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寶寶老是漾奶,可能是喂養方式不當、胃容量小、消化功能弱、喂奶后活動劇烈、疾病因素等。 1.喂養方式不當:喂奶時應讓寶寶含住大部分乳暈或奶嘴,避免吸入過多空氣。喂奶后及時拍嗝,將寶寶豎著抱靠在大人肩膀上,輕拍背部。 2.胃容量小:寶寶胃呈水平位,容量較小,喂奶量不宜過多,要少量多次喂養。 3.消化功能弱:可適當給寶寶按摩腹部,順時針輕輕按摩,促進腸胃蠕動。 4.喂奶后活動劇烈:喂奶后不要讓寶寶立即劇烈活動,如大幅度搖晃、哭鬧等。 5.疾病因素:如果寶寶漾奶伴有嘔吐、腹瀉、發熱等癥狀,可能是消化不良、腸胃炎等疾病,需及時就醫,可能會使用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蒙脫石散、枯草桿菌二聯活菌顆粒等藥物治療。 總之,寶寶漾奶多數是常見的生理現象,但如果伴有其他異常癥狀,家長要重視,及時帶寶寶去正規醫院就診。
2024-11-24 16:05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寶寶一次不要喂的太多,吃好以后要豎起來抱,讓寶寶的頭靠在大人的肩上,然后空心掌輕輕拍,拍一會就會出來的。5分鐘左右。因為寶寶的噴門沒有發育好,比較松弛,再加上寶寶胃水平位,所以容易吐奶,沒事的,長大了就好了
2024-11-24 16:05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新生兒漾奶是正常的,你每次喂奶不要喂得太急了,也不要喂得太多了,要勤喂少給,不要餓的太厲害了在喂,這樣寶寶容易進空氣就容易漾奶,喝完了你豎著拍拍或是在你懷里頭在右傾向你身體30度在拍拍,這樣容易打嗝。
2024-11-24 16:05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半歲以前的寶寶漾奶都是正常的,因為寶寶的腸胃功能發育不夠完善,下次寶寶喝完奶后,讓寶寶趴在你的肩膀上,輕拍寶寶后背,直至打嗝為止,能有效地緩解吐奶,我家寶寶是五個月左右的時候不吐奶的
2024-11-24 16:05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寶寶有溢奶的狀況是十分常見的,約有50%的寶寶在不同程度上有溢奶的情況.媽媽只要在哺喂方法上多加注意即可.有些時候只需要媽媽稍微注意喂奶的手法就可以解決,有些溢奶卻有可能是病理性的,需要媽媽們特別關注.●如果寶寶的溢奶狀況有如噴射狀,且出生前一,二周較不明顯,出生三周后才越發地嚴重,吐出量較多,并伴有奶塊(但不伴有膽汁),寶寶的體重不增加甚至減輕,有可能是發生了先天性肥厚性幽門狹窄;在嘔吐物中,是否含有黃綠色膽汁,那有可能是腸梗阻;在嘔吐物中,是否含有血絲或咖啡色的東西,那有可能是食道,胃或十二指腸出血;有劇烈噴射性嘔吐的情況,也可能是腦部病灶引起顱內高壓.腦膜炎可能引起吐奶,這時寶寶的頭顱前囟會顯得凸起.在寶寶吐奶時,第一個步驟便是將寶寶直立抱起,接下來便是將寶寶的頭,往左右任一側傾斜,讓奶水能順利流出,千萬不可讓寶寶的頭部向上仰起,否則奶水反而容易流入氣管中!平躺時發生嘔吐,應迅速將寶寶臉側向一邊,以免吐出物向后流入咽喉及氣管.把手帕纏在手指上伸入口腔中,甚至咽喉,將吐,溢出的奶水,食物快速清理出來,以保持呼吸道順暢,然后用小棉花棒清理鼻孔.寶寶憋氣不呼吸或臉色變暗時,表示吐出物可能已進入氣管了,使其俯臥在大人膝上或床上,用力拍打背部四五次,使其能咳出.如果仍無效,馬上夾或捏刺激腳底板,使寶寶因疼痛而哭,加大呼吸,此時最重要的是讓他吸氧入肺,而不是在浪費時間想如何把異物取出.可能原因媽媽母乳喂養的時候,寶寶的嘴與乳房沒有緊貼,造成過多的空氣吸入以奶瓶喂食時,奶嘴的洞口過大,造成奶汁流出過快,來不及吞咽奶量過多或兩餐間隔時間太短一喝完奶后,寶寶哭,咳嗽,動得太厲害喝完奶后,就馬上讓寶寶躺下,預防手段寶寶喝完奶后幫寶寶打嗝,吐出胃中多余的空氣更換奶嘴寶寶喝完奶后幫寶寶打嗝,吐出胃中多余的空氣少量多餐剛喝完奶時,不要讓寶寶過度嬉戲或運動喂完奶,寶寶躺下時稍微抬高寶寶的頭部約30~40度角,維持約30分鐘.寶寶溢奶是怎么回事?是不是像老話說的“喂奶喂多了,消化不良”?其實不是,寶寶溢奶是一種叫做“胃食管反流”的疾病,由于新生兒的食管下端的括約肌功能不全,無法有效地阻擋胃內容物的反流,尤其是在喂奶后,胃內容量增多,壓力增大,則更容易反流.因而,新生兒食后出現的溢奶,應該首先考慮是胃食管反流,也可進行胃食管的反流監測,以便確定食管反流的程度.小兒食管反流的發生率偏高,國內報道新生兒檢出率高達60%以上,其中有20%會出現溢奶,吐奶或嘔吐等癥狀.雖然胃食管反流在嬰幼兒期常被認為是生理性的,大部分患兒的癥狀可在12—18個月內消失,但如沒有得到治療,就可能引起許多并發癥(如吸入性肺炎,呼吸暫停,窒息以及營養不良,體重不增加和貧血等).所以,對于小兒胃食管反流,還是應該早期認識并加以治療.對于溢奶頻繁或伴有吐奶的嬰幼兒,都應該選擇體位,飲食和藥物療法.“體位治療”是指當患兒睡眠時,適當抬高其頭部,并使頭部保持側位;“飲食治療”的要點是少量多餐,可增加喂奶次數,但每次不可喂得過飽(人工喂養兒可在牛奶中加入米糊,使奶汁粘稠);“藥物治療”則以胃動力藥物為主,需要在兒科醫生指導下合理用藥.
2024-11-25 02: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