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肚臍凸出可能由臍疝、腹部肥胖、腹腔積液、先天性發育異常、腹部腫瘤等引起。 1.臍疝:腹腔內容物通過臍環突出,常見于嬰幼兒和成人。嬰幼兒臍疝多數可自愈,成人臍疝多需手術治療。 2.腹部肥胖:脂肪堆積導致肚臍凸出,需控制飲食、增加運動來減輕體重。 3.腹腔積液:多種疾病可導致腹腔內液體增多,引起肚臍凸出,如肝硬化、腹膜炎等,需治療原發疾病,必要時抽取積液。 4.先天性發育異常:胚胎發育過程中臍部結構異常,可能需要手術矯正。 5.腹部腫瘤:腫瘤生長壓迫可使肚臍凸出,要明確腫瘤性質,采取手術、放化療等治療方法。 肚臍凸出的原因多樣,若發現此情況,應及時就醫,明確原因,采取針對性治療措施。
2024-11-24 15:32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親,不用擔心,我兒子以前也是,肚臍眼突了很高,到四個多月的時候就慢慢長好了,開始我也像親一樣比較著急,用了很多辦法,類似于用銅錢壓肚臍之類的,但是說實話,沒什么用,不過每次我兒子大哭的時候我就盡量的壓著他的肚臍眼,平時也盡量不讓寶寶大哭,等寶寶腹肌慢慢發育好了,肚臍自然而然就會好了
2024-11-24 15:32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在新生兒中,寶寶肚臍突出的有大約20%,這也叫臍疝。不過,雖然寶寶肚臍突出看起來挺嚇人,只要寶寶肚臍突出的部位是軟的,按壓時有彈性,并且沒有給寶寶造成任何不適,那就不要緊。如果你發現寶寶肚臍突出,周圍腫脹得厲害,觸摸時疼痛或變色等現象,一定要趕快帶寶寶去看醫生。
2024-11-24 15:32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親不用擔心,我兒子以前也是,肚臍眼突出來,到三四個月的時候就慢慢長好了,開始我也像親一樣比較著急,問了很多醫生,用了很多辦法,也用硬幣壓肚臍等方法,但是說實話,效果也不是很好,平時盡量少讓寶寶哭,等寶寶腹肌慢慢發育好了,肚臍自然而然就會好了
2024-11-24 15:32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如果不是必要的話,盡量不要讓寶寶哭的太久。首先,你的是個男寶寶,俗稱“小腸氣”的疝氣,就多發生在男孩,這與男孩的睪丸下降過程及腹膜鞘突然閉鎖有密切關系。而引起疝氣的最常見的原因就是哭泣。哭鬧也是形成臍疝的誘因。新生兒臍帶脫落后,臍部瘢痕組織十分薄弱;而兩側腹直肌的前后肌鞘在正中線尚未合攏,成為一個薄弱的環口,這就形成了臍疝發生的內在條件。當孩子咳嗽、哭鬧掙扎時,腹內壓增高,于是,腹腔內的部分組織就從環口膨出,到臍部皮下形成臍疝。臍疝是一個球形的可變性腫物,稍大的患兒在安靜臥位時,腫塊消失;哭鬧、咳嗽或直立時,重又出現。稍小的患兒則一直鼓起。病兒一般無特殊癥狀,生長發育也不受影響。隨著腹肌的增強、臍部瘢痕的愈合,大多在1歲內會自然消失。對疝環口較大的,可采取一些簡易的方法促進臍疝愈合。▲乒乓球壓迫療法取9~10厘米寬的松緊帶,把兩端縫合,形成圓圈,再取半個乒乓球,用布包好,縫在松緊帶圈的中央,把制成的松緊帶圈套在患兒的腰腹部,先將突出的臍疝內容物按回,將乒乓球凸面對準臍疝處,調整松緊帶長度,使乒乓球的凸面對臍疝口產生一定的壓力。疝環口在1.5厘米左右的,經1~2個月就能治愈。乒乓球壓迫療法是治療嬰兒臍疝簡易而有效的方法,如果無效,則可考慮手術治療。長時間的哭鬧,不但會造成寶寶生理上的不利外,對寶寶的心理發育也有一定影響。雖然寶寶不會說話,他心里可能會懂哦!孩子有時哭了,抱起來就不哭了,這是他感到孤獨了,他需要母親的愛撫。