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師
中原油田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光明醫院
一級
內科
-
產后風是產婦在產褥期內出現的肢體或關節酸楚、疼痛、麻木等癥狀,可能由產后體虛、風寒侵襲、情志不暢、血瘀、血虛等因素引起。治療方法包括中藥調理、針灸推拿、飲食調理、運動康復、心理調節等。 1. 中藥調理:可選用獨活寄生湯、黃芪桂枝五物湯等方劑,常用中藥有獨活、桑寄生、黃芪、桂枝等。這些中藥具有祛風除濕、益氣養血、溫經通絡的作用。但用藥需遵醫囑。 2. 針灸推拿:通過刺激穴位,如足三里、三陰交、關元等,以疏通經絡、調和氣血、緩解疼痛。 3. 飲食調理:多吃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如雞肉、魚肉、蔬菜、水果等,避免食用生冷、油膩、辛辣食物。 4. 運動康復:適當進行產后瑜伽、散步等有氧運動,增強體質,促進身體恢復。 5. 心理調節:保持心情舒暢,避免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家人應給予關心和支持。 產后風的治療需要綜合多種方法,產婦應注意休息,避免勞累和著涼。同時,要及時就醫,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規范治療,以促進身體早日康復。
2024-10-20 19:35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產褥感染俗稱“產后風”是由于致病菌在產前、產時或產后進入產道而引起的疾病,也是產婦在產褥期易患的比較嚴重的疾病。分娩后,產婦的子宮頸、陰道和外陰部可能遭受不同程度的損傷,特別是子宮腔內胎盤附著處不可避免地要留下一個較大的創面,這都給致病菌的進入提供了途徑。另外,由于某些異常的妊娠和分娩情況,如貧血、早破膜、產后出血等,降低了身體的抵抗力,給致病菌的生長繁殖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2024-10-20 19:35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你的情況屬于產后風濕。產后風濕病是指婦女產后或人工流產術后感受風濕寒邪所引起的肌肉關節酸困,疼痛為主要表現的疾病.本病主要以全身肌肉關節的疼痛,怕風,怕冷為主要表現,但受累關節和肌肉無紅腫.部分病人多伴有頭痛,頭暈,怕風,眼眶疼痛,眼睛干澀多淚,也有的病人關節和肌肉處有鉆風感。治療用純中藥沒有任何副作用,不要用冷水,不要勞累,注意休息。注意防寒保暖
2024-10-20 19:35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產后風是產婦在產褥期內起居不慎,當風感寒出現以肢體關節疼痛、麻木、活動不利,甚至腫脹為主的臨床表現,又稱產后身痛,產后痹證。其主要的機理為產后失血過多,營血虧虛,四肢百骸經脈失養,風寒濕邪入侵,氣血凝滯,表現為經絡阻滯或經絡失養。本病與痹證相似,但病在產后,與產褥期生理密切相關。發病特點突發性,往往在短時間即可出現肢體酸痛麻、屈伸不利,甚至不能行走。若本病失治誤治,癥狀延續至產褥期以后,當以痹證論治。1、明辨虛實,識其錯雜轉化本病以虛為主。虛實夾雜,據癥細辨,虛者為氣血虛弱。經脈失養,不榮則病,但其痛不劇;其次是腎虛,腎虛所致之痛,大多反映在腰背或兩膝,或者還有兩足跟作痛,勞則加劇。實證主要是風寒所致,故俗稱:“產后風”者,意即指本病與風有關,產后百脈空虛,腠理不密,骨節空疏,最易為風寒所乘襲。而且其風寒侵襲后,其人于內,留伏于深處,如不及時治療,常常導致慢性“痹癥”不易治愈。在實證中還有血瘀性的關節疼痛為主,疼痛較為明顯。此外,我們在臨床上發現還有一種濕熱性質的,大多發病在下肢或腰背部.以重著酸麻為主要反應,亦可能出現一些低熱現象,一般均有小便黃少,煩熱口渴,舌苔黃白膩厚等證候。但臨床所見者,大多屬于上虛下實夾雜的證型,即血虛夾風,或腎虛夾風等證。2、治療重視補益氣血產后痹證為產后氣血虛弱,虛損未復,風寒濕邪侵入后氣血凝滯,經脈失養,故臨證處方用藥應重視扶正養血,活血止痛,然后分清其偏虛、偏瘀或感受外邪采取不同的方法。3、結合病位用藥、重視蟲類搜剔產后痹病痛在肢體關節,而部位不一,故應注意病位所在選藥。4、配合針灸治療除了藥物治療之外,適當配合針灸療法,能疏通經絡。宜導氣血,對疼痛的消除,可收到較好的效果。常用的穴位是陽陵泉、曲池、命門等。先針后灸,或單炙不針,或單針不灸,以及手法的強弱補瀉,當隨的體質情況而定。一般來說,凡是虛證,多采用單灸不針,或針上加灸之法,實證則多采用單針不灸,在手法則以瀉法為主,對于虛實夾雜之癥,則針灸并用,補瀉兼施。在治療產后風方面,西醫一般當風濕來治療,效果不如中醫辨證治療的好.至于藥物,沒有一種成藥能確切對證,具體要通過號脈和望聞問切才能確定.所以你最好還是讓中醫師仔細給你辯證后再治療會更加準確一些!必要是應該配合拔罐治療效果很好!
2024-10-21 09:52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