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EB 病毒感染是一種常見的病毒感染性疾病,可引起多種癥狀和疾病。感染途徑包括飛沫傳播、密切接觸等。癥狀表現多樣,治療方法也因病情而異。 1. 感染途徑:EB 病毒主要通過飛沫傳播,比如咳嗽、打噴嚏時的飛沫;也可通過密切接觸感染者的唾液傳播。 2. 癥狀表現:常見的有發熱、咽痛、淋巴結腫大、皮疹等。嚴重時可能導致肝脾腫大、腦炎等。 3. 診斷方法:通過血常規、EB 病毒抗體檢測、核酸檢測等方法來明確診斷。 4. 治療方法:一般采用對癥治療,如發熱時使用退燒藥對乙酰氨基酚等;病情嚴重時可能會使用抗病毒藥物如阿昔洛韋、更昔洛韋等。 5. 預防措施: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避免與感染者密切接觸;增強自身免疫力。 EB 病毒感染需要引起重視,及時診斷和治療。日常生活中做好預防,有助于減少感染的風險。如出現相關癥狀,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
2024-10-20 19:44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家長你好,我看了病史,有發熱,異淋8%.IGg呈陽性不知道是不是診斷的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infectiousmononucleosis)是由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感染所致的急性傳染病.臨床上以發熱,咽峽炎,淋巴結及肝脾大,外周血中淋巴細胞增加并出現異型淋巴細胞等為其特征.EBV是一種嗜淋巴細胞的DNA病毒,屬皰疹病毒屬,主要侵入B淋巴細胞(B淋巴細胞表面有C3a受體,與EBV受體相同).診斷主要檢查依據為特異性VCAIgM檢測陽性,而IGg呈陽性主要提示既往感染.而針對傳單的治療可有一一般治療休息,營養,補充水分,維生素二對癥治療降溫等三抗病毒治療阿昔洛韋,更昔洛韋抗病毒,按療程規范用藥四激素治療腎上腺皮質激素可用于重癥患者,如咽部,喉頭有嚴重水腫,出現神經系統并發癥,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心肌炎,心包炎等,可改善癥狀,消除炎癥.但一般病例不宜采用.本病由EB病毒感染引起,可抗病毒治療,但由于沒有特效的抗病毒藥物,本病有自限性,所以強調對癥治療,防止并發癥.本病預后大多良好.病程一般為1~2周,但可有復發.部分患者低熱,淋巴結腫大,乏力,病后軟弱可持續數周或數月.極個別者病程遷延達數年之久.本病病死率為1%~2%,死因為脾破裂,腦膜炎,心肌炎等.有先天性免疫缺陷者感染本病后,病情迅速惡化而死亡.
2024-10-20 19:44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賀濤 主治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EB病毒感染引起的相關疾病:(一)非腫瘤性疾病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口腔白癍,X染色體相關的淋巴增生綜合征(XLP),病毒相關性噬紅細胞增多癥(二)腫瘤性疾病Burkitt’s淋巴瘤霍奇金病(HD)鼻咽癌(NPC)(三)其它疾病平滑肌肉瘤,大細胞間變性淋巴瘤,惡性組織細胞增生癥,類風濕性關節炎,川崎病,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征,病毒性心肌炎,心包炎,急性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多發性硬化,病毒性腦炎,格林-巴利綜合征,再生障礙性貧血,呼吸系統感染等疾病.根據不同的疾病采取不同的治療措施,病情輕的可以在家吃藥,病情嚴重的必須住院治療.有些EB病毒感染的疾病可以自愈,不吃藥能恢復,但有些必須住院治療才行.建議去醫院檢查后決定.目前有二種疫苗問世,其中之一為我國用基因工程方法構建的同時表達EBVgp320和HBsAg的痘苗疫苗,重點使用在鼻咽癌高發區.另一為提純病毒gp320膜蛋白疫苗,正在英國大學生患者中作小規模接種.無環鳥苷(AC)和丙氧鳥苷(DHPG)可抑EBV復制,均有一定療效.
2024-10-20 19:44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是Epstein和Barr于1964年首次成功地將Burkitt非洲兒童淋巴瘤細胞通過體外懸浮培養而建株,并在建株細胞涂片中用電鏡觀察到皰疹病毒顆粒,因此得名。一、生物學性狀EB病毒的形態與其他皰疹病毒相似,圓形、直徑180nm,基本結構含核樣物、衣殼和囊膜三部分。核樣物為直徑45nm的致密物,主要含雙股線性DNA,其長度隨不同毒株而異,平均為17.5×104bp,分子量108。衣殼為20面體立體對稱,由162個殼微粒組成。囊膜由感染細胞的核膜組成,其上有病毒編碼的膜糖蛋白,有識別淋巴細胞上的EB病毒受體,及與細胞融合等功能。此外在囊膜與衣殼之間還有一層蛋白被膜。EB病毒僅能在B淋巴細胞中增殖,可使其轉化,能長期傳代。被病毒感染的細胞具有EBV的基因組,并可產生各種抗原,已確定的有:EBV核抗原(EBNA),早期抗原(EA),膜抗原(MA),衣殼抗原(VCA),淋巴細胞識別膜抗原(LYDMA)。EB病毒長期潛伏在淋巴細胞內,以環狀DNA形式游離在胞漿中,并整合在染色體內。