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芳 主治醫師
煙臺半島白癜風醫院
白癜風
-
凍瘡是由于寒冷引起的局部皮膚反復紅斑、腫脹性損害。治療凍瘡的方法包括保暖復溫、藥物治療、物理治療、日常護理等。 1.保暖復溫:保持凍瘡部位溫暖,避免再次受寒。可使用溫暖的毛巾熱敷,但注意溫度適宜,避免燙傷。 2.藥物治療:外用凍瘡膏,如凍瘡膏、肝素鈉乳膏、多磺酸粘多糖乳膏等,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癥狀。若凍瘡出現破潰,可使用莫匹羅星軟膏預防感染。 3.物理治療:紅外線、紫外線照射等有助于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凍瘡的恢復。 4.日常護理:保持凍瘡部位清潔,避免搔抓,以免引起皮膚破損和感染。 5.飲食調理:適當多吃溫熱、富含維生素和蛋白質的食物,如牛羊肉、新鮮蔬菜等,增強身體抵抗力。 凍瘡的治療需要綜合多種方法,并注意預防再次發作。如凍瘡癥狀嚴重或持續不緩解,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
2024-11-24 16:26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凍瘡是機體局部遭受低溫侵襲引起的組織損傷,多發生于身體的末梢部位和暴露部位,如手,足,鼻尖,耳廓和面頰等處.每至冬季,老瘡處容易再發,凍瘡的程度可分為輕,重癥.輕癥:初起在受凍部位,皮膚先是蒼白,麻木冷感,繼則水腫或青紫形成瘀斑,自覺灼痛,瘙癢,有的局部水腫,出現大小不等的水皰,疼痛,微癢,如無感染,逐漸干枯,結成黑痂,不久脫落而愈.其損害皮膚淺層或全層,一般稱為凍瘡.重癥:初起受凍部位皮膚出現蒼白,冷痛麻木,觸覺喪失,繼則暗紅漫腫,水皰破后創面呈紫色,出現潰爛,甚則損傷肌肉筋骨,常呈干燥黑色壞死,患處感覺,運動功能完全喪失.繼發嚴重感染時,可伴有寒戰,高熱等全身癥狀.中醫認為,本病多為寒冷侵襲,氣滯血瘀,局部血液循環障礙,氣血運行不暢,組織缺氧所致,當以活血化瘀,溫經散寒,消腫止痛為治,可選用下列中成藥外治方.云南白藥對早期紅斑型凍瘡,可取云南白藥酊,用藥棉沾少許外搽患處,每天3~4次,連續1~2周;對未破潰的凍瘡,可取云南白藥適量與黃酒適量調敷患處;若已破潰者,可將白藥粉撒于破潰處,消毒紗布包扎,次日便可結痂,1周內可愈.若在每年冬至后每日取云南白藥酊外搽易生凍瘡處,還可預防凍瘡.風油精將患處洗凈,取本品少許涂搽患處,接著用手輕輕地揉搓,直至局部發熱,每日3次,連續3周,適用于凍瘡初起,局部紅腫硬痛者,但凍瘡破潰者不宜使用.在冬季來臨時,每日取本品少許外搽患處,可預防凍瘡.此外,用正骨水等亦可.麝香虎骨膏每晚臨睡前,用熱水洗燙患處5~10分鐘,至局部發熱,然后擦干,取貼膏剪成略大于患處面積貼于患處,24小時換藥1次,適用于凍瘡初起,局部發熱,紅腫硬結,奇癢疼痛者.皮膚已破潰或水皰形成及對本品過敏者不宜使用.
2024-11-24 16:26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邢學法 主治醫師
冠縣辛集中心衛生院
一級
外科
-
凍瘡是冬季的常見病之一,在氣溫10℃以下的濕冷環境中易發生。凍瘡好發于手指、手背、足趾、足跟、耳部、面頰等處,可單側或雙側發生。初起損害為局部性紅斑或暗紅帶紫色腫塊,觸之冰涼,有癢感,受熱后癢感加劇。重者出現水皰,內含淡黃色或白色漿液,破潰后形成糜爛或潰瘍,自覺疼痛。凍瘡主要由冬季寒冷、潮濕或鞋襪過緊影響局部血液循環所致。寒冷使皮膚血管收縮,局部缺血,代謝異常,久之血管麻痹擴張、淤血,血漿滲出引起局部水腫,水皰形成,乃至組織壞死。此外,肢端血液循環不良、手足多汗、缺少運動、營養不良、貧血、植物神經功能紊亂也是導致凍瘡的誘因。某些慢性疾病如貧血、紅斑狼瘡、硬皮病及類風濕關節炎等,亦可引起凍瘡。發生凍瘡后,輕度、皮膚未破者,可外涂凍瘡膏;局部溫浴,用茄秧和辣椒秧或艾葉等其中一種,加入水10—15倍煮沸過濾,待水溫至不燙手時浸搽局部,每日1—2次,每次15—30分鐘;也可用豬油蜂蜜軟膏(比例3:7)外敷。凍瘡若已破,局部可用5%硼酸軟膏、紅霉素軟膏外涂,并用無菌沙布包扎;也可用霜打的辣椒桿2兩、茄子桿4兩、辣椒3個用水濃煎,熏洗患處,每日1次,并要注意保暖,以避免重新凍傷。在凍瘡患處涂蛋黃油,效果更佳。對于易生凍瘡及以往患過凍瘡的人,冬季要注意保暖,多運動,多吃高蛋白及高維生素食物,必要時可適當多吃些羊肉、狗肉等熱性食物。此外,還可用生姜片涂擦易患部位,每日早晚一次;平時反復搓擦雙手、雙耳及面部,并堅持用熱水洗手、洗腳,以增強手、腳血液循環。