他在母親子宮里時,無時無刻不受到羊水和子宮壁的輕撫。初來人世,孤零零地獨自躺在小床上,有時他會感到害怕。抱他在懷里,接觸到親人,他感到安慰。這時媽媽可把孩子緊貼在胸前,讓他聽到母親心跳的聲音,他慢慢就會安靜下來。這樣,寶寶長大后性格會開朗、樂觀。而若長時間地任寶寶哭鬧,不予理睬,會使寶寶感到絕望,雖然慢慢地他可能會停止哭鬧,可他日后會變得沉默,不愛說話,因為他知道媽媽不會在意他的,長大后輕的則少言寡語,性格悲觀,重的則會造成自閉癥。臍疝臍疝(umbilicalhernia)是小兒腸管自臍部凸出至皮下,形成球形軟囊,易于壓回。較常見,發病率與種族有關,黑人發病率較高。臍部可見一球形或半球形可復性腫物。小兒安靜臥位時,腫塊消失。哭鬧、咳嗽、直立等使腹壓增大時腫物出現。新生兒小嬰兒平時永不消失,但以手輕壓可使疝內容物還納入腹腔,并可聞氣過水聲,亦可摸到未閉的臍環。直徑多為1cm左右,2~3cm者罕見。臍疝多無癥狀,個別可有局部膨脹不適感。嬰兒臍帶脫落后,臍部瘢痕是一先天性薄弱處,且在嬰兒時期兩側腹直肌前后鞘在臍部未合攏,留有缺損,這就造成了臍疝發生的條件。各種使腹腔內壓力增高的原因,如咳嗽、腹瀉、過多哭鬧等,皆能促使臍疝的發生,疝囊為突出的腹膜,表面有皮膚覆蓋,皮膚與腹膜之間為薄層結締組織,突出的內臟多為小腸、大網膜等,很少發生嵌頓。絕大多數臍疝2歲內可以自愈,隨著年齡增長,腹肌逐漸發達,疝孔常能逐漸狹窄縮小而閉合,故不需任何治療。但年齡在4歲以上或臍環直徑超過2~3cm以上者,則應考慮手術切除疝囊,修補腹壁缺損。2歲以上小兒未閉合的臍疝,可考慮使用一般腰帶,束帶膠布或硬幣壓緊疝環方法也可使用。但新生兒、小嬰兒最好不用,使用不當易引起臍部發炎腫脹,以致穿破。小兒發生臍疝的原因主要有哪兩方面?(1)臍帶內有血管,在生下后血管應該閉鎖,如果在血管尚未閉鎖封合時,腸管及/或其系膜疝入其中,就會形成臍疝。(2)嬰兒時期的腹部肌肉(尤其是處于臍旁兩側象兩扇門一樣的腹直肌)發育還不成熟,力量比較弱,無力阻止腸管腸系膜的疝入。如何判斷小兒臍疝可否自愈?如何判斷臍疝可否治愈要根據如下條件:(1)年齡:隨著小兒年齡增長,腹肌不斷發達,疝孔常能逐漸狹窄而閉合。此過程一般發生在1~2歲,直至2~4歲時可自愈。(2)疝環大小:臍疝的疝環大小,與自愈的可能性有密切關系,一般疝環直徑在1厘米左右大多能自愈,如在2厘米以上,特別是臍疝有增大的趨勢者,自愈的可能性極小。臍疝是新生兒時期的常見病,女孩多發于男孩。在出生后不久即可見到臍部有鼓起的圓形小腫塊,小的像櫻桃,大的像核桃,安靜或躺著時小腫塊可消失。坐著、立著、咳嗽、哭鬧時小腫塊又會鼓起來,有時可鼓得大而緊張。若用手輕輕一壓就能壓回去,同時還可聽到“咕嘟”一聲響,感到有一股氣從小腫塊里擠回肚子里去了,這就是臍疝。有時孩子哭鬧不安,解天衣服看到臍疝突出來了,家長就以為是臍疝引起的哭鬧。其實患臍疝的孩子一般并無痛苦,個別可因局部膨脹而有不適感。很少有孩子因為腫塊過度膨脹而出現腹痛、嘔吐等癥狀。發生臍疝的主要原因是,新生兒時期腹肌相對地沒有腸道肌肉發育得好,所以孩子的肚子老是鼓鼓的。尤其由于臍這的腹直肌還沒有能相互合擾,臍只由一層薄弱的瘢痕性皮膚覆蓋,當腹部壓力增高時,腹腔內的腸子就從臍內項出形成臍疝。隨著年齡的增長,腹肌逐漸發達,一般在1-2歲,遲者在3-4歲,疝孔可漸趨縮小到閉合。新生兒期的臍疝不必處理,但與臍部接觸的內衣要柔軟。有時地區用錢幣來壓迫來治療臍疝,這是毫無價值的,反而有可能損害臍部的皮膚。用膠布粘貼牽拉會引起皮膚水泡或破損,也是不可了的。一般可待臍而自愈,很少有小兒在2歲后臍疝還是很大的。無希望自愈的需手術治療,手術簡單,效果很好。
2024-11-24 2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