二、免疫性人體感染EBV后能誘生抗EBNA抗體,抗EA抗體,抗VCA抗體及抗MA抗體。已證明抗MA抗原的抗體能中和EBV。上述體液免疫系統能阻止外源性病毒感染,卻不能消滅病毒的潛伏感染。一般認為細胞免疫(如T淋巴細胞的細胞毒反應)對病毒活化的“監視”和清除轉化的B淋細胞起關鍵作用。三、微生物學診斷EBV分離培養困難,一般用血清學方法輔助診斷。在有條件實驗室可用核酸雜交和PCR等方法檢測細胞內EBV基因組及其表達產物。四、EB病毒感染引起的相關疾病:(一)非腫瘤性疾病1.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Infectionmononucleosis.IM)患者感染EBV后多數表現為IM。1968年首次發現該病毒是引起IM的病源,后經血清流行病學等研究得到證實。該病是目前所知道的由EBV直接引起的唯一疾病,有以下理論依據:(1)此種病毒只能在淋巴網狀系統的細胞中生長增殖;(2)培養過程中該病毒能刺激淋巴細胞的增生;(3)急性期周圍血淋巴細胞可培養出EBV;(4)患者血清中具有高滴定度EBV的特異抗體,并可長期存在;(5)無此特異抗體者對此病易感,而抗體陽性者則不發病。IM主要癥狀表現為:發熱、咽痛、皮疹、肝脾淋巴結腫大,血液系統改變可以累及三系,但主要以白細胞改變較多,大多白細胞總數增高,可出現異常淋巴細胞。2.口腔白癍多發生在免疫功能缺陷病人。在病變上皮的上層可檢測到EBV增殖期抗原及病毒DNA。3.X染色體相關的淋巴增生綜合征(XLP)是一種罕見的與X染色體相關的免疫缺陷性疾病,僅見于男孩。EBV感染后常引發致死性IM或惡性淋巴瘤。4.病毒相關性噬紅細胞增多癥這是一種反應性組織細胞增多癥。臨床上主要表現有高熱,肝、脾、淋巴結腫大,肝功能異常,凝血障礙,外周血常規全血細胞減少、無異形淋巴細胞,骨髓中吞噬紅細胞現象多見。血清學檢查有抗VCA-IgG和抗VCA-IgM、抗EA-IgG增高,但抗EBNA抗體缺乏,符合EB病毒急性感染表現。(二)腫瘤性疾病1.Burkitt’s淋巴瘤EBV是英國病毒學家Epstein及Barr等在1964年首次從非洲兒童Burkitt’s淋巴瘤的細胞中分離出來,與Burkitt’s淋巴瘤的相關性勿庸置疑。Burkitt’s淋巴瘤分為地方性和散發性兩種。前者主要見于非洲中部的兒童,病變部位多見于頜部,亦見于眼眶、中樞神經系統和腹部,小無裂B細胞為其形態特征。幾乎所有的地方性病例都與EBV有關;而散發的Burkitt’s淋巴瘤僅有15%~20%與EBV有關,近幾年又發現了許多與EBV相關淋巴瘤的新亞型。2.霍奇金病(HD)傳統上將其分4型:以淋巴細胞為主型、混合細胞型、結節硬化型和淋巴細胞消減型。其中混合型與EBV關系密切,病毒檢出率可達96%,而結節硬化型及以淋巴細胞為主型的檢出率分別為34%和10%。HD與EBV的關系的密切程度有地域及年齡差別。秘魯、洪都拉斯、墨西哥等拉丁美洲國家HD中EBV的陽性率高于歐美國家。在中國,90%以上的兒童HD與EBV有關,特別是10歲以下的兒童病例95%檢測到了EBV,且與組織亞型無關,許多資料顯示,IM的患兒罹患HD的危險性是對照組的5倍。3.鼻咽癌(NPC)NPC是與EBV密切相關的惡性腫瘤中最常見的一種,也是研究報道最多的一種,我國南方是NPC高發區,兒童鼻咽癌的早期癥狀中由鼻咽原發灶所引起的癥狀并不明顯,且病兒對由此引起的不適不懂申訴,加上一般臨床醫師對兒童病例認識不足,容易漏診。雖然EBV與NPC的發生關系密切,但尚無動物實驗證明單獨EBV可引起上皮性癌,無法證明EBV是NPC的唯一病因。(三)其它疾病除了以上介紹的與EBV關系比較密切的疾病外,還有一些兒科疾病中也查到EBV感染,如:與免疫功能受損有關的平滑肌肉瘤、大細胞間變性淋巴瘤、惡性組織細胞增生癥、類風濕性關節炎、川崎病、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征、病毒性心肌炎、心包炎、急性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多發性硬化、病毒性腦炎、格林-巴利綜合征、再生障礙性貧血、呼吸系統感染等疾病。五、研究前沿及展望:目前有二種疫苗問世,其中之一為我國用基因工程方法構建的同時表達EBVgp320和HBsAg的痘苗疫苗,重點使用在鼻咽癌高發區。另一為提純病毒gp320膜蛋白疫苗,正在英國大學生患者中作小規模接種,以期觀察該疫苗是否能降低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的發病率。無環鳥苷(AC)和丙氧鳥苷(DHPG)可抑EBV復制,均有一定療效(一)治療 EBV感染目前尚無特效治療,建議到正規醫院住院治療,主要為對癥用藥,另外疾病大多能自愈。 (二)預后 若發現抗早期蛋白IgA效價的增加,極大地增加了患者鼻咽癌的危險性。
2024-10-21 11:39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EB病毒? Epstein-Barr病毒(EB病毒)是皰疹病毒科嗜淋巴細胞病毒屬的成員,可導致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并與我國南方發病率較高的鼻咽癌以及非洲兒童的淋巴癌有密切關系,被認為是可能的人類致癌病毒之一。EB病毒全世界可見,90%以上的成人有過感染。據調查,EB病毒與全球約1%的腫瘤發病有關聯。近年來的研究顯示它與口腔腺體腫瘤、胸腺瘤、器官移植后腫瘤以及艾滋病病人所患的B淋巴細胞瘤等有密切聯系。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