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子宮內膜異位癥是一種常見的婦科疾病,指子宮內膜組織出現在子宮體以外的部位,如卵巢、盆腔腹膜、直腸陰道隔等。其發病與多種因素相關,包括經血逆流、遺傳因素、免疫因素、炎癥因素和環境因素等。 1.經血逆流:月經期間,部分經血可能通過輸卵管逆流到盆腔,導致子宮內膜細胞在盆腔內種植生長。 2.遺傳因素:有家族遺傳傾向,親屬中有患該病者,發病風險可能增加。 3.免疫因素:自身免疫功能異常,可能無法有效清除異位的子宮內膜組織。 4.炎癥因素:盆腔炎癥可能促使子宮內膜細胞遷移和種植。 5.環境因素:長期接觸有害物質、不良生活習慣等也可能增加發病風險。 子宮內膜異位癥會引起痛經、慢性盆腔痛、月經異常和不孕等癥狀。一旦出現相關癥狀,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婦科就診,進行相關檢查,如超聲、腹腔鏡等,以明確診斷,并采取藥物治療、手術治療或兩者結合的方式進行治療。
2024-10-20 19:39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子宮內膜異位癥是指有活力的子宮內膜組織(腺體和間質)生長在子宮腔以外的部位。它是一種較常見的婦科疾患,本病常引起患者疼痛、不育、性交困難,導致生活質量下降,此外,本病部分患者喪失勞動力。 子宮內膜異位癥是具有活性的子宮內膜生長在子宮腔內壁以外的其他部位而引起的一種疾病,易于浸潤和復發,最常發生的部位有卵巢、子宮直腸陷凹、子宮骶骨韌帶、子宮頸、盆腔腹膜等處,故也稱"盆腔子宮內膜位癥"。子宮內膜侵入子宮肌層引起的一種良性病變,則稱"子宮肌腺病"。異位的子宮內膜組織在月經周期中,隨著女性激素的影響,呈周期性出血和內膜碎屑脫落而產生癥狀。本病主要表現為繼發性痛經,且呈進行性加劇,下腹疼痛、性交痛、月經失調、不孕、盆腔腫塊等。發病后癥狀進行性加劇,直到更年期卵巢功能衰竭絕經,癥狀才消退。 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發病的率尚無確切資料,從現有文獻報道來看,子宮內膜異位癥在人群中的發病約為6%-8%,約占婦科門診總數20%,占住院病人總數5%左右。在無癥狀的婦女中,子宮內膜異位癥發病率為2%-22%;在痛經的婦女中,其發病率為40%-60%;在不育的婦女中,其發病率為20%-30%;在婦科經腹手術中,約有10%-25%的患者術后診斷為子宮內膜異位癥。典型的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的盆腔檢查多發現子宮后傾固定,后穹窿處有觸痛;子宮骶骨韌帶外或子宮直腸窩可觸及黃豆大的痛性結節。如果有卵巢子宮內內膜異位囊腫存在,在子宮的一側或雙側可觸及囊性或囊實性腫塊,與周圍有粘連。子宮內膜異位性囊腫大小多不超過10cm。陰道直腸隔可以觸及痛性結節,如果病灶向后穹窿穿透者,在后穹窿可以見到紫藍色結節,月經期可有出血。 本病發生的高峰在30-40歲。子宮內膜異位的實際發生率遠較臨床所見為多。如在因婦科其他病行剖腹探查時及對切除的子宮附件標本仔細作病理檢查,可發現約20-25%患者異位的子宮內膜。 異位的子宮內膜可發生于身體許多部位,其中主要者有子宮肌層、子宮韌帶(圓、闊、骶)、直腸陰道隔、腹膜(覆蓋于子宮、輸卵管、直腸、乙狀結腸或膀胱的部分)、臍、剖腹手術疤痕、疝囊、闌尾、陰道、外陰、宮頸、淋巴結等。少數有發見于手臂、大腿、腦膜、心包腔者。子宮內膜異位癥月有所謂內在性子宮內膜異位癥與在性子宮內膜異位癥之稱,前者指子宮內膜異位于子宮肌層者,后者指子宮以外其他部位之子宮內膜異位癥。
2024-10-20 19:39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賀濤 主治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您好,正常在子宮內壁上生長的子宮內膜組織,生長到子宮以外部位引起的疾病,稱為子宮內膜異位癥。 子宮內膜異位,通常局限在腹膜和腹腔器官的表面。異位的子宮內膜組織常附著在卵巢和子宮支持韌帶上,也可以附著在腸、輸尿管、膀胱、陰道、腹壁手術瘢痕,甚至在胸膜上。極罕見的在肺部發現子宮內膜組織。 由于異位子宮內膜組織對激素的反應與正常子宮內膜組織相同,也可以在月經期出血,引起痙攣、疼痛、炎癥、瘢痕組織形成等。隨著病情發展,形成粘連,影響器官的功能,甚至引起腸梗阻。 子宮內膜異位癥有遺傳傾向,患者一級親屬(母親、姐妹、女兒)的發病率比其他婦女高。另外,年齡在30歲以上的初產婦、高加索血統婦女和子宮異常等因素都可能增加患病的危險性。 估計在25~44歲的婦女中約有10%~15%有子宮內膜異位,十幾歲已來月經的女孩也可能發生。子宮內膜異位癥在婦女中的確切發病率尚不清楚,因為只有直接觀察到病變才能確診,很多診斷是在手術時才確定的。不育婦女中可能有25%~50%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癥,可能是妊娠生理受到干擾所致。嚴重的子宮內膜異位可以堵塞卵子從卵巢進入子宮的通道造成不孕,有時輕微的子宮內膜異位也可以引起不孕,但原因尚不清楚。
