元氣的黃芪,太子參,黃精.健脾開胃的白術,茯苓,淮山藥,扁豆,養陰清熱的南北沙參,石斛,麥冬等.在眾多藥物中,黃芪,淮山藥,功勞葉,仙鶴草對修補地圖舌的功效值得稱道.介紹兩張驗方供參考使用.這些中藥藥性平和,略帶甜味,每日煎服,一般不會令小兒生厭拒服.驗方一:黃芪10克,南沙參10克,五味子5克,枸杞10克,仙鶴草10克,紅棗5克,甘草5克.這張處方適宜用于易反復感冒的地圖舌患兒,一般連續服用10—15天為一個療程.驗方二:太子參10克,白術10克,茯苓10克,淮山藥10克,白扁豆10克.功勞葉10克,雞內金10克,甘草5克,適用于脾胃虛弱的地圖舌小兒,其中雞內金有良好的消食開胃作用,也可單獨研粉吞服.吃中藥同時,還應注意飲食和生活起居.每天要有足夠的水分和水果蔬菜供給,少去公共場所,減少感冒發生,多吃一些蛋白含量豐富的食物.如牛奶,雞蛋,魚肉,瘦豬肉等,其中鋅含量較多,對地圖舌的好轉也有幫助.產生地圖舌的原因應該是維生素缺乏或是舌炎.中醫認為:舌苔的顏色,厚薄可以反映邪氣的盛衰,病情的輕重,而舌苔的有無則反映胃氣的盛衰.脾胃為后天之本,因此舌苔的有無也就反映了人體正氣的情況.建議去醫院看看再治療.
2024-11-24 16:12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陳保國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口腔科
-
地圖舌是一種發生在舌粘膜淺層的慢性邊緣剝脫性舌炎一般來說,單純的地圖舌不主張治療,因為它沒有明顯的害處,若有疼痛,可以對癥使用一下漱口水,或者服用復合維生素B.若舌頭已出現了裂紋,分兩種情況:1.葉脈型的,即舌裂的走向像葉子的脈絡.2.腦紋型的,即舌裂的走向像大腦的溝回.第二種情況先天性的比較多,年輕時可能沒有癥狀表現,年紀大了可能出現加深和發炎的現象.如果出現疼痛,可使用漱口水和抗生素,若個別溝很深了,可以考慮手術治療,將局部表皮切掉后縫起來.但一般來說還是建議保守治療.本病大多數無明顯自覺癥狀,也不會發生惡化,一般無需特殊用藥治療.因此,此病對生活,健康影響不大,病人無須過分擔心,但應注意保持口腔衛生,以防合并感染,對于口腔牙源性或非牙源性感染病源應及時治療或處理.
2024-11-24 16:12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這個問題很難說,一般得看你從什么地方訂購的了。我建議你要是選擇了一個產品的話最好去它的官方網站里面先咨詢一下,然后直接在線訂購就沒有什么問題了。但是一定得是它的官.網,還有就是了解一下產品的信息,像產品的批準文號,生產地址等都是鑒別的一種手段。你可以去玉千金修復愛情肌的官.網上面去看一下,應該可以給你提供幫助。
2024-11-24 16:12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游走性舌炎又稱地圖舌,其病因未明。與發病有關的因素諸如胃腸道慢性疾病,月經周期、貧血、精神情緒不穩定,過度勞累、病源感染、變態反應等,某些患者具有明顯的遺傳因素。本病常見于兒童,女性多于男性。 [癥狀體癥] 1、病變好發于舌尖、舌中央和舌緣。 2、病變表現為圓或橢圓形紅斑,單發或多發性,可擴大或融合,融合后常類似"地圖邊界",周邊為白黃色稍微隆起的孤形邊緣,寬約2-3mm,中央為火紅色的絲狀乳頭剝脫區,但菌狀乳頭無改變。 3、病損具有游走性,可在一晝夜間改變其原來的形態和位置。 4、病變區可有輕度麻辣不適感。 [診斷依據] 1、多見于兒童。 2、舌絲狀乳頭呈片狀剝脫,形成光滑的紅色剝脫區。其邊緣為白色微高起,呈圓形或弧形。 3、病變區僅有局部麻辣感。 4、病變具有游走性。 [治療原則] 1、治療牙源性與非牙源性病源感染。 2、保持口腔衛生。 3、合并感染時酌情使用抗生素治療。 [療效評價] 1、治愈:癥狀及體征消失,舌粘膜恢復正常。 2、好轉:癥狀及體征減輕。 3、未愈:癥狀及體征無改善。 [專家提示] 本病大多數無明顯自覺癥狀,也不會發生惡化,一般無需特殊用藥治療。但應注意保持口腔衛生,以防合并感染,對于口腔牙源性或非牙源性感染病源應及時治療或處理。 地圖舌是怎么回事?? 地圖舌是指舌背上絲狀乳頭暫時剝脫的現象,剝脫原因目前尚不清楚,嬰幼兒多見。舌背上出現一個或數個圓形或不規則形紅斑,大小不等,形狀各異,紅斑邊緣灰黃色,稍高起,邊界清楚。由于紅斑逐漸向外蔓延,數個紅斑可以融合成地圖狀,所以叫作地圖舌。因為絲狀乳頭邊剝脫邊再生,紅斑形狀經常變化,所以紅斑似在游走。小兒食欲不振或消化不良時,地圖舌可加重。地圖舌無疼痛,本病對身體無損害,西醫無有效的治療方法,多數患兒到4~5歲即可痊愈。 中醫認為小兒地圖舌的出現反映胃腸功能的紊亂,是胃陰不足的表現,俗稱“脫液”。一般小兒多有食欲不振,口渴,尤其吃飯時多以湯水送飯,舌質微紅;嚴重時出現神疲乏力,大便時干時稀,容易外感。治療時當以養陰為主,首選益胃湯、佐以補氣藥,取其“善補陰者,陽中求之”之義。藥用玉竹、生地、麥冬、沙參、飴糖、太子參、黃芪、山藥、大棗等。水煎,每日1劑,每次60毫升,日服3次。如兼有食欲不振,可加生谷芽、生麥芽;如食后飽脹,加焦三仙;呃逆者,加半夏曲;腹脹,加萊菔子、佛手。 地圖舌是怎么會事? 地圖舌又稱為游走性舌炎、剝脫性舌炎,是一種舌部淺層的慢性炎癥。其原因不明,在兒童與消化不良、腸道寄生蟲、維生素B族缺乏有關;在成人與貧血、胃腸功能紊亂、情緒、病灶感染有關;另外還可能與遺傳有關。主要出現在舌背,有時也可出現于舌緣、舌腹、舌尖。舌的絲狀乳頭、菌狀乳頭呈片狀剝脫,形成圓形、橢圓形的光滑的紅色剝脫區,菌狀乳頭有時可清晰可見。單個或多個發生,很快可融合成片,邊界微高起,似地圖的邊界。其形態、位置多變,剝脫區以離心方向逐漸擴大,其白色邊緣也隨之擴大或斷離,使人感到病損在游走。病損可持續存在很長時間,或有短時間的愈合。舌的活動和味覺正常。患者一般無自覺癥狀,有時可能有燒灼感或刺激性痛。唇、頰、牙齦、口底等有類似病損稱為地圖樣口炎。 治療無特殊方法,盡可能查出病因,對癥治療。若有刺激性痛可用紫外線口內照射,服用復合維生素B及鋅制劑可有一定的療效。
2024-11-25 04: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