2024-11-24 16:26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凍瘡怎么治:衣服鞋襪宜寬松干燥;年年復發者,可在夏季開始逐步養成冷水洗臉、洗足、擦身、洗澡習慣,以提高耐寒能力;冬季怕冷者可多吃些熱性祛寒食品,如羊肉、狗肉、鹿肉、胡椒、生姜、肉桂。有了凍瘡及時的涂抹樸安堂姜味暖暖凍瘡膏鎖住肌膚水分,持久營養滋潤手足肌膚;緩解因寒冷造成的手足發癢、腫痛的凍傷癥狀
2024-11-24 16:26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凍瘡是由于寒冷引起的局限性炎癥損害.凍瘡是冬天的常見病,一旦發生,在寒冷季節里常較難快速治愈,要等天氣轉暖后才會逐漸愈合,欲減少凍瘡的發生,關鍵在于入冬前就應開始預防.一,凍瘡初期治療:一旦發生應盡快進行治療,加強患部保暖,以預防病情進展.一度凍瘡,可3%碘酒局部涂擦并按摩,一日數次,效果較好.或用5%樟腦酒,松節油,辣椒酊(新鮮辣椒3——5只放在75%酒精或白酒250克內,密封7天即成等涂擦患處并進行按摩.或用冷水(10度左右),熱水(38長左右)交替浸泡,每日數產供銷.也可用大蒜梗,茄秸,辣椒先秸加水煎煮,待水溫降至40度左右時進行熱浴,每日1-2次.2度,3度凍瘡要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治療,以免發生感染,使病情惡化.二,治療潰爛凍瘡的方法:1,取黃柏20克,芝硝10克,研為粉末,用冰水或雪水(冷開水欠佳)混合均勻,涂于患處,用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每日換藥1次. 2,用一個雞蛋,少許冰片.雞蛋打碎后取雞蛋黃,放在勺中加熱即成油,加入冰片調勻.用時,先用生理鹽水洗凈患處,然后涂上此藥,1日3次.三,凍瘡潰爛化膿期的方法: 1,取蛙皮數個,研成細末,撒在潰爛處,用紗布包扎并用膠布固定,1日1換. 2,取柿餅一個,用900毫升米酒泡1夜,再用已被泡爛的柿餅,敷患處,療效佳. 3,取柚皮若干,干辣椒10個,凍麥苗62克,大蒜5粒,加水4000毫升,煮沸后用小火燜20分鐘,去渣即可.趁熱用棉球蘸水洗患處,以水涼為度,1日1次.也可用藥水泡數分鐘至半小時.洗時有疼痛感,洗好后用紗布棉花包裹.連續用此方治療7天,有特效.外用藥物可用: 1)海普林軟膏早晚各1次,連續用藥7天.有增加血管通透性,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的作用. 2)有感染時可用百多邦軟膏. 3)紅腫較重者可用皮膚康洗液以40~45℃溫水稀釋后洗滌或浸泡,每次20~30分鐘,2次/日. 4)也可用醫院自制的凍瘡膏.比較重的凍瘡可加服一些口服藥物: ①維生素E100毫克/次,2次/日,服用1周;后用50毫克/次,2次/日,服用1周.維生素E可防止血管內的血液凝固,預防膽固醇及中性脂肪組織阻塞血管,因而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周圍組織末梢微循環,還可以提高機體對寒冷的耐受力. ②山茛菪堿5毫克/次,3次/日,連服3天.山茛菪堿可解除毛細血管的痙攣,改善凍瘡局部及其周圍組織的微循環,減少靜脈淤血,增加局部血氧供應,消除局部炎癥反應.此外應當注意手足等局部皮膚保溫御寒,適當進行肢體方面的運動,外出返回室內后應自然復溫,不宜立即用熱水浸泡手足.中醫療凍瘡方法一:外敷中草藥. 1,用傷濕止痛膏外貼患處; 2,用蘿卜皮煎水外洗; 3,當歸,肉桂各6克,川椒,紅花,細辛,干姜各3克,用75%的酒精100毫升浸泡一周后外用.每天早中晚洗手后用棉簽蘸藥液涂患處,并揉揉至局部發熱,連續治一周即愈. 以上3中做法只能對付輕度凍瘡.而重度凍瘡要按以下方法做.治法是: 1,苦楝子30克水煎外洗患處,然后用豬蹄殼3個燒灰研末調香油敷患處. 2,陳石灰30克,冰片3克,研勻撒患處.3.5%硼酸軟膏外敷. 3,患部潰爛處新生時,可用紅油膏摻生肌散外敷.方法二:內服中藥 方劑:當歸15克,桂枝,赤芍,大棗各10克,生姜,甘草各5克,水煎服,一日一劑,有溫經散寒,治血通絡,消腫止痛之效.此方在凍瘡未生時用,可免生凍瘡,紅腫未潰者用,可促腫消痛止;破潰者用,可使潰瘍處早日愈合
2024-11-25 09:41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