2024-10-20 19:39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您好,子宮內膜異位多產生于30~40歲生育年令的婦女,絕經后異位癥的子宮內膜可逐漸萎縮,吸收。妊娠或口服激素如避孕藥時,排卵受到抑制時,異位的子宮內膜也可呈蛻膜樣轉變,患者可緩解癥狀或阻止此癥的成長。子宮內膜異位癥可以出現在身體的任何部位,但多數位于盆腔內,80侵犯卵巢,其次為子宮直腸陷窩、子宮骶骨韌帶、乙狀結腸、盆腔腹膜等。如果方便,您可以來醫院治療。您可以使用網上預約辦
2024-10-20 19:39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子宮內膜異位癥概述當具有生長功能的子宮內膜組織出現在子宮腔被覆粘膜以外的身體其他部位時稱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發病率近年明顯增高,是目前常見婦科疾病之一。在婦科剖腹手術中,約5%-15%的患者發現有此病;在不孕而行腹腔鏡檢查患者中,12%-48%有內膜異位癥存在。此病一般僅見于生育年齡婦女,以25—45歲婦女居多,初潮前無發病者,絕經后或切除卵巢后異位內膜組織可逐漸萎縮吸收。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真正病因目前還不清楚,有經血逆流種植和組織化生兩種學說。我們認為它是一種在位內膜細胞的特殊類型,具有惡性腫瘤細胞的種植侵入性,這種細胞在瘢痕體質人身上極易種植,瘢痕體質毛細血管豐富,脆性高,易出血。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診斷要點(1)痛經因為經期異位灶出血而疼痛,特點為繼發性痛經,進行性加重,以下腹及肛門墜痛顯著,多于經前數天即有腹痛,出血時更重,持續至經后才消失,疼痛逐漸加劇,重者不能忍受。單純卵巢上的異位灶(巧克力囊腫)無痛經,因為卵巢上沒有感覺神經。(2)月經過多如果病變累及子宮肌層,影響子宮收縮或因卵巢病引起內分泌紊亂而造成。(3)不孕多為繼發性,主要是因盆腔內粘連,輸卵管閉塞和盆腔化學環境改變所致。(4)婦檢隨病變部位、范圍及程度而有所不同,子宮呈不同程度的增大,一般不超過鵝蛋大,常后傾屈,活動受限,盆腔有粘連。卵巢可因積血形成巧克力囊腫,與周圍組織緊密粘連,固定于闊韌帶后葉或直腸子宮陷窩。在宮骶韌帶或后穹窿處有明顯觸痛,并可觸及不規則結節,月經期間變軟,增大,有時在陰道宮頸或手術疤痕處可見紫藍色結節,月經期間更明顯。(5)腹腔鏡檢查是診斷的金標準。一般不以病理為最后診斷。(6)腹腔鏡下依據國際標準分為4期。子宮內膜異位癥的治療腹腔鏡、達非林(GnRH-a)和妊娠是治療內膜異位的3大法寶。宮內膜異位癥因為病因不清,藥物都為間接治療,所以不做手術直接用藥是做了浪費時間和金錢的無用功。現在認為腹腔鏡是診斷治療的金標準,腹腔鏡由于視野廣可最大限度地發現和清除病灶,包括膜囊腫剝出、分離輸卵管卵巢周圍粘連及盆腔病局部切除。而且手術越早越好,因為內膜異位被稱為良性“癌癥”,它會無限制的生長,1期術后無需藥物治療,即可痊愈。2-4期就需要配合藥物治療了,藥物只有GnRH-a效果好(獲得諾貝爾獎),但價格昂貴,每支2000多元,一般要用3支以上,如果早期手術不但能少受罪,也會減少治療成本。其他藥物如炔諾酮(婦康片)、甲地孕酮(婦寧片)、安宮黃體酮(甲孕酮)、雄激素、丹那唑和內美通等如果配合治療效果皆不如意。妊娠和哺乳也是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有效手段,既是治療的目的也是治療過程。因為妊娠抑制卵巢功能而閉經異位內膜停止發展。具體的情況見不到你本人,不過在此可以對于您進行指導,如果不避孕半年-1年,仍然不孕應該檢查,禁欲3-5天,查精液常規。月經3-5天用電化學發光法查內分泌;月經干凈3-5天做陰道鏡,動態數字化子宮輸卵管造影和陰道四維彩超。一般就可以確診,如果還是找不到原因,需要電子宮腔鏡或者腹腔鏡進一步檢查。
2024-10-21 03:17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子宮內膜異位癥? 子宮內膜異位癥是指具有生長功能的子宮內膜,在子宮被覆面以外的地方生長繁殖而形成的一種婦科疾病。在正常情況下,子宮內膜覆蓋于子宮體腔面,如因某種因素,使子宮內膜在身體其他部位生長,即可成為子宮內膜異位癥。這種異位的內膜在組織學上不但有內膜的腺體,且有內膜間質圍繞。在功能上隨雌激素水平而有明顯變化,子宮內膜異位癥即隨月經周期而變化,但僅有部分受孕激素影響,能產生少量“月經”而引起種種臨床現象。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臨床表現有時與病變程度很不相符,臨床表現很嚴重的患者,其病變可能是輕度的或局限的,而病變廣泛甚至盆腔解剖結構嚴重變形的患者,其臨床表現卻很少。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