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附件炎的發生通常與病原體感染、手術操作、衛生習慣不佳、鄰近器官炎癥蔓延以及身體抵抗力下降等因素有關。 1. 病原體感染:常見的病原體如細菌、支原體、衣原體等,通過生殖道上行感染,引發附件炎。例如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體等。 2. 手術操作:如刮宮術、輸卵管通液術、子宮輸卵管造影術等,如果手術過程中消毒不嚴格或術后護理不當,容易導致感染。 3. 衛生習慣不佳:不注意外陰清潔,經期性生活、使用不潔衛生用品等,都可能使病原體侵入。 4. 鄰近器官炎癥蔓延:盆腔炎、闌尾炎等炎癥,可能蔓延至附件區域,引起附件炎。 5. 身體抵抗力下降:長期勞累、營養不良、患有慢性疾病等,導致身體抵抗力降低,容易受到病原體侵襲。 總之,了解附件炎的發病原因,有助于女性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預防工作。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增強自身抵抗力,避免不必要的婦科手術操作等,都能降低附件炎的發生風險。一旦出現相關癥狀,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治療。
2024-10-21 12:44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師
中原油田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光明醫院
一級
內科
-
女性內生殖器官中,輸卵管,卵巢被稱為子宮附件.附件炎是指輸卵管和卵巢的炎癥.但輸卵管,卵巢炎常常合并有宮旁結締組織炎,盆腔腹膜炎,且在診斷時也不易區分,這樣,盆腔腹膜炎,宮旁結締組織炎,就也被劃入附件炎范圍了.對于癥狀明顯的患者首先應選用抗生素來治療.抗生素可將殘留的致病菌殺死,并可預防其急性發作.常用的藥物仍為青霉素,慶大霉素,滅滴靈等,2,組織療法如胎盤組織液,胎盤球蛋白,肌肉注射.3,物理療法,溫熱的良性刺激可以促進盆腔的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營養狀態,以利于炎癥的吸收和消退.常用的物理治療有短波,超短波,紅外線,音頻,離子透入等.但體溫超過37.5℃或患生殖器結核時則不要采用理療.4.手術治療,在生活上;飲食應清淡食物為主.多食有營養的食物如:雞蛋,豆腐,赤豆,菠菜等.忌食生,冷和刺激性的食物.2.附件炎容易導致身體發熱,所以要注意多喝水以降低體溫3. 盡量避免不必要的婦科檢查,以免擴大感染,引起炎癥擴散.
2024-10-21 12:44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附件炎的發生通常與病原體感染、手術操作、衛生習慣不佳、鄰近器官炎癥蔓延以及身體抵抗力下降等因素有關。 1. 病原體感染:常見的病原體如細菌、支原體、衣原體等,通過生殖道上行感染,引發附件炎。例如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體等。 2. 手術操作:如刮宮術、輸卵管通液術、子宮輸卵管造影術等,如果手術過程中消毒不嚴格或術后護理不當,容易導致感染。 3. 衛生習慣不佳:不注意外陰清潔,經期性生活、使用不潔衛生用品等,都可能使病原體侵入。 4. 鄰近器官炎癥蔓延:盆腔炎、闌尾炎等炎癥,可能蔓延至附件區域,引起附件炎。 5. 身體抵抗力下降:長期勞累、營養不良、患有慢性疾病等,導致身體抵抗力降低,容易受到病原體侵襲。 總之,了解附件炎的發病原因,有助于女性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預防工作。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增強自身抵抗力,避免不必要的婦科手術操作等,都能降低附件炎的發生風險。一旦出現相關癥狀,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治療。
2024-10-21 15:09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附件炎的原因,患附件炎主要是由于附件炎患者小腹兩側或一側持續或間息性的墜痛,脹痛所造成的.附件炎剛開始的發病癥狀容易讓引不起重視甚至是病人忽視,例如像小肚子隱痛脹痛,來月經時癥狀會加重,附件炎患者容易把這視為生理周期的正常反應.附件炎可以導致輸卵管閉鎖,引發不孕;甚至誘發附件炎癥與其它并發癥,而附件炎真正的災難性后果是使卵巢無法發揮正常的生理功能.導致女性生理循環系統發生紊亂.1.分娩或流產后由于附件炎患者抵抗力下降,病原體經擴散到輸卵管和卵巢,繼而蔓延到整個盆腔,引起附件炎炎癥.2.子宮內節育器廣泛應用且患者不注意個人衛生,或者是手術操作不嚴格而引發附件炎的發生.3.附件炎患者不注意經期衛生,月經期性交或不潔性交而引發附件炎的發生.4.盆腔或輸卵管鄰近器官發生炎癥,導致附件炎癥發生.5.性傳播疾病如淋病,引發附件炎癥.治療附件炎癥,可以用專業的婦科產品國外治療附件炎比較好的藥品有伊莎麗爾,這個藥自上市中國以來一直深受廣大的女性朋友喜愛,國內的有舒康等,深受大眾喜歡.附件炎患者還可以使用一些抗生素之類的藥物控制急性附件炎并發癥,像在經期結束后的第三四天開始使用青霉素吊滴之類控制急性附件炎病情惡化等等.
2024-10-22 04:00
-